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朱子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朱子娱

摘 要: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少年传统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识字的关键时期。将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牢记中国汉字的发音、字形并能正确理解汉字的含义,同时通过识字教学,小学生可以了解传我国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也可以提高识字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汉字的热情和兴趣,使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习活力的泉充分涌流,还可以进一步活跃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

一、深化汉字讲解,加强识字教学形象化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深化对汉字讲解,加强识字教学形象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使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识字教学的效率事半功倍。例如,眼里流出水“泪”,竹毛制成“笔”;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 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对汉字进行形象化想象,教“虽”字,教师可说“一口吃下一条虫”。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小学生脑中就可以建立直观的形象,使学生识字更加直观形象,学生识字的兴趣也更浓,记忆更深刻。

二、强化诗书运用,促进汉字文化相融合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其精巧的对仗、悦耳的韵律以及综合而成的优美意境即使今天读起来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强化诗书运用,促进汉字文化相融合。将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与古诗的吟诵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识字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一至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共安排了《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春晓》《林居》《所见》《小池》《赠刘景文》 《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 等11首诗歌,这些诗歌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学生在吟读古诗中识字,识字兴趣大大提高,识字效果也很好。强化诗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也可以利用韵语进行识字。它主要是运用有韵的诗歌在阅读中进行的识字,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识字方法。韵语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有利于加强对汉字的记忆,有利于培养识字兴趣。例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歌韵律和谐优美,内容形象直观,有利于小学生很好的掌握数字。再如,学习《悯农》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诗词学习和汉字学习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在这一课中有“悯”“粟 ”“饿”等9个生字,教学的时候笔教师将诗歌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诗,理解这首诗歌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将图片撤掉,展示文字,让学生再次朗读,在遇到生字的部分,教师会空出空格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生字,将汉字填写进空格里。用这种将诗词学习和汉字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快记住诗歌,明白其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借助诗歌来记忆汉字。

三、深究构字原理,加强文化内涵挖掘

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了解汉字,熟悉汉字构字特点。汉字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汉字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1.追溯文字内涵

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主要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象形字是描画事物的特征或轮廓而造成的字。如“人”描画的是叉足而立的人形的轮廓,羊描画的是双角耸立的羊头的特征,月似一弯新月,但由于字形的演变,许多象形字今天看起来与其所描画的事物已有较大的距离。如“日”成了方形,“马”与它那驰骋飞奔的形象也已相去太远。指事字就是在象形字上加上指示性的符号,以表示字义之所在。如在“木”的下部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本”字义表示“木”的根部;在“木”的上部加_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末”,字义有表示“木”的梢部。会意是把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把这两个或几个字的意义融合为一个意义。如人言为“信”,目水为“泪”,竹毛为“笔”等。形声就是用形旁加声旁的方式造字。形旁表示意义或意义类属,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汉字有80%的字是形声字,而形声的声旁表音和形旁表义是有规律的。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需要追溯文字内涵

2.擅用古今典故

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需要运用典故,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小学生更主动地投入识字学习中。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历史典故,教师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时候总是将其和识字教学联系在一起,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能够让他们提高识字效率。例如,在《沉香救母》《鲁班和橹板》《大禹治水》《狐假虎威》等这些典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字作为关键词,让学生看着生词来回忆课文的内容,进行课文复述,这样就促使他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学到了汉字。这样的学习有一定的情境,更容易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故事、典故等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将生字和故事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使小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牢记汉字的发音、字形并正确理解其字义,同时通过汉字教学也使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千年传统文化所沉淀的丰富思想内涵。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深化汉字讲解,加强识字教学形象化;要强化诗书运用,促进汉字文化相融合;要深究构字原理,加强文化内涵挖掘。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断探索,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珊.让传统文化在识字写字中传承——于永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 2014 (32) :37-38.

[2]王仲杰, 高秀芳.当前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局限与拓展——兼谈探究形义识字法[J].文教资料, 2009 (15) :137-138.

[3]黄梅.识字教学, 散发传统文化的幽香[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0 (32) :175.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