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统编本四下)教学及评析

2019-09-10陈飞孟晓东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陈老师老舍自然段

陈飞 孟晓东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感受猫的古怪和淘气,多角度体会老舍笔下猫的可爱,能通过有感情朗读感悟老舍对猫的喜爱。

2. 初步学习老舍抓性格对比写的方法,懂得多角度欣赏猫的可爱。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梳理结构,初步感知“可爱”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大作家老舍写的《猫》。(板书:老舍)课文挺短的,只有四个自然段,课前预习了吗?读了几遍?

生:N遍。

师:都快熟读成诵了。在老舍的眼里,猫有什么特点呢?

生:在老舍的眼里,猫性格古怪。

师:(板书:古怪)接下来还写了什么呢?

生: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

师:小猫是因为什么而可爱?(板书:可爱)

生:小猫是因淘气而可爱。

师:(板书:淘气)作者围绕猫的可爱写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性格古怪”,第二个是“小猫淘气”。“淘气”大家都理解,这个“古怪”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它性格很矛盾。

生:它老实的时候很乖,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整天。

师:你搞不清楚它到底是老实还是爱玩。你补充得非常好,让我们理解了前一位同学说的矛盾其实就是“摸不透”。

(评析:看似不经意的聊天,实则将学生轻松地带入课文,自然渗透了文本结构的梳理,为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提供了支撑,也为中年级向高年级篇章教学的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板块:揣摩“古怪”,习得语言表达

师:那老舍又是怎么说猫古怪的呢?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圈出形容猫古怪的词语。再想一想,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猫古怪在哪儿。

(生自由朗读)

生:第1自然段,我觉得猫的性格古怪在于它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让人根本不知道它是怎么样的。

生:第3自然段,第一句说它什么都怕,可是接下来说它凶猛,我觉得这很奇怪。

师:纠正一个词语,“勇猛”和“凶猛”不太一样,如果是凶猛,那你看的不是猫,是狮子。(生笑)

师:你们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有没有说出猫的古怪?

生:我觉得说清楚了。

师:先以第1自然段为例,看看到底怎么说,能把猫的古怪说出来。刚才同学说了猫有三个特点。(出示)这三个特点都很明显,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生:省略的是它如何老实,如何贪玩,如何尽职。

师:我们明白了,老舍是先概括猫的特点,然后描写具体的行为表现。你们有没有发现还有一句话写“贪玩”,但没有“贪玩”这个词,能找到吗?

生: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师:都是写贪玩的,为什么要连着写两遍呢?

生:我觉得是承上启下。

师:有这么一点感觉。我们来看看老舍是用了哪个句式把这四个特点连在一起的。

生:“说它……吧,可是……”

师:这是比较特殊的句式,重复了两遍。我把这个句式再变一变,将刚才找到的特点带进去读一读。(出示)

师:有没有发现这样一说,就有种什么感觉?

生:好像是相反的。

生:达到了说猫很古怪的效果。

师:不是相反,是相对,就是把两个特点放在一起对着说。(板书:性格对着说)

师:带到句子中读一读,两两合作,找找对着说的感觉。(同桌合作读)老舍的文章有个特点,他的文章写出来好像不是写给你看的,而是“说”给你听的。(板书:在“说”字上标双引号)

师:我们来合作,請一位同学当老舍,其他同学一起配画外音,我呢,就扮演听的角色,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姓陈。

师:现在你们是老舍,我是老陈。一起喊——

生:(笑)老陈啊!我跟你说

啊——

师:哎!说吧——(生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好像在对话一样。

师:真有拉家常的感觉。同学们,第1自然段猫怎么个古怪,会说了吧?现在还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其他两个自然段吗?(出示)

生:说它胆小吧,可它又那么

勇猛。

师:真好,她把“什么都怕”概括成一个什么词?

生:胆小。

师:真棒!课文中这个词是没有的。现在加点难度,你刚才是概括地说,现在能不能把怎么胆小、怎么勇猛具体地说一说?

