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日语”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

2019-09-10王丽娜黄颖彧

关键词: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软件

王丽娜 黄颖彧

摘  要:“软件+日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兴的服务外包产业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具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明显效果。校企间通过两届的校企合作定单班的实证研究,探索出“软件+日语”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就业情况的跟踪,发现此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与问题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软件+日语”定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情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7-0082-04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是以软件专业为特色的学校,广东华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面向对日软件外包的软件公司。而“软件+日语”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办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定单班,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资源,培养适合对日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它有效解决懂软件、不懂日语的问题。通过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和广东华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定单班的就业情况跟踪,发现“软件+日语”的定制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他专业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软件+日语”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1.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软件人才。以本校计算机及软件专业的大三学生为对象,通过校企合作单位—华智公司的考核,筛选出能熟练掌握Java或.Net(C#.net或VB.net)、HTML5、jQuery、PHP+JS、SQL基础,并至少熟悉MySQL,Oracle及MSSQL中的其中一门数据库,了解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三大框架的学生。

2.学习相关日语课程。大三一学年连续开设216学时的基础日语课。大三下学期增设IT日语閱读、日本商务礼仪、商务日语会话等课程,并由华智公司派有经验的企业导师到校进行软件编码规范(日语)、软件文档编制(日语)等专业课程的讲授。

3.到公司实习。大四上学期由企业导师带领定单班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与此同时, 增设软件项目管理(日企IT流程)及对日服务外包项目实训。大四下学期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模拟或参与至少一个完整的外包项目。

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真正“懂日语、会开发”的复合型对日软件外包人才。这样的校企合作定单班,让毕业生能顺利过渡到企业工作或更容易找到理想工作,提高就业率。

二、两届定单班学生的日语学习情况

1.第一届定单班学生的日语学习情况。第一届定制班学生通过华智公司的软件能力测试后,共录取30名学生正式开始学习日语,其中有8位同学有一些日语基础,22人日语零基础。通过大三一年间216学时的日语课学习,有4位同学通过了日本语国际能力测试的N2级别考试,14人通过了N3级别考试,没过级人数5人,剩下的7位同学中途放弃日语学习。

2.第二届定单班学生的日语学习情况。第二届定制班通过华智公司的软件能力测试后,也一共录取30名学生正式开始学习日语,其中有2位同学有一些日语基础,28人日语零基础。通过大三一年间216学时的日语课学习,有3位同学通过了日本语国际能力测试的N2级别考试,19人通过了N3级别考试,没过级人数7人,只有1位同学中途放弃日语学习。

通过上表两届定单班学生日语学习情况的比较,及通过对学生们的访谈了解到,日语是越学越难的语种,学到《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时就有些听不懂,加上前面没背的单词越来越多。所以,第一届有7位学生中途放弃学日语。而第二届学生们看到第一届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日语,直接进入华智公司实习,并正式入职华智公司。此外,有能力的同学甚至被派到日本或国内的丰田客户现场工作。故第二届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动力更足,只有1人中途放弃学日语。

三、华智公司对定单班学生的正式录用及工作能力评价

1.在两届定制班的学生中,华智公司共录用了31人。第一届参与实习18人,因日语能力问题最后正式录用有12人。其中过N2的2位学生被派遣到日本工作,剩下2位过N2和3位过N3的学生在丰田等客户现场工作,其余5人在华智公司本部工作。

2.第二届参与实习29人,实习期满后有6位学生要回家工作,其余因日语水平的问题,正式录用19人。其中3人被派遣到日本工作,剩下16人在华智公司本部工作。

由上表容易看出,与第一届相比,第二届实习和录用的人数均有所增加。从华智公司人事部了解得知,由于日语水平的原因,导致派出去的人数减少,大部分学生需要留在华智公司本部继续锻炼,用日语来进行软件外包工作。此外,人事部还表示对日软件外包行业中最缺少的是软件外包人员中金字塔塔尖的桥梁工程师。一方面需熟悉日本商务礼仪,对外包业务的所有环节都非常了解;另一方面,能用流畅的日语与日本客户进行工作交流。要做到桥梁工程师,就必须精通软件与日语,并且至少在对日软件外包公司工作5-8年。

随着外包业务要求的提高,将来的就业趋势是从中国派遣合适的对日软件外包人员赴日工作。这将对赴日工作人员的软件开发、日语水平、工作能力及经验等要求更高。

四、“软件+日语”定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创新点

1.校企合作定单班的创新。以新兴的服务外包产业为背景,以校企结合为主体,共建开放式协同育人。通过该校企合作定单班,两年间共入职31名毕业生,其中通过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2级别的黄仕硕、区永坚两位毕业生2017年已赴日工作。2019年3月广东华智公司又派遣了3名毕业生到日本工作。作为一毕业就能到企业投入正常工作,并被派遣到国外工作,这是非常好的创新。让毕业生能顺利过渡到企业工作或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提高就业率,对于学校、企业、毕业生而言都是有益的。

