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论视野下的“三进”工作研究

2019-09-10丁冬汉梁骏

关键词:三进矛盾思想政治教育

丁冬汉 梁骏

摘  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具体实践。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依然会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都会存在的矛盾,这些矛盾会阻碍“三进”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三进”工作存在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与“进教材”之间的矛盾、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进课堂”之间的矛盾、教育对象主体性与“进头脑”之间的矛盾。在推进“三进”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原理化解上述矛盾。

关键词:“三进”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矛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7-0116-04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分析“三进”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

“三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密切联系。上述这些教育要素不应该是孤立地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并通过有机融合,使各要素间达到1+1>2的效果。然而,今天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各要素间存在匹配不对等的情况,使“三进”工作推进缓慢,这就要求我们回归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从观察与“三进”工作相关的实践要素发现,这些要素基本都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且均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矛盾的组成部分。

矛盾即对立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形式,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2]学界将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分为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在基本矛盾这一问题上不存在歧义,即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具体矛盾则存在“五矛盾”与“三矛盾”两种不同分法。郑永廷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矛盾分为三种,即“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矛盾”、“主导性教育与自主性接收的矛盾”以及“教育正面影响与环境不良影响的矛盾”。[3]陈万柏教授则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出发,将具体矛盾分为五种,即“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教育对象内在精神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4]。由于本研究需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开展讨论,因此,更倾向于陈万柏教授的“五矛盾”论。

1.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与“进教材”之间存在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宏观上说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想政治信息。这类思想政治信息必须具备强烈的政治性与鲜明的时代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特征,要求其内容必须具备强烈的政治性。马克思曾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5]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社会科学相比,具有更加突出的无产阶级党性。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与意志,并为无产阶级服务。另一方面,鲜明的时代性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随着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而转变。

新时代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充分体现了政治性与时代性。目前,教育部已经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统编教材中,及时添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以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了七章,分别阐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重要内容,较为详实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然而,反观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相关教材,内容还是具有相对滞后性。如新闻专业学生必用的《传播学教程》,其最新版本出版于2011年,至今已七年没有再次修订。但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与新闻相关的思想论述。可见,部分专业教材的修订存在滞后性,无法做到教育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零时差”。当前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特征与“进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之间构成了矛盾。

2.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进课堂”之间存在矛盾

这里所指的教育者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在内的所有高校教师。“三进”工作绝非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因此,在“三进”工作中上述教师都可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發动、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同时,这一主体地位决定了其示范性的特点。[6]教育者不仅仅在学识上要高于教育对象,同时其政治观念、道德修养、行为举止都要成为教育对象的榜样。因为“教育者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教育对象。”[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可见,所有的高校教师,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课的任课教师,都要扮演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

当前高校教师都能较好地按照课程要求,向学生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还是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识素养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二是仍有极少数专业课教师不能真正做到“进课堂”,有的在思想行为上还给学生带来错误示范。在今天全球化、多元化时代,学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与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教师如果在课堂内外立场不坚,很容易使学生思想走向歧途,导致盲目崇洋媚外、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想法。如厦门大学前人文历史系助理教授周运中就曾在网上散播歪曲历史事实、侮辱国格的错误话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曾在《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中提出,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没有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再教育,就进入教师队伍和研究人员队伍;不经过评论、原本原汁地介绍西方的东西,是有问题的。”[9]

3.教育对象主体性与“进头脑”之间存在矛盾

“教育对象”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响的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客体地位。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对象的客体地位并不代表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是无主见、无选择、无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物,虽然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地位,但不同于物质客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10]。

“进头脑”是“三进”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三进”工作有效,就不能单从教材的编写以及教育者的课堂教学出发,而必须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出发,“三进”工作成效如何,必然需要通过“进头脑”的成果来检验。当前“进头脑”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重点对象,这是由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及青年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所决定的。[11]目前高校学生主要是00后,相较于过去的90后,他们的心理特征更多地表现在“思维更加灵活前卫、追求创新,性格更加自信乐观,自我意识更强,维权意识更强,对权威的服从更弱,人际冲突和矛盾更难调节。”[12]因此,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简单的灌输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意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沟通,注重将思想与价值观引导寓于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同时,受到当下社会环境中充斥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容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此外,由于高中教育存在过度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情况。“唯分数论”深深扎根于学生意识之中,认为专业决定一切,只专注于专业课方面的收获,对思政课不够重视,使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存在较大难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化解“三进”工作矛盾的路径