生:说它胆小吧,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师:了不起,既会概括地说,又会具体地说。用上同样的方法来说说第2自然段。

生:说它温柔吧,可是它要是不高兴,你就是磨破嘴皮子,它也一声不出。

师:能把“一声不出”提炼出两个字的词语来对着说吗?

生:傲娇!

师:这个词很有意思,你来试

试看。

生:说它温柔吧,可是它又很

傲娇。

师:真好!这个词我都没想到,你知道我想了个什么词吗?是个网络新词——

生:高冷。

师:你百度一下,“高冷”的第

14条解释就是请参考猫的行为。(生笑)现在再请你说一遍。

生:说它温柔吧,它又很高冷。

师:说它傲娇也行,说它高冷也行。这两个词我都喜欢。再请同学具体地说说怎么个温柔,怎么个高冷,会不会?(指名说)

师:有没有发觉,把第2自然段都带进去读也是很顺的!现在猫的古怪概括地说、具体地说,都会了吗?

(评析:好的语言值得品鉴玩

味。老舍先生的文字便是如此。教学中,陈老师围绕文本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句式特点,引导学生在对话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从具体到概括,又从概括到具体,既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深化了理解,发展了思维。)

第三板块:体会“可爱”,揣摩“动作”与“画面”

师:这么一个捉摸不定、古灵精怪的猫,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没有养过猫的就带着猜测,养过猫的就带着想象,再次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你觉得老舍笔下的猫哪些行为表现特别有意思、特别可爱,请选择一两处标注,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默读、交流,师相机指导。)

生:从“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我感觉这里写的猫特别可爱,因为……

师:跟别人交流有多种方法,第一种是我把句子读给你听,第二是把我的想法说给你听。你在努力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是还不会说。没关系,我们先听听其他同学的,听完再聊。

生:“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这句话体现出它很可爱。如果它是人,一定会嘟着嘴,生着气,想让人去安慰它。

师:说得真好!你养过猫吗?

(生摇头)你们发现这位女生是怎么说的?

生:她带着猜测想象,把猫和人进行对比。

师:对,站在自己的角度,把猫和人联系想象,这是交流感受的一种方法。还有谁想说?

生:“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去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我从这里读出它很有趣,一般人出去几个小时就要回家,可是,它却是任凭谁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

师:很任性!要想读懂猫,就要读懂猫的动作。(板书:动作)举个例子,写猫睡觉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动词看上去很平淡,却很有意思。

生:“找”。

师:这个动作,我们站在老舍的角度来想象:天气冷的时候,老舍早上还没起床,发现脚跟的被子上压得沉沉的,原来是——猫。上午老舍忙完了,发现猫又去找暖和的地方了,它去——

生:睡在屋顶上晒太阳了。

师:中午的时候,阳光走到

哪儿——

生:它就跟着睡到哪儿。

师:晚上呢,家里升起了火炉,这猫——

生:早已躺在火炉旁了。

师:你看,一个“找”字,就把老舍一天看猫的情况写出来了,有意思吧?这是站在老舍的角度,你也可以站在猫的角度来想。如果猫

会对我们说一句话,你猜它会说

什么?

生:这里真暖和,快来睡觉吧。

师:嗯,它还可能会说,道路千万条——睡觉第一条(生笑)。看,其实说体会没有多么复杂,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老舍的角度,站在猫的角度。用同样的方法,找找第2自然段。

生:“印”——像印章一样,脚可以印出小梅花,可以看出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为什么不说踩几朵小梅花呢?

生:因为这样显得猫动作很轻柔,更可爱。

师:体会到猫的轻盈。动词用得准,画面就生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动作很有意思。

生:“蹭”。

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把身子贴在一个地方,来回动。

师:知道猫是怎么蹭的吗?跟着我这个大猫来一遍。(师做动作)把小尾巴竖得像个小旗杆,从脸蹭到脖子,蹭到身体,再蹭到尾部。它一边蹭还会一边叫,你猜它的声音是粗的?细的?长的?还是短的?

