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科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019-09-10牛建
牛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确立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农科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有利于农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夯实农科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科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渠道,是强化农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力手段,是增强农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关键词:农科院校;劳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7-0190-03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labor education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established the education pattern that combined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s.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deeply realize that labor education is helpful for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a key link in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necessary channel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 powerful tool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enhance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o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labor education in combination of reality of school work, taking 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Key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significanc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要求,更加突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农科院校要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有利于农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乱象,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而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牢固形成,很容易被这些不良风气所侵蚀,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重个人享受轻吃苦耐劳;助长了大学生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这些不良的风气急需扭转,扭曲的价值观念急需矫正和引导,劳动教育恰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劳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懂得生活,提高大学生对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识别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的价值更加丰盈、理性和高尚。
为此,农科院校要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对于大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觀,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正确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前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美好的生活是一代代人辛勤劳动,努力付出取得的,要倍加珍惜劳动成果和当前的生活;让学生相信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即使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就都能破解,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让学生经历劳动的磨炼,懂得生活的真味,具备大学生应有的坚韧与毅力,担当起时代的“大任”;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要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辛勤付出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劳动教育是夯实农科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关键环节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教育能够促进智育。通过劳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农科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本和老师教授的理论、概念、方法等知识,为这些知识提供真实情境体验的场所,体会其中的真谛和奥妙;同时也为这些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通过劳动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实现了学以致用,使得所学知识得以内化和升华;尤其是在农科大学,许多涉农专业都需要实地去看,实际去做,没有实习和实验,就不能得真谛,不能探精微,而实习和实验都是劳动的具体形式,需要特别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教育。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往复的过程,通过劳动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与应用,还需要再从实践再回到理论,途径也是劳动。因为劳动可以增智,帮助农科大学生奠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为学习活动提供底层的逻辑,这将使得学习认知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深化,实现了完整的知识往复,形成了一次完整的知识构建,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扎实。
为此,农科院校要转变劳动教育理念,改变“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到农田或工厂干体力活儿”[1]这一片面、落后的观念,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劳动教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拓展劳动教育的范围和内涵;要系统建设劳动教育课程,做好专业课程与劳动课程的深度融合,把所有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在真实环境完成真实任务的事项,都设计为劳动创造类课程,融入创意、创新、创客、创业等要素,统筹纳入劳动创造课程体系[2];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劳动课,落实好课时、教材、设备、教师,保证劳动课程的开设质量;要为劳动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大学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并且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劳动学分,顺利毕业,保障劳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劳动教育是提高农科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渠道
教育对象最终要成为劳动者,农科大学生最终都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农科大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中,才能真正学有所用,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接受劳动教育。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弥补基础教育中实践学习相对薄弱的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动手的机会,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解决现在大学生劳动经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突出问题,破除唯分数、唯书本、唯考试的学生评价体制,让更多学生可以在毕业工作后快速融入生产实践。另一方面,劳动技能是很多学习技能的母体,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因实践时动手机会的增多,培养起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3],还能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本领,可以独立地在社会上生存,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此,农科院校要进一步明确,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院校和专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强,适销对路的实用人才[4]。农科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地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多样化开展实践教学,用好劳动教育这一途径,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例如,农科院校一般都开设农事操作课,学生通过参加此类专业劳动,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还有的学校教师在进行社会服务和科研项目时主动把学生带进去,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使他们获益匪浅。
四、劳动教育是强化农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力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农科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构建起“大思政”工作机制,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劳动教育也是“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例如,现在的大学生自小生活成长形成的习惯,劳动意识较为淡薄,也不乐于参加学校的劳动[5],有的学生一听说劳动就抱怨,找借口躲避劳动,自己居住的宿舍也无人打扫,导致许多大学生宿舍脏、乱、差;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遇到事情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会替他人考虑,更不会考虑集体的利益,有的学生自私自利,只要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就从来不干,纪律性不强,同学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的氛围较为淡薄,集体的凝聚力不高;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低头族”,除了上课很多时候都在宿舍躺着看手机,缺乏必要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太好,每年的体育测试达标率不高,如果大学期间不注重锻炼,等到工作后恐怕很难担负起繁重的工作。这些现象在农科院校也很普遍,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畴,而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渠道。
为此,农科院校要把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劳动,学会劳动,在劳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明白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6];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课堂纪律、考试纪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学会团队协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高效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劳动中愉悦身心、强壮体魄,为将来的健康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劳动教育是增强农科大學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劳动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7],强调“劳”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科院校加强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实现动脑与动手、实践和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获得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8],发挥“根和魂”的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一是劳动教育让学生富有探索精神。劳动是面向真实问题的探索活动,劳动的情境必然是真实的,劳动者所面对的是真实情境的任务[9]。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长期积累的认知去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将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理解,提高他们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劳动教育让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科技力量,承担着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劳动教育让学生富有社会属性。大学是青年人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最后融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对社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社会中的事物能够进行较为理性的判断,掌握和储备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幸福生活的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明确社会责任、理解社会、参与社会,学会在社会上合作交往、自我调节,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此,农科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统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积极发挥劳动教育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的特殊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知识,引导学生经常地、自觉地参加各类劳动,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进行校园文明建设;要创新劳动教育的类型,可以大力支持“双创”教育与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设置“劳动周”组织学生集体劳动,也可以举办讲座、交流分享劳动感受和事迹,还可以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劳动等,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要充分挖掘校内外劳动资源,探索校内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利用社会资源,与政府、企业、农场、工厂等开展合作,建立劳动实践场地。同时,许多农科院校面积广阔,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实验田等资源丰富,劳动教育的师资较为充足,这些都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有利条件,可以加以利用,通过专业劳动、实验教学、校园劳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才干,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殿军.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8-10-31(9).
[2]吕文清.劳动教育需要“四个进化”[N].中国教育报,2018-11-07(9).
[3]傅琼.农科院校实践教学启示简论——以江西共產主义劳动大学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5):69.
[4]鞠志新,刘洋,杨波,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社会实用人才[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1):58.
[5]胡佳佳,罗静,戴婧婧.高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7):53.
[6]楼锡锦.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实施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1(1):57.
[7]傅小芳.劳动教育要有新常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2082/zl_2015n/20
15_zl28/201508/t20150803_197334.html.
[8]赵兴龙.如何推动劳动教育转型升级[N].中国教育报,2018-11-21(9).
[9]张丰.深刻理解“劳动”的属性[N].中国教育报,2018-1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