当前无论是“进教材”、“进课堂”还是“进头脑”,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阻碍“三进”工作实效的直接原因。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矛盾是用来表达、说明事物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的概念,矛盾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13]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表明,构成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规定中的存在,二者相互依存。本文并非希望否定“三进”工作中与“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相关的三组矛盾,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的方法与路径去使这三组矛盾发挥其正向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三进”工作进一步推进的障碍。

首先,要解决“进教材”的矛盾,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大进教材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各高校应当充分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好的教材可以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内容、科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的教学规范,因此要吃透教材,遵循教材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观点。”[14]“马工程”教材是教育部组织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一同编写的优秀教材,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权威性。特别是2018年最新版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其不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之中,而且结合不同的课程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也各具特点。因此,这一系列的教材不仅是教育者教学时所必须理解与讲解好的材料,同时也是其他一些专业课教材编写应学习与借鉴的典范。另一方面,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应当借鉴上海课程思政教材修订的相关经验,做到与“马工程”教材同向同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专业课教材需要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改版升级,删除过去老版教材,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中的过时思想与表述。当前,教材中必须及时添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形成“马工程”教材加专业课教材全方位、一体化的教材体系。此外,仅仅增加“进教材”的广度还远远不够,在“进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增加其深度。专业课在“进教材”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有机的融合。

其次,要解决“进课堂”的矛盾,教育者在教育学生之前,应当通过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水平。一方面,教育者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身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当执政党坚定的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5]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求教育者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明确今天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另一方面,教育者需要具备较高政治水平。在新时代,高校教师应该用最新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这就要求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外延。政治水平主要是指政治辨别能力、政治敏感性以及善于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种政治问题的能力。[16]身为教育者的高校教师,如果其政治水平不足,则会受困于当下的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并很有可能发表错误的言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课堂上怎么说,更在于课外怎么做,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要修身立德,做出示范,成为学生做人处事的楷模。可见,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进课堂”之间的这对矛盾具有正向与反向两种作用,我们应当通过提升其理想信念与政治水平,从而充分发挥其正向的教育作用,极力地避免其错误的反向效应。此外,“进课堂”是教育者在日常教学中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属于课堂教学环节。如果想要在教学中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那么教育者就必须在提升其政治素质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感染力。同时,教育者身为教师,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理论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者应当成为政治素质高、学识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最后,要解决进头脑的矛盾。运用“内化—外化”理论是化解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与“进头脑”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的自我建构过程,因此,高效主动的学习必然需要依靠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但是,如果教育者无法帮助教育对象把他们的能动性放在教育内容上,那么就会出现“进头脑”仅仅停留表面、不深刻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学认识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教育者通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帮助教育对象对教育者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形成相应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仅仅停留于价值的经验认同与理性认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最稳定且长效的价值认同,是价值认同的最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实际上是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下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17]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与外化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内化与外化的产生及转化,不仅需要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教育者的引导与推动同样重要。可见,教育者要充分激发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内化与外化的目标,形成思想与行为共同发展的趋势。教育者在引导的过程中必须避免过去那一套简单灌输的方法,而是要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即把握适度的艺術,找到适当的时机以及综合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者的教育就是为了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18]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内化—外化”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自我理解的过程中外化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借助实践的深入,进一步内化于心,真正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7-11-3.

[2][3][6][10][17]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53,155,208,213,22.

[4][11][16]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28-230,120,11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8.

[7]凯洛夫.教育学(上册)[M].沈颖,南致善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152.

[8][15]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编[N].人民日报,2016-12-9.

[9]刘国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J].经济理论,2005(9).

[12]马川.“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近两万名2018级大一学生的数据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3).

[13]李秀林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六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

(责任编辑  韩谦)

作者简介:丁冬汉(1972- ),男,湖南石门人,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梁骏,(1995- ),男,上海静安人,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三进矛盾思想政治教育
矛盾的我
棋乐
藏垢纳污
“矛盾多发”可怕吗?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博弈名谱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