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动态文字设计与编排研究

2019-09-10李潇

美与时代·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版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摘  要:将数字媒体设计应用中的文字动态按功能与特性进行分类,并分别针对其传达性、图形化与叙事性、动态编排与画面构成展开阐述,旨在探索数字媒介环境下,动态文字设计与编排的普遍特性和设计原则,希望对相关领域的设计实践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动态文字;动态图形设计;版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媒介环境下设计的动态化特性研究”(2017SJB0492)阶段性研究成果。

数字媒介是一个宽泛的指称,如果将它的反义语定义为印刷媒介,那么电影、电视、互联网络、移动终端、电子显示屏等在内的诸多电子化、数字化的媒介均应包含在内。虽然这些媒介形式各有其自身特异化的指征,但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指出的,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比如电视的“实质内容”就是电影[1]。上述数字媒介有其共通之处,这种共性体现在动态性上。数字媒介本身的动态化特征也决定了其呈现内容的动态性。从印刷媒介中的静态文字到数字媒介中的动态文字,这种自然而然的过渡也就发生在数字媒体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迅猛发展的这几十年间。与印刷工艺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相比,动态文字设计与编排只是一个新生儿。新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也意味着规则的缺失。通过翻查了与文字的动态化设计编排相关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媒介设计门类的差异性分析,缺乏针对其普遍特性和设计原则的阐述,而后者对于相关领域的设计实践无疑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现阶段数字媒体设计应用中的文字动态按功能与性质进行划分,分别对其传达性、图形化与叙事性、动态编排与画面构成展开阐述。

一、文字动态的传达性

不可否认的是,观众对待文字的态度正从印刷媒介环境中的“严肃阅读”向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娱乐视听”过渡。但即便如此,作为最基本的信息构建方式,文字的设计形态无论动静,传达性始终是其第一要务。正如前苏联电影理论家B·日丹所指出,“在每一种艺术中,形式都是处于对表现材料和表现手段的复杂的从属关系中”[2]。动态文字的传达性亦受制于如下两方面因素:一是文本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编排,二是数字媒介的媒介特性。

信息文本的内容与功能首先决定了其对传达性的需求程度。数字媒介环境中,字幕类的文字动态对传达性的要求是最高的。字幕泛指各类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功能性文字,按其在影片放映时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片头字幕、片间字幕和片尾字幕,主要形式包含片名字幕、说明字幕、对白字幕、歌词字幕、演(职)员表等。字幕因其强烈的功能性特征必须满足清晰易读、辨识度高等条件。而动态文字的辨识度常常与字体字号的选择、文字的运动方式以及文字的呈现时间有关。在字形设计上,花哨繁复的字体需要的辨识时间比简约规整的字体长得多,在运动的状态下更难以辨识,一般较少出现在功能性字幕中。同样道理,某些字体的笔画纤细部分在运动时会出现残缺和闪烁的现象,同样需要避免。过度的特效与不良的运动速率控制同样会影响文字信息的辨识与传达。

其次,数字媒介的媒介特性也直接影响动态文字信息的传达。正如传统印刷媒介中的文字表现受制于纸材、油墨及印刷工艺,数字媒介中的文字动态表现则受制于诸如屏幕尺幅、长宽比、分辨率、响应速率、色彩模式等显示设备的规格及观看者的观看环境。数字媒介的动态化特性决定了信息呈现的瞬时性。顺应这一特征,文字信息的组构方式也应从空间性转变为时空性编排。文字信息的层级与段落划分除了在同一版面的空间中呈现,也体现在前后帧的时间编排上。“文字运动的顺序、节奏、停顿都可以像书面文字中的标点符号一般控制观众的阅读速度。”[3]动态文字的设计者不光要考虑每一版面文字信息的传达,更要对信息在时间序列中的呈现有整体性的把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正是动态文字传达性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中发布了“视频节目对白字幕数据格式规范”,其中就对白类字幕的字体、排版方式、字色、相对画面位置、存续时长、运动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虽然影视作品中除对白类的其余字幕类型及网络视频的字幕均无上述严格规范,但在设计实践中,所有以功能為导向的传达性字幕均有着一定程度上约定俗成的设计规范,以确保动态文字的可读性。

二、文字动态的图形化与叙事性

虽然文字本身作为一种符号,经历了从象形的具象符号到逐渐脱离象形特征的抽象符号,但作为一种字体设计与编排方式,图形化的特征从未彻底消失,在中文汉字系统中更是如此。图形化文字设计手法是把字形看作由点线面及正负空间所构成的纯形态加以利用,它使得文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兼具了精准传达与形象记忆的功能。在以印刷物为主要载体的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的图形化处理是惯常手法,其中又以海报招贴、标志设计中尤为常用。

数字媒介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开始向动态化的方向发展。虽然设计的表现形式有所区别,但其理论体系、评价指标及实践方法论却是一脉相承,“动态视觉传达设计是将传统的平面设计语言与影视艺术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传播体系,它兼具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所强调的传达性和影视艺术所强调的叙事性”[4]。这种双重性集中体现在文字图形的动态设计中:一方面设计者需要借助联想、想象等图形思维方式,利用文字本身字形结构的动态变形过程去诠释字义、语义及设计主题,“通过变形手法在物与物之间建立虚拟的联系,并试图对某个理念进行图解”[5];另一方面,设计者也需要借助卡通化的叙事思维方式,将文字图形整体作为“角色或道具”纳入到时间性的叙事框架体系中,使文字具备一定程度的拟人或拟物特征。动态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手法在动态海报、动态标志等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极为常见。

