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学院创新发展瓶颈突破研究

2019-09-10张继涛肖伟平凌黎明邓发兆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创新发展产教融合

张继涛 肖伟平 凌黎明 邓发兆

摘 要:本文是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制约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找到形成产业学院发展瓶颈的根源。在产教融合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学院积极探索、主动融入、有力推动成立股份制中小微企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并通过“双平台”---“协同育人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园地”,实现产业学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产业学院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学院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创新发展 瓶颈突破

一、产业学院发展瓶颈表现

通过近几年的办学实践,我们发现,由于电梯产品、电梯行业、电梯专业自身的特点,导致电梯学院学院的发展,遇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相互融合的诸多难题。主要表现如下:

1.产业学院学生进入工作现场难

由于电梯行业属于特种行业,电梯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因而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新入学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因没有从业资格书而不能进入电梯企业的安装、维修、保养现场工作,这就使得现代学徒制学生至少在大一学年阶段不能进入电梯企业相关职业岗位进行学习,而只能停留在学校学习。

2. 产业学院在岗学徒与企业岗位师傅对接难

与我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中山市一爽电梯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电梯安装和维保资质的电梯企业,而安装和维保的工作场地都在使用地点,而这些作业地点又较为分散,每个点能容纳的人数又有限;同时,在企业员工中,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师傅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人数有限。也就是说,电梯企业能够为学徒提供的岗位、师傅数量满足不了现代学徒制的需要,因而就造成了电梯企业师傅与学徒的对接难,师傅难以集中对学徒进行培养。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必然造成电梯企业的培养成本增加。

3.产业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在岗学徒对接难

由于电梯安装和维保的工作场地容纳的人数有限,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因而造成学校教师前往电梯企业现场,参与企业的教学指导和管理难。

二、构建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平台”

1.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基地

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合作成立众多股份制中小微企业,改善办学条件(场地、设备),推动专业建设,促进产业学院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破解现代学徒制难题,结合电梯产业、行业、专业的特点,探索形成具有产业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相互融合的诸多难题。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地

充分利用产业学院线上线下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地,通过校校合作,采取1+2或2+1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内开设有电梯类专业的中、高職院校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3.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与港澳台合作,与东南亚国家合作,与韩国升降机大学合作,与金砖国家合作,通过双方人员互动、订单式人才培养、专升本学历教育、联合开展技能竞赛等形式,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三、构建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

1.构建教学资源开发中心

依托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广泛合作,推动成立服从制中小微型企业,构建线上数字、线下实体资源开发中心,从事专业教学资源库、三维仿真教学软件、教学模型设备等的开发,从而满足中高职院校、电梯行业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等人才培养、技能竞赛、员工培训、学习者自学等需要。

2.行业工程技术中心

依托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广泛合作,通过产业学院所在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在新标准推广、新工艺设计、新技术应用、新部件研发、新设备开发等产学研活动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并形成产业学院自己的教研、科研项目、课题。

四、总结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通过政、校、企、行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了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基地、教育资源共享基地、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开发中心、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构建了“协同育人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了产业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克服了产业学院的发展瓶颈,成为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新时代背景下再发展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李永生 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2018年05期

【3】张婉姝.探析产教融合的内涵[J].辽宁经济.2017年03期

【4】 黎志键.基于校企合作群的高职办学体制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04期

【5】蓝国兴.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6】管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概念辨析[J].职教通讯.2016年15期

【7】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年08期

【8】蓝洁.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J].教育与职业.2014年23期

【9】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21期

【10】徐春梅,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作者简介:

张继涛,1963年,男,河南省内乡县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肖伟平,1964年,男,湖南省株洲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凌黎明,1986年,男,湖南岳阳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邓发兆,1995年,男,广东省茂名市人,专科学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在校生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实践瓶颈突破探索研究》(编号:JYA1904),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项目编号: pdjh2019b0910),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校青年教师高等教育学研究课题(编号:19GGZ039)。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创新发展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