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创设

2019-09-10张宏

高考·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兴趣

张宏

摘 要:在生活中,许多问题都与化学有关,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不但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的发生常来源于情景变化对人的刺激。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创设情景问题,以各种形式把问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质疑,有了疑,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更加专注。

创设良好的化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利用身边生活事物创设情境

化学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例,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捕捉化学信息,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把自己与化学融在一体,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原电池》时,我一上课就拿出一节7号电池及一个用西红柿问:“电池能产生电,地球人都知道,那这个西红柿能否产生电?”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好奇地看着我。紧接着我用电极、电流表等连接好西红柿,电流表的指针立即发生了偏转。顷刻间,教室里一片哗然,学生满脸惊喜,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在此情景下我立刻告诉学生这个装置叫原电池,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组合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学生情绪高涨地完成了实验,通过探究,学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能力、情感体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利用生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习者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生活中的化学小妙招,有趣的化学故事、夸张的卡通图片或动画、生动的化学史料等,都能迅速吸引眼球,让学习自然融入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习《氯气》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与德国展开激战,1915年4月22日傍晚,德国突然停止了大炮的轰击,战场一片寂静。法国的士兵刚从阴暗的战壕中走了出来,打算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舒展一下疲惫的身驱。这时法军忽然发现德军阵地那边升起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这云团随着微风向法国阵地徐徐飘来,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这些烟雾像潮水一样飘来时,大批的法国士兵东倒西歪,他们都感觉眼睛刺痛、鼻子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喉咙像是被火烫一样痛苦。许多士兵满地打滚,有些人则闭着眼睛狂叫乱跑,甚至有一名军官难受得抓烂了自己的脖子。几分钟之内,长达几公里的法国阵地笼罩了一片恐怖,法国军队完全失去战斗力,全线溃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第一次毒气战争。

学生听得很入神,在听故事的同时他们也了解到氯气的一些性质。接着我提问:如果你是法兵,你该怎么做?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如何更好的利用化学物质造福人类?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相互讨论,情绪迅速被调动,热烈地进入氯气的学习中,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可以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多点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亲自动手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身临其中,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直接的讲授有效得多。

例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课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水通常用来灭火,那么水能用来生火吗?”学生十分好奇。紧接着进行演示,老师在包有少量Na2O2的棉花上滴几滴水,当棉花剧烈燃烧时,学生明知水不能使棉花燃烧,却又无法解释眼前的现象时,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為后面的教学开展很好地开了头。

同样,高中化学很多课程都可由生活实际或化学小故事引入,如用酸雨危害问题引出“硫酸”,水质报告引出“硬水及其软化”,“轮船船体的保护”引出“铁的电化学腐蚀与保护”等等。

四、利用新闻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只有当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经验、自然情境或社会环境相联系时,所学的知识才容易发生迁移,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及应用到生活中。比如一项化学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一则生动的有关能源或环境污染问题的报道等.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责任。

例如在《钠》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我先引入这样一则报道:广州市珠江河段上,近两天惊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有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被有关部门成功打捞,期间无人员伤亡。7日中午,黄埔大道东东圃石溪涌内有一个漂浮的白色金属桶,在一旁戒备的消防队员说,早上已经有一个同样的金属桶爆炸了,爆炸的威力很大,他们正在研究处理余下“水雷”的办法。一位目击者说,早上10时多,石溪涌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窜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近10米高。打捞上来的桶被打开后,马上冒出白烟.且一旦人们不小心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就会剧烈的疼痛。最后消防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立即用煤油浸泡处理。从这则报道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钠的神秘,他们好奇、讨论着其中的化学原理,求知欲迅速强化。随后学生经过实验探究,清楚了神秘“水雷”爆炸、燃烧的原因,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强化。学完这节内容后,有部分学生们还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钠的其他性质用途,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我们将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地完善,努力寻找一个适合化学教学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创设兴趣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