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设计展的动态海报设计即运用了图形化的文字动态设计手法。此次毕业设计展的海报共分为AB两版,其中A版(如图1)以“毕”字作为核心图形,以纸张的卷页动态逐步延展出主文字的字形结构,同时暗含了“翻书”“学习”等与主题相关的动态联想。B版(如图2)海报将“毕”字核心图形实体化、道具化,以俯视角的固定镜头展现了或往来穿梭、或驻足停留于“毕”字图形间的观展人群。两个版本的动态海报分别使用图形思维与叙事思维,从字形与场景着手,赋予了主文字图形不同的动态趣味。

图3 动态图形设计短片Kanji City截图

Kanji City(“汉字城市”)(如图3)是日本Party设计工作室导演创作的一则动态图形短片。全片选取了包括“京”“木”“樱”“梅”“柳”“川”“布”“铃”“伞”“门”

“石”“竹”“雨”“寺”“塔”“火”“完”等汉字,通过文字字形动态与摄像机第一人称视角的穿梭运动展示了抽象化、图形化的京都城的风貌。本片在文字动态的设计上,一方面字形与字义高度融合,例如表现“布”字时,字形笔画动态被赋予布材面料的柔软垂坠质感;在表现“火”字时,字形笔画动态则具有火焰燃烧时摇曳的光影效果。另一方面,文字图形在全片中不是个体化的孤立存在,它们被摄像机运动巧妙地串联,构建了叙事性的场景,也即本片的主题——“汉字城市”。上述两例均展示了文字动态设计中的图形与叙事思维。与强调功能性、传达性的字幕类动态文字相比,图形化的动态文字能更好地吸引注意力、传递情绪氛围,但要求设计者对文本本身及字形结构的动态把握具有更深层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三、文字动态编排与画面构成

文字的动态编排同样是数字媒介环境下动态化视觉传达设计的产物。区别于单纯空间性的静态编排,动态编排具有时空并重、视听结合的特征。静态编排中的版面统筹与规范、信息层级关系、视觉导向同样适用于动态化的编排,只是加入了更多时间性的因素。动态版面具有不稳定性,版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空间运动,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高超的统筹时间与空间设计的能力,需要在对文字与图形进行静态编排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呈现时间,使其具有统一、秩序、对比、均衡、韵律、节奏等动态美感。在版面的动态设计中,处理好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要素间的关系,往往比设计它们各自的动态形式更为重要。文字与版面的动态编排常见于影视片头片尾、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会展及大型活动视频包装短片中。第二十五届金曲奖颁奖典礼的包装视频,体现了动态编排中统筹时空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在“最佳词作人奖”的包装段落(如图4)中,整体采用较低的图版率,使用较多的文字与较少的图片,以突显“词”“字”在该段落中的重要性。网格的严格使用使得整个版面稳重而典雅,与之相应的,文字动态形式选用简单的模糊度动画,整个动态版面显得沉稳而理性。在“演奏类最佳专辑”的包装段落(如图5)中,图版率则相对较高,搭配快速闪动出现的文字及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整个动态版面显得更为活泼一些。

动态文字及版面编排中,叙事性也是重要策略之一。电影Thank You for Smoking(感謝你抽烟)的片头设计(如图6)即是叙事性版面编排的经典案例。作为一部反烟草的黑色喜剧,片头展现了一系列烟盒标签文字的特写,并将片名、演职员表等功能性字幕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随着镜头的运动呈现出不同的图文编排形式,片头信息的传达被纳入到整部影片的叙事体系中。类似的设计手法也体现在美国AMC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Rubicon(无路可退)的片头设计中。导演同样使用了大量的印刷物来展现功能性字幕:报纸、钞票、填字游戏、地铁线路图以及各类文稿中的文字细节引领观众进入主角的情报分析工作与生活中。在乔·舒马赫导演的美国新线电影公司出品的R级恐怖片The Number 23(灵数23)的片头设计(如图7)中,版面由印满重复数字“23”的印刷纸张及血迹在纸上晕开的动态效果构成。功能字幕隐藏在冗余的数字信息之中,观众在意象性画面中找寻传达性文字的过程与影片惊悚、解谜的故事脉络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体现了叙事性的编排手法。

四、结语

数字媒介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化特征。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一直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动态文字普遍存在于影视片头片尾、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影视广告、动态标志、动态海报招贴、会展及大型活动视频包装短片中。虽然表现形式存在多样性,但动态文字的设计与编排有其普遍性特征。在设计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文字动态的主要功能,在熟悉文本及设计主题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文字动态的传达性、识别性、图形释义性、叙事性、趣味性等的相对比重,并对动态版面中的文字与其他信息元素进行整体化编排。文字动态化设计与编排对设计者的能力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其核心在于从空间设计思维向时空设计思维的过渡,图形设计思维与叙事设计思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6.

[2]日丹.影片中的美学[M].于培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31.

[3]孙为.数字媒体中的动态文字设计[J].装饰,2008(5):81-84.

[4]克拉斯纳.动态图形设计的应用与艺术[M].李若岩,陈小民,张安宇,译.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6.

[5]李潇.动态图形设计中的正负形转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5):73-75.

作者简介:李潇,硕士,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包装及动态图形设计。

猜你喜欢

版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慧心教育理念寓于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浅析版式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
App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与探析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