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9-10朱妍董艳芹

高考·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运算运算能力中学数学

朱妍 董艳芹

摘 要:数学运算在中学阶段几乎是贯彻始终,其中较为典型的部分就是数与代数模块。由于即将毕业学段的特殊性,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数学;数学运算;运算能力

核心素养是当下的热门话题,由核心素养延伸出的是学科素养,数学素养是中学生所应具备的,而数学运算贯穿中学各个环节,数学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运算能力是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1]对中学阶段运算能力提出了总体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

一、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分析

数学作为三大主科,无论是在中考还是在高考中都占据一定地位,经过调查研究学困生经常觉得没有信心,对数学反感,没有意识到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计算器、搜题软件等,导致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而第三点则是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融合到实际教学之中,学生对知识点、公式、定理仅仅是一知半解,在做题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因此导致了中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数学素养。

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策略

1.把握核心素养,增强学生信心

对教师而言,应该精心研读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学生的数学运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教师也应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因素,中考压力因素等,在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同学,给学困生适当的鼓励和激励,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信心。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建设多样化的数学课堂,重视数学思想的传递,让学生理解数学素养的本质。

2.规范解题,培养数学习惯

规范解题,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其中就包括:(1)培养严谨的审题习惯;(2)培养书写规范的习惯;(3)养成随时检验的习惯;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解题,减少错误率,有些知识点并非学生不会而是因为在平时做题时没有养成好的解题习惯而导致丢分、易错,教师应在对易错知识点的教学时着重强调,加深学生理解。

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教材中利用分式和二次根式的意义做题时区别极容易混淆。

3.掌握运算技巧,灵活运用公式

核心素养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巧妙变通,从而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性。在中学生的复习中,应梳理知识点,特别是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在中学学段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应用更为广泛,应着重练习,使学生熟练,同时在幂的有关计算方面,学生经常容易把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混淆,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利用口诀巧记,在数与代数这一模块复习时应加强训练强度。

4.渗透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素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学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在中学学段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归纳与类比,待定系数法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到教学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对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本质认识而建立的,是思维的推理过程,为教学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指导思想。

教师进行教学时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配套适当的变式训練,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数学素养的本质。在日常中也应着重于练习学生的规范解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最终才会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课题影响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因素研究(批准号JLXH13513956)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汤俭.试析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44-45.

作者简介:朱妍,女,1995.1-,长春师范大学,吉林省长春市,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数学运算运算能力中学数学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运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步骤
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微探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