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的思路

2019-09-10李治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7期

李治平

【摘  要】初中学生学习了不少范文,练习过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已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记叙文是教学写作的重点,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但学生在写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继续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记叙文教学:写作探讨;探讨思路

一、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题目不新颖。常见一些学生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事”或“我的父亲”等,题目很俗,没有内涵,不能引人注目,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文章的主旨。而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的送别场面时截然不同。父亲年迈,老态龙钟,越过站台时的艰难,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眼里共出现了四次,难以忘怀。这篇文章的题目新颖,既记叙了父亲送儿子的过程,又将父亲的背影永远留在心中,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2.首尾不照应。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写得好,能紧紧吸引读者,从而一口气读完。开头可用顺叙或倒叙,顺叙的记叙文,可直接入题也可不入题,但结尾必须入题;倒叙的记叙文,开头必须入题,结尾必须破题,也就是回到开篇中。这样文章结构完整,才能起到首尾照应、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3.记叙不和谐。记叙文包括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性格;叙事通过具体典型事例进行整理加工,又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为人物出场、故事发展做铺垫。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离不开写人,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实际写作中,有些同学为了写人而写人,形象性格不突出;为了叙事而叙事,选材不典型,没有抓住特点,没有将两者巧妙地结合,没有把故事推向高潮,为中心服务。

4.描写不突出。描写来源于细致的观察。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生动的描写。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大量的笔墨做细腻的刻画,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学生习作中,描写的人或事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描写的事物不生动,没有活力,很难让读者感悟到作者的情感,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不善于写作的同学当中。平时教学中,教師要注意强调,利用细小不起眼的琐事组织材料,构思框架,加以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就能烘托出某种观点及精神。

5.语言表达欠佳。学生语言表达欠佳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学生阅读的文章很少,体会不到别人文章中的特点,如修辞的妙用、动词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渲染气氛等,要知道这些都可以帮助推进文章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第二,不注重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重视日常素材的积累。日常生活中学生观察事物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写作中只要抓住事物特点反复琢磨、细致地刻画,就能彰显文章活力,文采也就浅而易见。第三,生活单调,独往独来,缺少与同学交流与探讨,没有将所学的语言大胆地运用。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要不断学习交流。可见,语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四、词汇不丰富,直接影响文章情感的交流,难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5、没有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引用,使文章缺乏说服力和哲理性,使文章没有亮点。

二、解决学生写作问题的策略

1.审题与选材。审题是写作的第一个关口。写作文首先要审题目,审关键字眼。其次要确定体裁,看写成哪种文体,是记叙文、散文,还是议论文?再次是选材,选材为体裁服务,记叙文要选典型事例,通过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彰显其精神实质。散文要选代表性事例,在叙事的过程中抒发情感,表情达意。议论文要选事实和道理,道理包括名言警句、俗语和谚语等。通过引用,文章有充足的论据,从而更有说服力。审题和选材,关键是选材。文章中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就是血肉和灵魂的关系,即中心要靠材料提炼来表现,材料要为中心服务。选材要典型,具有代表性,尽量选择新颖灵活的题材。然而不少同学常常忽略这方面,对文章审题不严密,对标题把握不准,材料没有代表性,写出的文章中心不够突出,不能很好地反应社会生活。同时记叙还要生动具体,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重点描写母亲勤劳、勤俭持家和教育孩子的事例,抒发的是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材料的范围就是母亲日常操劳家务的实例。

2.开头与结尾。记叙文的开头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作者的立意表白清楚,直抒胸臆,给读者留下悬念,引人回味。开头好能紧紧吸引读者,给人以引人入胜的感觉,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都有这个效果。文章结尾是起“画龙点睛”作用,不论是顺叙还是倒叙的结尾,都要照应开头。结尾就是立意的体现,是情感的表露,是中心的深化,更是社会现实缩影的反应。

3.表达与语言。文章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效果更好。表达方式运用恰当,所写的人和事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和感人,也能更好地为故事发展做铺垫,为高潮添动力。语言也很重要,人的行为习惯要靠语言来表现,事情的来龙去脉要靠词汇来反映。用词要恰当,一个词语用的范围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妙趣横生。特别动词的活用和连用,通过细腻地刻画,能反应作者的精神世界。

4.借鉴与锤炼。一篇好文章,在立意、结构、选材上都有独到之处,这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魏巍《我的老师》,按“回忆---依恋---思念”的情感线索立意,突出文章的中心。“锤炼”是指在用词上下功夫,再三斟酌推敲,通过字词表现,反映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结语

记叙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如果能找准突破口、注重文章的结构安排、注重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发展,巧妙地使用表现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尝试,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武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探究[J].学周刊,2019(23).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