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2019-09-10王志锋
王志锋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价值升华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同样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和兴国之魂。教育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并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语文;渗透;途径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上述得知,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中、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因此,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育人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经典名著和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佳作,比如主题思想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枣核》《藤野先生》《木兰诗》《己亥杂诗》等作品;还有表现敬业精神的《敬业与乐业》《治水必躬亲》等文章。这些文章作品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可见,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适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方式
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开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此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发挥语文课程的思想教育作用,明确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从而在语文课程内容中更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尤其是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三)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中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导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祖国文明新面貌的来之不易,明白国富民安和家国一体是祖国发展的前提,从而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并懂得人人平等、自由,懂得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能让学生明白作为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明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热爱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克己奉公、服务人民和社会、忠于职守且对祖国有用的人。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民族发展的需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讲授,应该也是一种道德思想教育的行为,从而唤醒和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佳作不仅语言精妙、蕴含深刻,而且富有许多主题为“爱国”的文章,正是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重要素材。比如,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苏武传》这一篇课文突出的是“爱国”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了解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然后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开展“敬业”教育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属于道德范畴,指的是一个人在集体工作时所体现出的一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于学生来说是智力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年轻一代民族塑造和身心发展水平的程度。对此,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忠于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对工作高度负责,以此进行“敬业”教育的渗透。同时,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也具有关于“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的课文,比如《敬业与乐业》这一篇课文,这是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稿,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其中所讲的内容仍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进行这一篇课文的讲述时,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先生当时演讲时的背景,走进梁启超先生的生活,然后再细读文章,让学生明白“敬业”的重要性,何为“敬业”,以及文章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敬业”的论述。
(三)开展“诚信”教育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说话不算话、不讲诚信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反感,从而失去别人的信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当要清楚地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活动,或者收集诚信格言、开展演讲比赛和歌咏比赛、设立诚信考场和诚信阅览室等场所,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要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利用教材内容开展诚信教育,以此培养学生“诚信”的道德品质。比如,在《论语十二章》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述的就是“诚信”,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内容进行事例补充,并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诚信事例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开展“友善”教育
友善是与人相处的前提条件,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友善教育,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地去理解学生,实现教与学相互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结合学生向上向善的心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开展有益的互动活动,如“优秀生帮助学困生”“友善在我身边”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助人为乐、诚信友爱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也不是一节语文课就能够解决的,是需要长期坚持、适时渗透的。对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阵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于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本文为2019年度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LZ[2019]GH170)。
参考文献:
[1]胡天虎,张兰.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J].甘肃教育,2018(21).
[2]乔晖.语文教科书演变与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系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7(4).
(責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