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19-09-10胡火松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农村问题

胡火松

【摘要】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深入探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  基础教育  问题

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主要表现为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和体育;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优等生忽视其他学生;重视题海战术轻视优化教学。农村教育部门的领导在素质与能力之间很轻松地划上等号,认为能力就是素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喊口号而无具体的实施方案把体、音、美作为素质教育的检验方案。如果某个学生能跳、能跑、能画、能唱,那么这个学生就是高素质。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高考制度与城市一样,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脱离。学生辍学或落榜后,很难适应农村生活,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有很多高考进入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为了考上一个分配竞争力强的大学,选择“复读”之路。这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给考生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思想扭曲、心理障碍、身体素质下降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由于统考制度这一指挥捧,使得统考成绩成为检验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向学校要质量,学校向教师要质量,教师向学生要质量的怪圈。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不变革,应试教育就不能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教师和学生就不能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二、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

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导致农村教师心理失衡,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很多年轻教师外流,不是往城市调动就是下海,使大量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另外,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村教育激励机制不合理,鼓励和奖励农村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将农村任教的教师一级一级地往上调。在乡村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为了鼓励其取得的成绩,可能将其调往乡镇学校,在乡镇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可能将其调往县城学校。因此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骨干教师被调走,也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觸、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到的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文盲偏多。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把学校视为“托儿所”,情愿多交钱把未到入学年龄的子女送到学校,为了给自己减轻所谓的“负担”。总之,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家庭、社会不能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等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上以升学为根本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考虑较少,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地方实际,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致使他们回乡后不懂得科学种田,也无一技之长,缺乏谋生本领。这就形成了农村基础教育一枝独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

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当前,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

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因此又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留守儿”、“留守学生”等。中国教育报

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 刘华林,谢荷生.关于加强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C】.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257-259.

② 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③ 王菲.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中国农学通报,2006,2:456-458.

④ 文家庭.我国农村教育的困境【OL】.中国网,2004-03-08.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农村问题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