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分析

2019-09-10帅清文梁书琴

锦绣·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音乐文化文化传播

帅清文 梁书琴

摘 要:当下,互联网技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国媒体环境,媒体矩阵的建设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我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对西方音乐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多重冲击,亟待借力新媒体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从新媒体视角研究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探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宣传渠道。

关键词:新媒体视角;民族器乐;音乐文化;文化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引言

2019年7月29日,《2019中国器乐电视大赛》成功举办,将中国民族器乐琵琶和锣鼓等器乐结合现代音乐文化,让我们看到中国民族器乐在现代文化环境中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的器乐演奏更是充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也引发人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的思考。

一、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困境

(一)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我国音乐教学过程中倾向于西方音乐文化理论的教学和指导,无论是乐理知识还是音乐文化,其更偏向于带领学生构建西方音乐文化体系。在中国音乐教学过程中面对的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产生了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让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反而“瑟缩在角落”,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众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筝的《高山流水》,二胡的《二泉映月》,琵琶的嘈嘈切切错杂弹,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却遭遇着西方音乐文化中小提琴、大提琴以及钢琴等器乐的冲击。

(二)多元音乐文化加剧竞争

新媒体环境下,多元音乐文化让音乐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经过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说唱音乐、摇滚音乐、民谣以及古典音乐等不同的音乐文化门类。多元音乐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深受喜爱,相较于传统甚至有些刻板的中国民族器乐,很多年轻人都将其定义为“老土”,也很少有年轻人会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和了解这门传承多年的音乐文化。这也就导致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在多元音乐文化竞争中落于下风,逐渐丧失了听众以及传承者。

二、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路径分析

(一)依托新媒体平台展开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

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和情操,从汉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喜欢借助器乐来抒发心中的情感,有的人描绘自己的不得志,有的人吟唱对知己难寻的惆怅,有的人诉说对爱人的绵绵爱恋。但是在嘈杂的现代社会,在人们脚步日渐加速的今天,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听听中国民族器乐的浅吟低唱。

新媒体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需要从当代人所熟悉的渠道入手,依托新媒体平台展开传播。当前,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手机APP成为很多年轻人获取信息和社交的主要场所,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就可以从这里入手。通过制作1-3分钟的短视频,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或者动画讲解中国民族器乐文化,既能够迎合当代年轻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又能够较好地吸引年轻人的目光。通过系统性的讲解视频制作,可以为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积累大量受众。在此基础上,视频讲解可以与线下体验教学相结合,让更多的人走近中国民族器乐文化,感受这一文化,并喜爱这一文化,提升我国公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重视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承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其需要跟当下时代文化相结合。当代年轻人更加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单纯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或者演奏规则很难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和创新意愿。因此,新媒体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还需要重视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承。《2019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的举办便是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和传承。在基础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文化内核的传承,对于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创作形式等都不应该过于刻板,给予当代人更多的创作自由。这样也能够让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更为贴近,帮助这一文化走近人们的生活,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承,提升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的普遍性。李玉刚曾对《贵妃醉酒》进行了改编,在现代音乐中也有着一些中国民族器乐的成分,《我和我的祖国》采用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的形式,上述种种都是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承,也是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路径,对于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视民族器乐品牌和定位建设

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是人类的瑰宝,我们的古筝、琵琶、笛子、二胡等传统民族器乐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如今新媒体环境下以及国家主张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国民族区器乐品牌和定位建设。首先,新媒体视角下的定位问题,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总是能够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潮流,如何让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在受众心目中留下印象,这就需要良好的定位。不仅仅是对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内容的定位,还需要对目标受众定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其次是对品牌的定位,通过中央的相关媒体推动以及新媒体平台是宣传推广,着力打造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品牌。基于这一品牌可以进行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销售等,继而形成一个品牌产业链。这样一来,能够让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依托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的文化创意产品保留下来并传播开来,能够更为有力地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一个印象。重视民族器乐品牌和定位建设,是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在新媒体视角下的新的传播路径。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和传承效果不佳,归根究底是这一文化与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和现代生活环境不符。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重点在于提升人们对民族器乐基础文化的认识,扩大基础文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从新媒体平台建设、现代生活融入以及品牌定位建设等多个层面,真正让年轻人认可这一文化并喜爱这一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推动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

参考文献

[1]孙润.中国民族器乐跨文化传播与教学中记谱法的选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9(09):217-218.

[2]李菁.民族器乐传播的现实意义研究[J].戏剧之家,2019(10):242.

[3]王政.试析新媒体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9(04):94-95.

作者简介:

帅清文(1998.5-),性别:女,民族:汉族,江西九江,学历:本科在读,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梁书琴(1982.7-),通讯作者,性别:女,民族:侗族,湖南怀化,讲师,大学本科,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课题项目:怀化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声像反馈模式下的巜器乐基础》课程自主学习的可行性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音乐文化文化传播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