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媒类学院为例浅谈课堂研习的重要性与方法运用

2019-09-10杨竹音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习课堂练习命题

杨竹音

摘 要:课堂研习可以归类为课堂管理的范畴,要和“作业”区别开来。在课堂教学范围内,有效的让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脑部“输入”,得到一个“输出”的机会,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也是一次巩固。

关键词:研习 课堂

以传媒类学院为例,专业类课程除了史论等少量理论课程是以两节课一次排课,每节课45分钟,大部分课程是以四节课一次排课。也就是说学生很大部分机率都是一上午或一下午都上一门课。也就是说如果要吸收这么长时间段的知识量,这对思想集中程度、注意力的时长以及体力都是很大考验,对于授课老师同样也是这样。

人们常常会认为,传媒类学院的课程会挺有趣,例如数字媒体技术课堂会搞一些交互试验、视听语言课程会课堂观影,对经典影片进行分析等等。殊不知这些被津津乐道的课程名称,在教学课程中,让学生能保持兴趣的同时真正领悟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是很有难度的事情。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对理论讲授与技能练习的分配不均衡,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个是“满堂灌”,导致老师讲课耗费大量精力而学生可能只能接受其中一小部分讲解,因为注意力只能保持固有时间;另一种是想要通过大量练习充实课堂,这容易让学生过于疲惫,跟不上的甚至完全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随着教育部门管理逐渐系统化以及老师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大家意识到,除了将课程内容安排饱满,课堂管理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研习的提出,就是传媒类院系对课堂管理反思之后采取的有效办法。课堂练习很多见,传统做法就是老师在讲授完当天课程的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是很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是如何节奏掌握不好、练习方法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讲、练脱离,或者是某些知识点的复习缺失。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还会自己把练习当作是放松时段。课堂练习做不完的,就成了课下作业。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完成该课程学业,甚至布置十几次作业,光是收集这么多作业就花费大量时间,别说批改、反馈了,出发点是好,但教学双方都会叫苦不迭。长时间的教学,确实需要张弛有度、也绝不是脱离课堂的放空。这就需要有良好的研习概念。

课堂研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范围内,有效的让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围绕和某个知识点相关的主题,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和练习。可以当作一种调剂,并不是单纯的放松,而是换一种思路,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脑部“输入”,得到一个“输出”的机会,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也是一次巩固。

课堂研习可以归类为课堂管理的范畴,要和“作业”区别开来。可以先简单理解为是一种课堂练习,而更强调的是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当堂运用,例如这两年提出的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一种手段。反转课堂可以说是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次考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知识掌握的基础,并具备了调研和表达等能力。老师在进行反转课堂的时候首先就要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少要能掌控课堂上学生对观点的阐述和传播。这些都是要等课程已经进行到某个阶段之后才能完成。课堂研习不一定每次都是这种大型的活动,很多时候是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的探讨。相当于传统课堂时期,老师问在座的学生:“你们听懂了吗?有什么问题吗?”现实中直接这样问,学生往往还没对刚才的课程反应过来,有经验的老师会从学生的状态判断他们的掌握程度,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继续讲下一段落。所以如今的做法就是直接进行研习,让老师对学生有实时了解,学生也能马上掌握当下的课程进度。

研习讲究时效性,这也是为什么和课下作业区分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大脑,转换课堂气氛。如果课程是四节课一次排课,老师们首先要清楚每节课的内容如何安排。比较细致的安排是每节课会有1-2个知识点,最后串联起来成为整次课的主题。配合这种安排,最好1-2节课就有研习环节,这就可以构成比较好的节拍,让教学双方在体验上感到课堂丰富饱满,也不会持续紧张。

研習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竞争类

针对某一知识点,老师出一对类似的命题,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选择其中一个完成。老师在点评的时候可以两两形成对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果是有竞争的,从而更加在意自己的完成效果。下次再这样出题的时候会更加有竞争意识,会在听课的时候提高注意力,争取自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该知识点。

2、抢题类

老师出几个命题,这些命题看起来有容易和困难的差异,并且规定每个命题有人数限制,以完成时间为准。如果某个命题人数满额,就得重新选择其他命题。学生基本上会争先恐后挑选看起来容易的题目,这样就高效利用了课堂时间。也会有学生另辟蹊径挑战比较难的题目,这种效果也会很好,都达到了课堂练习的目的。

3、讨论型

命题以时下热门话题或争议性的主题为核心,分组研究和讨论。学生热衷于网络,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们搜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且条理化,最后还可以进行辩论。这种研习方式可以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特长,也和反转课堂有些类似。

当然了,以上类型都需要有奖惩制度作为基础,最常用的就是分数方面的控制。传媒类学院的课程按讲授方式分大致分为两类,理论课和技术课。理论课偏向系统知识的讲解,技术课偏向实际操作的传授。针对课程不同课程的研习方式也会有调整,以后也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清楚课程内容和要求,让老师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可以更加主动的制定课程方案。

猜你喜欢

研习课堂练习命题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