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19-09-10张中香
张中香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开端在于初始问题的设计。如何设计初始问题,才能促进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始问题;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已经有了师生互动的意识,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师生互动生成的精彩场面,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课堂追求的是外显的动,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的数学思维仍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度理解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素养并未得到培养和提升。教学中我们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思维水平呢?下面我们先来透视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9加4
课前,教师把小朋友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画有10个格子的盒子图,其中9个格子中放着桃子,盒子外还有4个桃子。
师:小朋友,这儿一共有几个桃子?
生:13个。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看出来的。
生2:我是数出来的,在9的后面再数4个就是13个。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3:我也是数出来的。
师:小朋友,其实这道题还有更好的算法,我们一起先来动手摆一摆,看看盒子里再添几个桃子就是10个桃子,盒子外还有几个桃子,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桃子?现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算9加4时应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
反思:这是“凑十法”教学的起始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和掌握凑十的方法,但由于小朋友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建立在直观的数数基础上的,他们并未理解为什么要在盒子里先放上一个桃子变成10个桃子,也就是为什么要先凑成十再算。因此,这节课教师精心设计的热热闹闹的外显操作活动是浅层次的,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是深度学习的活动,未能起到应有的建构作用。
以上片段可作如下改进:
师先出示一组10加几的算式让小朋友抢答,然后组织讨论: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总是算得这样快?那9加4小朋友们也能把它变成10加几吗?赶快动手试一试吧。这样的操作活动是建立在10加几的基础上,是让小朋友自己思考怎样凑十,是引导小朋友将外显的操作活动和内部的思维活动相结合,这样的活动是有思考价值的,是深度的学习活动。
片断二:9的乘法口诀
教师先出示一张10×10的格子图,然后要求小朋友在格子中画五角星,一行画9颗,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好。小朋友很快动手画了起来,大约过了3分钟全班小朋友才基本完成任务。
师:小朋友,一行画了几颗星?
生1:9颗。
师:两行画了几个9颗?一共是多少颗?
生2:两个9颗,一共是18颗。
师:那3行、4行……画了几个9颗?一共是多少颗?
……
师:那你们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
……
师:9的乘法口诀这么多,你们是怎样记的?
生1:我是9个9个加起来的记的。
生2:我是看图记的……
反思:以上片断费时多,看似师生互动的口诀生成过程,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思维启发作用。教师没有用好10×10的格子图,学生用3分钟时间画五角星的活动实在没有必要,这样的活动设计对学生后面形成口诀没有帮助,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作用,学习活动还是停留在表面。
以上片断可作如下改进:
教师直接出示10×10的格子图,每行画有9颗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行有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有几个9?比20少几?
3行有几个9?比几十少几?4行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呢?你能根据这样的规律编出并记住9的乘法口诀吗?这样的师生互动把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引向抽象、概括,把外显的动引向内隐的思维的动,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片断三:圆的周长
教师首先出示一个圆,问学生想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吗?你们能想出哪些方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用线绕一周再测量,有的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学生操作汇报后师追问,所有圆的周长都能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吗?你们觉得这些方法方便吗?能否创造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呢?學生个个面面相觑,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启发,圆的周长其实和它的直径有关,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和发现。
反思:以上片断看似环环相扣,学生活动不断,但学生的活动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这样的活动主动性、探究性不强,思维含量不高,圆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应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来发现。
以上片断可作如下改进:
先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圆的直径长,周长长,圆的直径短,周长短,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圆的周长与直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动手研究、发现这种关系。这样的操作活动是有方向的,它始终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是深度的思维操作活动。
从以上几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发: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活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在于精心设计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要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失去数学味。学生的活动不能局限在操作上,操作活动要和数学思考相结合,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与问题对话,与自己对话,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从外显的动到内隐的动,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享受我思考、我快乐的自由天地。
参考文献:
[1]丁晓华.巧借任务驱动 促进深度参与——小学生深度参与科学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2):58-60+62.
[2]骆殿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