2.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通过该校企合作定单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有较好的收获。

(1)申请了一项省级课题:王丽娜,“软件+日语”复合型对日软件外包人才校企合作定单班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2016年9月~2018年8月;

(2)发表了一篇论文:王丽娜,对日软件外包日语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及内容,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

(3)编写了一本对日软件外包教材:王丽娜,王艳华编写服务外包《实用日语》,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建立了校企实习基地。通过该校企合作定单班,我校与广东华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建立了校企实习基地。企业会根据软件专业的需要,派遣企业导师入校授课,同时也接受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到公司实习。

4.学生可到日本的软件公司进行大学生海外实习。上海东方国际集团是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该公司了解到我校培养了“会开发、懂日语”的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特来我校商讨学生们的赴日大学生海外实习项目。该项目是通过日本软件企业面试符合企业要求的对日软件人才,实行与日本工作人员同工同酬的实习。通过学生们的实习,企业留下其满意的人才。根据实习生们的意愿,可成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留在日本工作。

“软件+日语”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软件+日语”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效果

1.人才输出及培育创新成果。2016-2018年间,共培养了两批“会开发、懂日语”的复合型对日软件外包人才。此校企合作定单班已有两批学生结束课程,并入职华智公司。据统计,两年间共入职31人。其中黄仕硕、区永坚2017年已赴日工作。2019年3月又派遣了3人到日本工作。作为一毕业就能到企业工作,并被派遣到国外工作,这是非常好的成果。

2.校企繼续扩大合作。广东华智科技有限公司对华软定单班毕业生的软件与日语的综合能力较满意,所以已继续签订协议,招聘第三批定单班学生。该类型的校企合作定制班已由原来只跟广东华智科技公司一间公司合作,发展到现在跟整个广州科学城软件园合作。只要培养了“懂开发、会日语”的毕业生,软件园里的公司就会组织招聘面试,选择合适的人才。

3.推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通过该定单班的培养模式及就业的较好情况,我校软件及计算机专业也准备把日语课作为精英班的一门必修课程,来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对日软件外包人才。2016年软件与信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被评为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

六、“软件+日语”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1.问题

“软件+日语”定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主要是日语学习的时间太短,不能熟练地用日语进行对日软件外包工作。就笔者所在的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情况而言,软件方面的课程及教学是有保障的。通过对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分析,最主要的是软件与日语两个专业的融合。

2.改进方案

(1)为了满足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需求,对于将来想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工作的学生单独形成“软件+日语”的精英班,从大二开始就把日语课程加入到专业必修课之中。至少使学生能系统地、持续性地学习两年日语,然后鼓励学生报考日本语国际能力测试N2级别的考试,以保证大学四年级进入华智公司实习时能用较流利的日语进行对日软件外包工作。

(2)在日语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然后再锻炼学生们的听、说能力。要求学生至少掌握日语国际能力考试 N3 级别的基础语法和日文文档常用句型,以保证学生们能阅读和理解日文系统设计说明书。

(3)设定软件专业选修课时,必须同时增设日语和软件两个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如软件编码规范设计(日语)、软件文档编制(日语)、软件项目管理(日企IT流程) 及对日服务外包项目实训等课程,更加注重软件技术和日语的交叉融合。

(4)同时还应该开设相应的文化课程来培养对日服务外包人员的职业素质。如,开设日本企业文化、商务日语会话、日本商务礼仪等课程,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阶段,做到日语教育、软件技术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融合。

通过这种新方案,从大二开始学习日语,同时增设许多日语与软件融合的课程,再加上企业导师的入校授课及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做好日语教育、软件技术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融合。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学生会更深刻理解日本企业文化、能更扎实地学好软件与日语,进而能更好地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EB/OL].(2019-07-01)[2019-06-1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710/201001/xxgk_80327.html,2011-10-15.

[2]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

[3]丁伟,周兵,厉励.CMM在软件外包项目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

[4]陈业斌,李颖.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7):59.

(责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简介:王丽娜(1982- ),女,湖南衡阳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日语语言文学硕士;黄颖彧(1973- ),女,广东台山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软件+日语复合型对日软件外包人才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模式实证研究”(粤教高涵【2016】23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软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有趣的识花软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