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情点亮孩子的心灯

2019-09-10周伟超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渔夫事物想象

周伟超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很多地方教学被定位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转,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任何技能都要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关键词:小学;学生;情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11-01

引言:小学阅读教材,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写。”教材的本身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师生情感相通,才能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良好教学气氛,学生才能在这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那么阅读教学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呢?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很多方面,主要有:

(1)热爱祖国的情感。例如《詹天佑》、《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使我们认识到热爱祖国是炎黄子孙的光荣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2)关心他人的情感。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跨越海峡的生命线》等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充满关心别人胜过自己的情感。

(3)热爱劳动,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幸福生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再见了,亲人》等教育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平生活。

总之,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十分丰富,我们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因文而异调动学生的情感

品味词句,披文人情。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只有“通过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具体方法有:(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文章的关键词常常流露出作者对人、事、物的爱憎之情。如《诚实的孩子》一文,赞扬了列宁做错事敢于主动承认的诚实行为。(2)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难忘的一课》中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的中心句。三次出现这个句子,这个句子本身具有十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每次出现它,又有特殊的含义。

(1)反复诵读,传达情感。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情感充沛的课文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2)读在移情处。移情,就是把人们的情感移人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事物中去,使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事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動和情趣。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他感到新奇,感到惊讶,他把自己对草原热爱和留恋之情,移注到骏马和大牛之中,仿佛它们也会“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读在移情处,有助于增加情感的强度。

(3)发挥想象,沟通情感。如《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荡舟漓江,看到山绕着水,水倒映着山,空中云雾迷蒙,山中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产生了“风景如画”之感,好像自己走迸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里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都是具体的景物,而“画卷”、“画中游”则是作者根据具体事物所引起的想象。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想象有心理想象、画面想象。阅读教学中,经常开展如下想象:

(1)心里想象。心理想象就是根据课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展开想象,去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穷人》一文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睡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严肃”“忧虑”的表情,表达了渔夫对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忧心仲忡。“怎么行”、“总能熬过去”、“快去”等语言,表示渔夫尽管家境贫穷,但对西蒙的两个孩子十分同情和关心。以上表情、动作和语言,集中反映出渔夫复杂的思想感情,透过这种感情,我们感受到穷人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心。

(2)图画想象。图画想象就是把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通过想象,在脑子中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例如《少年闰土》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阅读这段课文,如果通过想象,把文中所描写的圆月、瓜地、西瓜、少年、猹等具体事物加以组织,脑子中就会出现一幅“农村少年月夜瓜地刺猹图”。

3.结语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它会随着主体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和自身变化而变化。总而言之,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情感修养,除了透彻理解教材的情感得到很好的交流.否则,调动学生的情感,只能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陈东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1):62-63.

[2]吴明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情感体验[J].小学教学研究,2011(14):22.

猜你喜欢

渔夫事物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天皇版“渔夫”
春天来啦(2则)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