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生自尊水平及影响因素

2019-09-10黄磊陈玉霏朱旭红

关键词:住校显著性独生子女

黄磊 陈玉霏 朱旭红

摘  要:调查00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并分析影响自尊水平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的是Rosenberg自尊量表及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对某中医院校730名00后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是00后中医院校医学专业学生自尊总分为21.91±3.80,经独立样本t检验,自尊水平在出生地点(省内或省外)、居住地(城镇或农村)、留守儿童、独生子女、中学住校、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及父母最高教育程度这8个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干部、恋爱情况、性别因素无差异。结论是00后中医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延续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受家庭、学校、自身经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自尊健康教育,提升自尊水平,促进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00后大学生;自尊;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7-0075-03

自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W.James将自尊(self-esteem)概念引入心理学领域,120多年来自尊因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受到了全球心理学界持续关注及广泛探讨。自尊被认为是自我的核心,与心理健康及多种社会行为关系紧密。因而,探究自尊差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实际意义。

00后作为新一代群体,在2018年已正式迈入成年。不同年代的群体,往往有着差异化的社会文化印记。00后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大爆发的科技环境及物质生活日益优越的社会环境中长大成人,与80后、90后,00后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随着00后陆续进入大学,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教师或学者开始关注00后的自尊情况。本调查以某中医院校医药学专业的00后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该大学生的自尊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中医院校医药类专业的00后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并恪守学术伦理准则。

2.调查工具

(1)人口学问卷:人口学内容由研究人员自行设计,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出生地点、性别、居住、父母最高教育水平、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家庭氛围、中学时是否为学生干部或社团干事、中学住校情况、恋爱情况等11个条目;(2)SES-10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 编制, 季益富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的自尊量表。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 采用4级评分, 总分值范围在10 ~40 分之间, 分数越高对应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已被证实信、效度良好。[1]

3.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由受过标准训练的调查员现场解释调查目的,由参与者自愿、匿名、独立地完成问卷。本次调查发放74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9%。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00后大学生自尊的一般现状

本次调查的730名00后大学生自尊得分均值±标准差为 21.90±3.81,以均值左右一个标准差作为划分标准,其中低分组、高分组各117人,各占比16.0%,中间组496人,占比68%。在总体730名00后大学生中,依据一般问卷资料进行分类,得到其自尊得分情况。(见表1)

2.00后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对性别、出生地点、居住、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家庭氛围、中学时是否为学生干部或社团干事、中学住校情况、恋爱情况9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显示在不同出生地点(省内 省外)、不同居住地点(城镇 农村)、是否留守儿童、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中学住校、家庭氛围和谐与否7个因素上的自尊量表得分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因素、恋爱与否及学生干部或社团干事因素自尊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对家庭经济情况及父母最高教育程度这两个因素进行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不同父母最高教育程度自尊量表得分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家庭经济组间的两两比较显示,中等偏下的家庭经济组与中等和中等偏上家庭经济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父母最高教育程度组间的两两比较显示,父母最高教育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组与中学学历组及小学学历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三、讨论

1.00后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延续下降趋势

沙晶莹等人对1993-2013中国大学生自尊水平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國大学生自尊水平均值M1993为30.57,M2000为28.41,M2013为26.91。从1993至2013年间,中国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随年代推移,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本调查显示00后中医院校医药类大学生自尊整体得分均值为21.90,延续了下降的趋势。对此结果,有学者从社会评价、就业形势等方面进行阐释,认为自尊是由实际和理想中的自我不一致产生的。基于00后群体独特的生活社会背景,00后群体体验的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可能更大,从而导致其整体的自尊水平偏低。另一方面,中国人受中庸思维及社会期望影响较大,既往的研究也显示SES在大学生人群中的评分容易偏低3]。

2.家庭因素对00后大学生自尊影响较大

以不同影响因素对00后医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细分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水平影响较大。家庭和谐的大学生自尊得分明显高于家庭不和谐组,该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家庭氛围在自尊形成中的重要性。同时家庭收入也影响大学生自尊水平,研究显示家庭经济处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济条件较差的00后群体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取得与经济条件较好群体同等的成就,从现实的脚步出发,其对理想与现实自我的评价差距可能相对较小,使得自尊水平相对较高。另有研究者认为此种现象可能与自尊的自我保护和防御性功能有关,表现较高的自尊可用来防御对自己的威胁,如挫折与自我排斥[4]。

3.独生、留守、城镇农村等社会因素对00后大学生自尊影响大

独生子女及留守儿童的身份在自尊水平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非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高于独生子女。既往的研究也显示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多维度上均具有差异性。[5]而曾经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自尊水平反倒高于非留守儿童,得出的结果与既往关于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研究结果似乎相反。[6]根据Greenwald“自尊的双重结构理论”,脆弱的高自尊个体与安全的高自尊个体虽然有同样积极的自我感受,但有较为敏感的自我威胁。[7]本调查结果可能提示有这样的情况,但具体情况还需后续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出生于城镇或农村对某中医院校医药类专业的00后大学生自尊水平具有明显影响,城镇00后大学生自尊水平相对低于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该结果与一些学者的结果显示有差异。[8]除却样本量的关系,对此解释可能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4.个人经历对00后大学生自尊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显示,曾经是否有学生干部或社团干事的经历、是否恋爱及性别因素对00后大学生的自尊影响不明显,但中学是否有住校的经历对这一群体的自尊水平影响较大,有住校经历的00后群体自尊水平高于无住校经历的00后群体。从Rosenberg(1965)的观点看,自尊体验即意味着“一个人认为自己足够优秀”[9],Mruk(2013)更进一步指出,高的自尊体验或知觉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以此可以认为,中学住校的经历让00后群体在离开家的群体生活中,对自我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从而对理想和实际的自己间的差别把握的更准,故显示出较高的自尊水平。

参考文献:

[1]Fleming J S,Courtney B E. The dimensionality of self-esteem: II. Hierarchical facet model for revised measurement scal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4,46(2).

[2]沙晶莹,张向葵.中国大学生自尊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3—2013[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1).

[3]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王亚红,冯海英.对自尊防御性本质的思考[J].文史资料,2016(15).

[5]谭之博,张晓波.独生子女政策的精神健康成本[J].经济研究,2016(2).

[6]张丽芳.留守儿童自尊的特点及其家庭影响因素[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7]Greenwald A G,Farnham S 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Measure Self-esteem and Self-con cep 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 2000,79(6).

[8]王硕.2011年与2014年山东省大学生自尊现状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5.

[9]Mruk C J. Defining self-esteem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ence and worthiness:How a two-factor approach integrates 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self-esteem.[J].Polish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3,44(2).

(責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简介:黄磊(1993- ),男,安徽六安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助教,辅导员;陈玉霏(1988- ),女,湖南郴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经理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朱旭红(1977- ),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团队建设项目“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住校显著性独生子女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梦话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梦游真可怕
村小住宿生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读中学的孩子突然爱打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