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共建课程
2019-09-10张伟宏张莉
张伟宏 张莉
2018年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基于“爱我中华文化”的课程理念,确定“传统节日主题下艺术多元化探究”的园本课程初探。《纲要》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基础上,我园秉承“开放式办园——请家长走进来”的课程理念,发挥家庭教育优势,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赢的“大教育”格局。
传统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家庭做为社会的一个小单元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和反映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节日教育需要依附家长资源引导幼儿在真实生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更加全面的经历、认识与感受。其次,家长在课程共建中从同步参与到言传身教,再到内化迁移,既可以赢得家长对园本课程的支持认可,又可以引领家长树立家园协同育儿的科学理念。丰富的家长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挖掘并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是教育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一、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家园共建引发共鸣
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独特的习俗文化,其欢庆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只靠幼儿园单方面来组织节日欢庆活动很难完全体现节日主题的全部内涵,家庭、社會在节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幼儿园无法取代的。
节日主题确定后,我园会为每位家长及幼儿发放一份“任务单”,向家长介绍当月节日主题的课程内容。结合园本课程中的“社会实践”板块,邀请家长帮助幼儿展开节日信息的调查收集,拓展幼儿的节日经验,也使家长清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明确在家的配合方向,实现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观察学习,积累体验。在与幼儿共同完成任务单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发现幼儿所获,认识课程教育价值,进而愿意参与课程共建。家长只有从认识到情感的倾向,再到逐步与课程产生共鸣、共情,才能够与幼儿园教育行动保持一致。
任务单收回整理后,教师可从中了解幼儿对节日活动的已有经验,也能清晰了解到家长的教育方法,还可将优秀的任务单在班级中分享交流。这项“任务单”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还可以引导家长深刻理解节日意义并逐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从而使幼儿园节日主题得以更全面的延伸拓展。
二、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增进家庭亲子氛围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突出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美好。我们从节日的风俗特点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让家长和幼儿在感受和谐团圆的节日气氛中,更进一步密切亲子感情。
在“重阳节”主题下,我们反复思考:如何让节日主题更深入、更持久?如何让重阳的底色更加鲜亮?于是,我园决定邀请幼儿家中的老人一起来园共度重阳节。幼儿为老人们准备了精彩的歌舞表演,用稚嫩的小手将爱老、敬老之情融入一张张贺卡中、一句句祝福中。在这样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浓浓的亲情,感受到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并且尝试用自己稚嫩的方式去表达爱。老人们也在幼儿面前露了一手:太极拳、诗朗诵、红歌联唱、三句半……节目精彩纷呈,老人们在幼儿面前展现了自己夕阳最美的一面,博得了阵阵掌声。这样的家园共建不再是空洞说教,而是真真切切走进家长、幼儿的心田,真情实感的流露让人为之动容!
在“浓情育红粽飘香”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包粽子、做香包。幼儿和家长手拿自制的粽子快乐地互相分享,那是多么温馨的场面。
这些活动,都充满着温情与快乐。家园合作成为一种双向互动,增进了家长与园所的联系,推进了家园工作长效开展。
三、以“丰富资源”做支持,推进节日主题深入
节日活动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需要的素材也多。幼儿园的力量却是单薄的,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既可以帮助我们收集与节日有关的信息和素材,又能使家长明确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幼儿开阔视野、体验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
在“风筝节”中,幼儿与家长一起选择各种造型的风筝骨架并装饰完成;在“花灯展”中,亲子利用废旧材料发挥各自想象创造制作花灯;在“重阳节”中,有的家长和幼儿拍下家中老人的照片,我们把照片布置成一个特色版面放在各班门口展示,并以此开展“重阳摄影展”活动,幼儿会指着照片说“我爷爷是一名医生,他可厉害了,会给许多人看病”“我最爱奶奶,因为她总给我做好吃的饭菜,今年我要带奶奶去海边玩”……主题活动给幼儿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而幼儿对节日文化浓厚的兴趣和真切的感受则来源于家长的积极支持。
四、巧借家长助教,发挥余乐提升效能
家长中常常藏龙卧虎,人才济济。邀请具有职业技能优势的家长参与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能弥补幼儿园节日主题教育教学中的“空白”。
如:在“中国年”主题中,幼儿对京剧产生了兴趣,话题不断,为什么京剧的人脸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唱京剧和唱歌不一样?为了帮助幼儿解决疑问,我们联系到戏剧院工作的家长,请她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带来不同角色的戏装、头饰等,讲解展示戏剧中的礼仪动作、水袖表演后,引导幼儿逐一体验尝试,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促进了幼儿园和家庭资源及时、有效的融合。
五、建“节日主题”信息库,资源优化促共享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在家长中建立“节日主题”信息库,挖掘节日主题可用资源,保证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开学初期,我园利用自主报名、资源收集表等方式,调查了解了在节日活动中家长可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可供参观、活动的场所资源,材料、车辆等物质资源以及相关专业特长的家长人力资源等。收集结果汇总分类纳入到节日主题中作为资源储备,保证家长资源的高效利用。如“节日美食组”是擅长厨艺的家长,结合节日特点教幼儿制作节日美食饺子、粽子、汤圆等;“节日拓展组”由不同职业的家长加入其中,参与幼儿园开展的节日主题教育教学等。
教育贵在坚持,巧在融合与渗透。我们以幼儿园课程为基点,联合家长力量,使我园传统节日课程的开展形成了教育合力,引导幼儿利用更加广泛的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探究,扩展了幼儿园的科研课题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构建“家——园”互动教育体系的研究,探索引发“园本课程教育真正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形成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的教育共同体的方式和途径”,以进一步拓展课程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