生:我猜是细的,长的。

师:它在说什么?

生:真舒服啊。

师:现在,男主人回来了——(生边蹭边学猫叫)。女主人回来了呢?小主人回来了呢?小主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了呢?你们还会蹭吗?(生齐摇头:不蹭了。)所以,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写出了猫可不是你想让它蹭它就蹭的,哪一句?

生:“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师:这句话朗读时要重读哪个词,能听出我们都要看猫的心情?

生:“它的”。

师:对,一起朗读一遍。说动作不在于多,而在于讓人想象得出背后的画面。(板书:画面)这就是老舍“说话”的本领。比如第2自然段,老舍写猫的温柔个性是有画面的,你们会用书上的话和我来配合着说吗?(出示)

师:现在读着“这可都凭它的高兴”这句话,想象一下,老舍看猫的眼神是喜爱还是责怪,是无奈还是宠爱呢?

生:宠爱。

生:喜爱。

师:带着你的想象,带着老舍的喜爱,把猫温柔高冷的画面完整地朗读一遍。有画面感的句子,读的时候不要急,要舒缓。

(评析: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须借助方法的引领。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聚焦猫的行为表现这一细节,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适时提示学生交流的方法与角度: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老舍的角度,站在猫的角度”谈感受。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学生对猫的认识生动立体起来,相应的言语能力也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

第四板块:再读“古怪”,体悟

喜爱

师:那如果没有了这些动作和画面的句子,老舍笔下的猫会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出示)

生:这个感觉很死板,没有画面感了。

师:失去了动作和画面,就只有古怪,没有可爱了。我还去掉了什么?

生:语气词。

师:没有了语气词,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感觉语气变得很生硬,没有那种喜欢的感觉了。

师:没有了语气词,就只剩古怪,没有喜爱了。老舍喜欢猫,不应该多写写它好的一面吗?为什么还要写它贪睡、贪玩、胆小这些不讨人喜欢的一面呢?

生:我觉得是为了更好地对比,体现古怪。

生:我觉得在老舍眼里,猫有这些缺点也是可爱的。

师:是啊,就像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可他们一样爱我们。真正爱你的人,会爱你的全部。这是老舍写作最真诚的一面。那老舍接下来写小猫又是怎么样的呢,留到下节课再聊。

(评析:语言同样承载着情感。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字里行间充溢的情感,以及用词用句的妥帖与纯熟。学生也在读赏中进一步领略到了语言大师的魅力。)

教学评析

一节好的语文课,需具备哪些关键要素?陈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们启示。

第一,要把握文本。对文本的把握有三个维度:第一,从读者角度来品读;第二,从学生角度去阅读;第三,从教师角度去解读。做到这三种角色的叠加,并进行融合思考,才能保证对文本解读的精准到位。

《猫》这篇文章,前文讲到了猫的性格古怪,陈老师却将理解的重心放在“可爱”上,这样的解读是有依据的。课文第4自然段写“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说明前面所讲的猫也可爱,因此陈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猫的可爱:古怪的可爱,满月的小猫的更可爱,以及老舍由爱而生的、文字所诠释的对猫的一种情怀。

本文虽短,但是无可替代,所以陈老师通过“站在老舍的角度,站在猫的角度”这样的话题引领,让学生进行角色的变换,从而让他们始终行走于文本之中。文章开头就讲猫古怪,但是到了后面,必须还要抓住主旨——“可爱”来教学,古怪怎么又可爱,又怎么会那么惹人喜爱?陈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这种跳跃、发展和推进,是一气呵成的。

第二,要基于师本。陈老师将备课思考转化成教学活动,需基于教师本身对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我们不妨这样叩问:

首先,你的背后站着谁?杜威强调原有经验,强调生活,强调经验的重组、建构,并产生新的经验,这整个过程就叫学习。从陈老师的课上,能看到他背后站着的是现代教育的先进思想。在理解文本过程中,他时刻关注学生是不是养过猫,没有养过猫,那可以是自己的猜测。这样一种贴近文本,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彰显着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必须和生活相连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原有经验进行重组。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叫“建构”,用布鲁纳的话来说叫“发现”。有了这样的底气,才能将对文本的解读转化成自己的教学策略。

