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录

2019-09-10梁凤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5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分针

梁凤葵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間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

2.教学难点:能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三、教学准备

自制钟面、时针、分针、数字  教具钟面 自制课件 学生学习纸

四、教学过程

本课为新授课,以认识整时为中心展开教学,共设计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直接出示教具钟面,问:你们看,今天老师带了什么来?

学生:钟

师:是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师:老师还收集了一些生活中见到的钟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钟表,所以他们对钟表并不陌生。老师开门见山,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课件展示不同钟表,让学生感受到钟表的美,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美。)

2.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①认识钟面

师:这些钟表漂亮吗?仔细观察它们的钟面,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

师:哪些数字?

生:1,2,3,4,5,6,7,8,9,10,11,12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钟面上有序地贴上这12个数字。然后要求学生用手指着数字,有序地边指边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数字时,手指划过的方向我们习惯把它叫顺时针方向。

师:还发现有什么?

生:有长针,短针。

师:哪位同学知道它们的名字?

生:时针,分针。

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生: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师:分针和时针除了长短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

生:一个胖,一个瘦。

师:你的意思是说一个粗一些,一个细一些吗?谁粗?谁细?

生:时针粗一些,分针细一些。

师:所以我们说分针是又长又细,时针又短又粗。

(要认识整时,必须要先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能区分时针和分针,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老师应该赞同并帮助他们转化成规范的书面语言。)

②认识整时

师:认识了钟面,那你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吗?这是什么时候?

生:7点

师:是的,我们在生活中习惯说7点,但规范的书面表达应该是7时。

师:这里还有3个钟面,请仔细看看分别是什么时候?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完8时、3时、11时。

师:其实像这样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整时。

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几个整时的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后汇报。

生1:这些钟面的分针都是指着12。

生2:这些钟面都是几时几时整。

生3:时针指到8就是8时,指到3就是3时,指到11就是11时。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师:用我们刚刚总结的方法来看看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生:1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时针指着1,所以是1时。

师:只看时针指向1就可以确定这是1时吗?

生:还有分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所以是1时。

老师及时肯定并表扬该生,再次强调读整时的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不仅仅看时针,还要看分针。

接着学生能正确地看出第二个钟面的时间是4时。

师:现在我们会认,会读钟面时间,那你能像老师那样把钟面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吗?

呈现3个时间分别为6时、9时、12时的钟面。学生尝试写在学习纸上,老师巡查,并请3个同学板演。

师:这些同学写对了没有?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老师怎么觉得这个钟面上只有一根针?

生:那是因为两根针叠在一起了。

师:原来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看起来像一根针。

生:6时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线上,直直的。

师:你真善于观察!确实是这样。

师:关于记录时间的方法,还有电子表的形式,先写时,再写两个圆点,后面写两个0,这两个圆点把时和分开,6:00这个时间读作6时。

接着学生试试把后面两个钟面时间用电子表形式记录在学习纸上。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读出整时,再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出读整时的方法,会读整时后接着写整时,用文字形式和电子表形式记录。整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引导作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教学重点,教学环节非常紧凑。)

3.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师:我们不仅会认、会读,还会写整时,下面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基本题

师:这是一年级学生小明的一天,他把自己的一天都安排好了。请大家一

起来看看,把时间记录下来并和同桌说一说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师:听完了小明一天的安排,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有两个9时?

师:是哦,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一个是早上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为什么会有一个早上9时,一个晚上9时呢?

师:我们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绕着钟面走一圈是12个小时,走两圈就是24个小时。走第一圈的时候就出现了早上的9时,走第二圈的时候就出现晚上的9时,所有一天有两个9时。

师:小明9时已经睡觉了,你们9时睡觉了没有?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天要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师:从小明一天的安排可以看出小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早睡早起的孩子。

生:会读书的孩子。

生:会安排的孩子。

师:是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小明是个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时间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休息一下,听个数学故事怎样?

学生都高兴地说:好!

5.拓展练习

师:龟兔赛跑的故事听过吧?小兔子输了给乌龟后一直不甘心,这不,它又约上乌龟再比一次,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小兔子早早地来到比赛现场,他问什么时候开始比赛?大象裁判告诉它还要过一个小时才开始比赛?现在是什么时候?比赛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来拨一拨。

学生上台拨出9时并说:现在是8时,过一个小时就是9时。

师:终于等到9时了,小兔子和乌龟同时出发,到终点时,小兔子说他跑了2个小时才到的,那又是什么时候到呢?

学生上台拨出11时说:9时再过2个小时就是11时。

师:那我们看看乌龟什么时候到的?

学生对这个时间没有把握,不敢发言。

师:这是时间是在11时之前,还是11时之后。

学生说:过了11时了。

师:是的,我们说这是11时刚过一会儿。那你们说谁赢了?

有的同学说兔子赢了,有的同学说乌龟赢了。老师指明回答并说出原因。

生:11时到说明兔子先到,乌龟过了11时到,说明它在兔子后面。

生2:兔子跑步的時间短一些,所以它赢。

(在练习的环节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记录小明的一天,再一次巩固今天学习重点——整时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通过小明的一天对孩子们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不仅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把整时的认识拓展到整时的经过以及非整时的认识与比较,既巩固了知识,又延伸了教学内容,实现阶梯式的有效练习,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五、课堂总结

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钟表和时间都有进一步的认识,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我认识了分针和时针,分针又长又细,时针又短又粗。

生2:我知道看整时要看分针,还要看时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生3:我知道除了整时,还有刚过的时间。

生4:我知道经过几个小时后是几时。

六、课堂作业

师:看来同学们今天收获满满的,课的最后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请仔细观察刚才黑板上的3个钟面的时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按照这个关系,接着往下画,后面一个钟面的时间应该是几时?请画在学习纸上。

(老师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把前面写整时3个钟面上的时间充分利用,也是互相呼应。这个作业的难度是挺大的,学生首先找出这3个钟面时间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找出下一个钟面的时间,然后画出来,分针和时针的区别要体现出来。动脑思考,动手画,把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能画出来的学生还是比较多,但是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别不是很明显,需要在第二课时加强训练。)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分针
怎样借助学生作品更好地认识钟面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画出的“认识”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