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年辛勤育苗路

2019-09-10张一鸣

资源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石楠苗圃玉兰

张一鸣

35年,他吃住在苗圃場、结婚在苗圃场、小孩出生在苗圃场;35年,他与苗木为伴,顶烈日冒酷暑,防火灾抗洪涝,扎根田间起早贪黑默默无闻;35年,他自学嫁接扦插技术,精心培育定植各类玉兰、红叶石楠等苗木数千万株,实现了育苗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他就是镇平县苗圃场副场长曹德俊。

“在同事眼里,他是老黄牛”

1984年春天,22岁的曹德俊成为县苗圃场一名技术工人。当时的苗圃场林木稀疏、瓦稀屋漏,位于镇平县城西南50多千米处的张林乡。

曹德俊自报到的第一天,便带着衣被把家安在了苗圃场。结婚时,婚房就设在苗圃场。小儿子出生时,苗圃场距离镇医院偏远,再加上小孩早产,他硬是在简陋的工房里自己接生。一年四季,曹德俊一边照看孩子,一边下田犁地、挖沟、培土扦插、泡种播种、嫁接……像养育孩子一样精心管护着一苗一木。这些都成了他一年中最幸福的事。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个体苗圃业兴起,苗圃场一时间连工人工资都发不下来。工人纷纷撂挑子,放下工具外出挣钱。最艰难的时候,仅剩下曹德俊等3名职工。每逢夏季,一遇到黄土河河水暴涨,他便披上雨衣拿着手电筒四处排查险情。干燥季节,他走遍每个角落,排查火情。数十年如一日,与苗圃场一道共呼吸同命运不离不弃。

“在亲人眼里,他以圃地为家”

“一年365天,除了生病住院,曹德俊都是在苗圃场地里度过的”。在众人眼里,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家。

35年来,在曹德俊的日历上,没有星期天、节假日。育苗嫁接、松土扦插……日复一日,毫无怨言。节假日他带着临时工锄草剪树。夏季气温高,他每天早上六点半上班,带领工人上工。在苗圃场里,你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曹德俊把苗木看得比家人还重要。去年4月,他的爱人患上子宫肌瘤在郑州住院,领导和同志都劝他去陪护照看。但是,刚播下的玉兰新品种正处在萌芽的关键时期,曹德俊二话不说把床铺搬到地头,守着苗圃观察温度和种子发芽情况。就这样,他一呆就是数月,硬是没有去看护妻子。

为节省人力财力,曹德俊还自己学会了驾驶拖拉机和维修技术,每年为单位节省各项经费数万元。30多年来,苗圃场600多亩土地,全靠他一个人前前后后忙碌。在农忙时节,他经常把馒头拿到地头,到了吃饭的时间,啃块馒头喝瓶矿泉水就继续工作。

如今,镇平县苗圃场在圃苗木资产高达1760万元,收集定植各类木兰17000余株,年繁育红(黄、紫、二乔)玉兰、深山含笑、乐昌含笑、辛夷及其他绿化树种18.75万株,良种穗条60万条,良种种子0.36万公斤,并成功申报国家级木兰良种基地,2012~2015年连续三年承担国家林木良种苗木育苗任务等。

“在同行眼里,他是专家能手”

2010年6月,苗圃场搬到距县城5千米的杨营镇。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曹德俊瞄准市场需求,从苗木培育技术上求突破,苗木花卉创新上求发展。

前些年,红叶石楠在市场上销售非常俏。苗圃场从南方引进幼苗育植成本却过高。为此,曹德俊通过向专家请教和异地走访,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总结。于2011年,一次性育苗10亩,成活率达95%以上,解决了南阳地区夏季扦插红叶石楠成活率低的问题。苗圃场红叶石楠种植成本降低一半,亩收益5万多元,慕名拜访技术和采购苗木者络络不绝。

在木兰基地建设中,他探索出木兰主要抓好灌溉、中耕除草、追肥、修剪抹芽、嫁接、病虫防治“六关”等关键技术,所繁育的红、黄、白、紫、二乔玉兰和深山含笑等品种,当年嫁接苗最高长势达3米左右,粗度达2.5厘米,出圃率达到90%以上,价格比市场价高30%左右,苗圃创收逐年增加。

在曹德俊身上,满带黄土地的厚重劲,老黄牛般韧劲,愚公移山的干劲,感染并带动着每一位农林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局)

猜你喜欢

石楠苗圃玉兰
琵琶扣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美好时光里,石楠犹自开
苗圃的司机老爸
走进婚恋中心
车顶苗圃
石楠:用苦难诠释苦难
苗圃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