其次,你的眼里是谁?如果说“背后是谁”涉及到理念的问题,那么“眼里是谁”体现的是立场问题。这是一个立体的思考,一个老师上堂好课,他要立足于他自己的逻辑思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陈老师的课堂上,他始终将自己放在学生的平台上来建构自我。一节课,他淡定、儒雅,看似漫不经心,但处处见匠心。这样一种聊天式的教学推进,让我们感觉到似乎一切都是不经意的,但似乎每一处都别具匠心。

再次,你是谁?这是教师的个人风格问题。在陈老师的课上,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对于文本的独特解读,对于课堂的整体驾驭,对于对话的有效引领,这都体现了他个人优秀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和让人信服的教育机智。例如,当学生说到“傲娇”一词,尽管不在预设中,但陈老师很快调整教学,采用了学生的答案,同时补充了“高冷”一词,让学生在获得尊重的同时增加了积累。

第三,要贴近生本。陈老师的这堂课,还很好地诠释了以生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从提问转为对话。毛姆曾说,对话的第一要义是倾听。陈老师在课堂上始终在倾听、关注着学生想说什么,怎么说可以更好。当然,在这一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一位男生说“猫的性格古怪在它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这就是一个对话场,抓住这个原点来建构、打开,那会更精彩,思维更敞亮,思维向前推进会更顺畅。而老师似乎感觉还应该让别的学生有机会,可恰恰第一个学生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于是转换成比他低一层次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呈现,就显得有点不足。对话的平台、机遇、场合,有的时候是稍纵即逝,抓住了、挖掘了就豁然开朗,抓不住、错过了,有时就覆水难收。但是不管怎么说,陈老师整个课堂形态是从提问到对话的。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交往;交往的本质,是对话;对话的前提,是倾听。所以我始终倡导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让课堂产生学生的思想”;第二句话是“让教学建立在倾听之上”。

二是从解惑走向解放——儿童的解放。课上,陈老师不是在答疑,而是在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心态。老师解放儿童的方式有很多,像情景对话“老陈啊……”,以及聊猫的贪睡啊,蹭啊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老舍,感受猫的可爱。所以我们发现,学生一开始可能是拘束的、局促的,但是慢慢地他们的思维敞亮开来,心态也放松下来,这样便形成了一种对话机制,一个对话场。

三是教学的目的从学会走向会学。这堂课中揣摩和表达“古怪”的处理,陈老师有着独特的构思。他没有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猫的古怪,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发现段落的内在逻辑结构,并且用句式提炼出作者的话语思路,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步习得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这一部分发力精准,学生在学习下文时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这显然是教给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实现迁移运用。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是向高阶发展的,他们不是停留在浅表的文本上,而是走向文本深处的一种思维呈现。我们能很鲜明地看到,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用上了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建构来表达猫的古怪。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对于文本中那些学生已知的知识内容就滑过去,在学生看不见的文本妙处就深犁下去,真正教在了学生的语言生长点和认知“愤”“悱”处。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郝 帅

“十大青年名师”获得者——陈飞

颁奖词

最早认识陈飞是在2005年,那时他已从苏北一所乡镇小学来到县城,默默耕耘了10年。我和袁浩先生从他的课中,看到了他淳厚朴实的品格和勤勉进取的潜质。推荐他参加全国小语会阅读教学大赛,他不负众望,成为苏北地区十多年来首位获得国赛一等奖的年轻教师。之后,他从苏北来到苏州,成为一名教研员。他不仅自己努力成长,还致力于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模范地踐行了陶行知先生“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遗教。期待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上收获一路春光。

——江苏省小语会理事长  李  亮

猜你喜欢

陈老师老舍自然段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秋天
“对话”小伙伴老舍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美丽的秋天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