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

2019-09-10阮丽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三农

阮丽

摘要:在当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追求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重要且艰难的任务。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一直是农村金融机构工作的难点与重点,“三农”问题涉及广泛,环境复杂,多维度多层次的发展对农商行开拓市场、优化服务提出了巨大的考验。文章着眼于“三农”问题的发展状况,立足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与优劣表现,对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做出了思考,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

一、当前发展现状与要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协调好农民、农业、农村之间的发展关系,统筹好三者的内部联系与外部一致性,是关系国民发展全局的大事。在农村金融工作中,要深入研究“三农”问题的发展规划,寻求人手点与突破点,其中农村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商行扎根于农村,壮大农村经济,更是全面落实服务“三农”的排头兵,同时复杂的环境也对农商行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二、助力“三农”发展中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缺乏

聚焦“三农”,发现大多数农户生产规模比较小,少有厂房式、产业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因此农户主要需要小额贷款,对大额贷款业务办理少。而农商行在当前政府大力投放信贷力度下,为了更大化获取利益,主要对外提供大额贷款,从而与农户小额贷款需求不能良好对接,极大地造成了一种农户融资难的局面。使得很大程度上資金向城镇转移,有悖于助力“三农”的立意。资金的偏移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与供给之间的阻碍。同时农户生产方式大多具有地区性,比较单一,融资渠道由于历史原因常选择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商行,方式传统,而主要办理业务仅存贷业务,单一传统,缺少一定的中间业务、票据贴现等新型业务。农商行对各区域农户少有特色化、专一化产品和服务,缺乏区域性产品设计和推广,没有一系列针对本地区农户生产和农业特色的多元化的产品,这就很难改善融资规模小带来的农商行在农村发展不足的状况。产品缺少竞争力,不能为农商行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也极大影响了农村金融良好发展,未能真正做到服务“三农”。

(二)网点配置率低

由于交通等硬件条件限制,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具有农村基层网点少的状况,导致农村金融务普遍发展迟缓。同时金融专业人才分配少,由于农村发展不足,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很多人才更想投身城市金融业,而少有回归农村的,导致农商行专业人才稀少,对业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员工素质急需提升,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不足。随着农商行逐渐拓展业务空间,响应政策,支援农村,基础配置已经很大程度上加强,但仍存在密度不均及部分农商行网点覆盖率低的问题,极大限制了农户业务操作的便利性和选择性。

(三)业务风险性高

农村业务办理人受教育水平有限,自身素质有限,同时人员流动频繁,农民外出务工、学生外出求学,导致信用制度体系整体薄弱,这个特点是农村地区固有的,无法避免的。同时农业生产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即风险性高,生产产业链长,种植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同时生产收益具有季节影响性及自然破坏性,资金运用成本较高,农村金融业务具有较大风险性。农村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不能对借款人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效果,又进而增加了业务的风险性,整个金融业务链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农商行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建议

(一)充分解读国家政策和行业规划,助力“三农”建设

各地农商行应秉承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扎根本地金融阵营,优化金融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各地农商行可积极寻求与当地企业业务对接可能性,积极对外开拓公司合作业务,如代理发放员工工资、主办公司资金业务等。成立各企业调研小组,优化业务审批体系,与对应企业积极接触,良好交流,争取搭建银企互助互惠平台。平台内产品设计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实用性,根据对接企业产业性或阶段性需求量体裁衣,充分扩大受益面。

着眼于国家2020年全面脱贫计划,关注贫困村、贫困户,从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提供助力。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农商行要勇于接受时代的考验,与政府做好规划对接,开发多层次扶贫内容,落实小额贷款业务、利率优惠政策等。围绕最迫切的需求,做出卓越的贡献。农商行管理层人员结对帮扶贫困农户,帮扶责任人对农户提供产业选择的建议,生产有困难的寻求适合的国家项目帮助,销售有难的可积极联系银行、大型企业收购助销,作为节日礼品、业务礼品或者员工福利发放。上下联动,授人以渔,才能长久地带动贫困百姓致富。农商行要充分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政府脱贫路径中的光伏发电项目、集体产业等推出专项金融产品,合理确定信贷额度,盘活贫困地区,激发贫困农户的致富热情。充分发掘当地交通、地形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特色产业,支持绿色、旅游农业并不断提升科技度。

(二)建设基础硬件,线上线下合力发展

针对基层硬件设施覆盖率低的问题,充分评估当地基础设施落地可能性与发展情况,尽力设立更多便民网点,提高业务成交额和银行普及度。同时对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群众普及手机银行,让互联网渠道充分发挥优势。普及网上基础业务办理,让网络优势和实体网点优势有机结合,发挥完美统一的效果,充分提高渗透率,有效减少网点覆盖率低带来的不足。

(三)全力建设信用体系,防控业务风险

农商行应积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对客户风险进行考察审批,优化审批程序。为农户进行摸底调查、信息建档,通过走访、展台宣传、电话问询等方式发展有信贷意愿的农户,开通专项惠农通道。对五级分类正常审批通过的客户,实施高效率的业务办理,根据其实际需求投放信贷,并在后期进行业务款项追踪评估,定期评估实时违约风险性。对风险未能通过审批的农户,尽力提供其他帮助性业务,支持其发展,维护良好关系,培养未来潜在业务群体。

(四)关注特殊群体,提升品牌形象

随着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部分,加强农民工群体金融服务也是农商行必要的着力点。在节假日大批农民工返乡期间,农商行可以分派宣传小组在客流量大且集中的客车车站驻点,设置茶水岗、休息处,免费领取纸巾、开水、鸡蛋等暖心礼物,重点宣传针对务工人员的银行业务,提供现场业务办理,争取个人开卡、公司客户合作意愿。同时在返乡的专线班车上,成立多个宣传小组,进行节假日期间金融安全和日常金融知识宣传,零距离互动和解惑。农商行应抓住节假日人员流动契机,做好宣传,培养良好关系网,如邮政储蓄银行春节期间提供车票报销活动等,同时创新业务形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

抓住立足农村的优势,聚焦当地困难社会群体,勇于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当地小学为抓手,成立爱心助学基金,可用于设立希望班办学,赞助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设立审核程序,为孤残、贫困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并联系心理师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关注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与医院携手,建立贫困医疗基金,对大病重病的患病群众进行审核,按费用比例提供资金帮助。同时广泛联系当地各社会机构进行公益活动,建立情感纽带,提升知名度,全方面渗透当地群众。

农商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经济支持,而农村越来越大的资金需求也为农商行的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二者互相成就。农商行在服务“三农”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要互相带动,形成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开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图景。

参考文献:

[1]李彦奇,基于服务“三农”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20-21.

[2]钱毓,基于服务“三农”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途径[ 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 04):35-36.

[3]朱家慧,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难点及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时代金融,2018(08):87+91.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三农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