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蜘蛛开店》和《熊猫百货商店》

2019-09-10王文丽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百货商店河马开店

王文丽

偶然间翻阅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教材,读到了《蜘蛛开店》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也觉得似曾相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著名漫画家丁午先生创作的连环画《熊猫百货商店》。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把它制作成了一部彩色水墨动画片,1987年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由鲁兵主编的《365夜》也收录了这个故事。

《熊猫百货商店》讲的是老熊猫和小熊猫在竹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它俩对顾客的服务态度既仔细又热情,即使碰到身材比较特殊一些的顾客,也总是千方百计让顾客买到合身的衣物。一天,长颈鹿、河马、大象、小松鼠等特殊身材的顾客就来到店里买东西:长颈鹿要买条长围巾,河马感冒了要买个大口罩,大象双手提着裤子嚷着要买条长裤带,小松鼠要买双最最小号的跳舞皮靴。老熊猫和小熊猫想尽了办法,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把货及时送到顾客手中。它们这种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受到了顾客们的赞扬。

巧了,《蜘蛛开店》的作者也叫鲁冰,但不是30多年前把《熊猫百货商店》收入《356夜》的主编鲁兵。他是山东临沂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我猜他小时候也是读过《熊猫百货商店》的,所以故事的名字也有“店”字,也有长颈鹿买围巾、河马买口罩这样的情节……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说《蜘蛛开店》有哪些地方复制了《熊猫百货商店》,而是想说,《熊猫百货商店》可以成为《蜘蛛开店》很好的教学资源。

一、提供新的情境,使其成为识字学词的又一载体

字词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商店”“顾客”“长颈鹿”“围巾”“河马”“口罩”“编织”等词语是两篇文章共有的。可以通過阅读《蜘蛛开店》进行学习,再通过《熊猫百货商店》这个故事使词语复现,达到巩固识记的目的。

二、引发对“人物”的评价,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若问学生喜欢哪一个“店老板”,相信绝大部分孩子会选择“熊猫”,因为它俩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获得了小动物们的一致好评。这是显而易见的。那蜘蛛呢?它开店是因为无聊、寂寞,想找点儿有意思的事情做,结果居然是被来买袜子的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吓得匆忙跑回网上。这样的表现让人忍俊不禁。但“忍俊不禁”是成人的体会,因为他们能够捕捉到作者善意的狡黠,而孩子呢?

我听过老师让学生假想自己是那只开店的蜘蛛,会想些什么:

甲:要是来买口罩的是蚊子多好啊,它的嘴好小,我就可以多赚点钱了。

乙:当初我定的价格真是太低了,怎么能只需付一元钱呢,这不是赔了吗?我得赶紧调高价格。

丙:我真是太后悔了,给长颈鹿织那条围巾已经累得趴倒在地上,再给蜈蚣织四十二只袜子,还不得累死啊!我再也不想开店了。

……

可是,蜘蛛开店是为了算计赚钱吗?当然不是,所以它才会在招牌上写道:只需付一元钱。它只是不想无聊、寂寞地生活,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有点意思。作者安排了河马来买口罩、长颈鹿来买围巾、蜈蚣来买袜子,是在告诉孩子们河马嘴巴大、长颈鹿脖子长、蜈蚣脚多,并不是要让蜘蛛后悔定价低,也不是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不能想得太简单”。我觉得作者笔下的蜘蛛是可爱的,天真的,单纯的。挺有意思的一个小故事,为什么非要让孩子懂得那么多道理呢?有意思就够了呀。不信,咱们去问问鲁冰?

三、拓展对故事的延续,要忠于作者的初衷

《蜘蛛开店》的故事似乎少了个结尾,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叫“留有余味”,读得懂的自然会心一笑,也不会去探究结果到底会怎样。但是若非要让学生补白、想象,则要防止学生“胡思乱想”,从前面的文字中寻找依据,学生的想象才有可能趋向于合理,不违背作者的初心。

例如:当四十二只脚的蜈蚣来买袜子的时候,蜘蛛先是吓得匆忙回到网上,最终他会怎么做呢?

生:蜈蚣的脚那么多,袜子好难织啊,蜘蛛用了整整一个月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生: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月,才织完四十二只袜子。

我想,这个时候孩子的“想”有理有据,追求故事的丰富与完整,且与作者的初心融在一起才是更美妙的想象与表达。

同样,《熊猫百货商店》也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长颈鹿要买围巾,河马要买口罩,大象要买腰带,小松鼠要买跳舞的皮靴,还会有哪些特殊身材的顾客来到百货商店呢?它们要买什么?熊猫又是怎么接待的呢?相信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在读懂这个故事的基础上有更新鲜的、更符合文意的想象与创作。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百货商店河马开店
章鱼小公主逛百货商店
蜘蛛开店
想飞的猴子
一半河马
疯狂的河马
好梦幻!伦敦各大百货商店点亮精美圣诞橱窗
巴巴熊开店
河马为什么满身是“血”?
滴答滴答下雨啦等
网上开店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