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

2019-09-10胡启扬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具兴趣多媒体

胡启扬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活动中,注重科学探究,有效开展课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本文主要从激发兴趣,选择设备,自制教具,注重成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

关键词:兴趣;教具;有效性;多媒体

在今天积极推动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科学课程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理解和应用。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能力。而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只有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而创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让学生理解教授的知识。

一、用课堂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1创设适宜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创新适宜的实验情景是激发学生科学实验的需要,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例如,在《小车的运动》的教学中,老师上台演示:将几种不同的玩具车在不同种情况下,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变量,让在变化的过程中始终控制在只有一个变量,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最后让学生说出其原因,介绍本课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索欲望。

1.2从问题入手,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科学发现始于问题,问题的发现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构建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支持创新意识。比如教《反射光》一课中,引导学生回答他的问题,专门建立创新的情况:什么工具能够让光反射?通过适当的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创新的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支持,深刻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地产生。

二、学生自备器材,使实验更贴近生活

上课的时候需要很多设备,学生可以自带设备,来提高对课程的参与度。所以我们尝试在教室实验中使用常用设备,如水槽可以使用洗脸盆或鱼缸,一次性塑料杯,筷子,勺子,蠟烛,水瓶,塑料袋,罐头,吸管等都是很好的替代品,让学生感觉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做实验,也可以在家里做。因为参加课程不是只有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让兴趣扩大到家庭,引起父母的共鸣。

三、通过学生亲身试验来了解

一个人获取信息的过程,通常是从周边具体的事物中获得的,所以在科学的实验上也要如此。在《水是怎么变热的》课程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跟加具体的了解水变热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在爸妈的陪同下烧热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水是怎么变热的的有着更好的了解,老师要做的就是先提前教授学生需要准备什么,在烧水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这个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过之后,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

四、合理设计,精心指导,确保实验的有效性

实验必须有目的,不是遵循个人的倾向,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当学生观察实验时,如果老师不给予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漫无目的,随意观察,他们往往只注重那些感觉新颖或有强烈刺激现象,并放手实验中所需的观察内容。而避免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使用所有感觉器官进行全面观察。一个是用眼睛,科学的眼神,不断提醒学生用眼睛观察每一个小小的地方,每一步的小变化。二是用手触摸,用耳朵聆听,用鼻子嗅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口味,用工具观察等等,这是科学的听,科学的做,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事物感知。

注意小组合作实验的顺序,教师要注意正确的指导和规范:(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2)引导小组成员在听取他们的讲话时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想法。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互相讨论和交流。 (4)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的差异,总结小组成员的意见,这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更加多彩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课堂上不断的普及,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现代多媒体手段以其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突破时空限制,跨越宏观与微观,直观、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等特点,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实验教学提供,更有趣,更实用。

5.1.运用多媒体手段,让教学更加深入

在教授《纸是怎么形成的》时,学生应该了解纸的形成过程。传统教学受条件,设备,场地的限制,老师只能做无聊的讲课,学生难以准确,深刻地掌握理解,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整个过程,让学生知道纸的形成过程,更可以了解他们日常所用的课本、书籍等等,需要经历哪些过程,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把握,更科学的对待日常事物。因为视觉形象要有良好的指导功能,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5.2.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更具趣味性

无论哪个学科,兴趣都是学习引入的先行者,也是孩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儿童年龄越小,对自然的兴趣越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充满兴趣,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如《我们身体的变化》一课中,了解身体在什么情况下变化,这一课很难进行实验教学,只能由老师借助几张图片进行口头介绍,看起来枯燥乏味。而应用现代视频手段,以不同的角度来讲解身体在面对什么情况时会发生我么所不知道的变化,把深入而复杂的科学变成容易理解和有趣的小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化,培养儿童的图像和想象思维能力,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六、结语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社会才能够得到发展,在教学上同样如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创新,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在创新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我们现在所普遍适用的工具,让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便捷,更加的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教学更加的深入,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参考文献

[1]钱玉斌.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4):22-22.

[2]李学林.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23- 23.

[3]李风峰.探索劳技课程教学的四维空间[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6):13-13

猜你喜欢

教具兴趣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