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在新高考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研究

2019-09-10彭凯智

高考·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考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彭凯智

摘 要:作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数学核心素养是评价高中数学教学质量高低和衡量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师有必要在精准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提高实践中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分析了新高考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并给出了适当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高考数学

引言:21世纪的高中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明显区别于与20世纪的学生。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落后,高中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本文针对新高考数学教学,在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给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建议。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念分析

我们可以认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主要由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组成。其实,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并能够很好地进行条理清晰的思维建构,从而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后,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懂得数学。

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中一个方面,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思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并掌握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实践做题经验,在深入理解数学相关核心概念和解题方式的基础上,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一定要多多培养自己的抽象思考能力[1]。逻辑推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二个方面,我们认为它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数学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要多多结合平时的数学作业和习题,让同学们在习题的解答中充分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术语表述、论证和交流。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球的体积以及球的表面积,在教师教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球体的体积公式,推理出半球、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又一个方面,它的培养要求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在解答中想出自己的方式。直观想象更为直白,要求学生具备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能力。还要有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目的是能够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的感悟和应用能力。作为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数学运算是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数学运算能力的培養就是要使学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是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解答简单的一元二次函数y=x²-3x+4,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讲函数转化成图像,然后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将函数与图形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高中数学的实用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需要学习的方面。这既是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学人员从中探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课堂学习培养

教师要学会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数学教课中,老师和学生要打好配合,学生可以通过逐步积累、领悟而得。也就是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首先,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讲课归于死板,上课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完全不管学生。老师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兴趣,多多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其次,教师在设计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中,一定要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纳入实际考量中[2]。一方面,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老师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数学指导和问题修改等等,推理论证能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自己发现数学规律。另一方面,这也是积累高中数学教师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再者,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多多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自我。创造一个轻松、有趣、丰富的课堂,能够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思考与质疑,才会使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真知。

(二)学生心理培养辅导

高中时代的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在对自己的班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中,老师要学会培养本班级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老师在实际上课中,老师要学会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心里状态和心理动态。举一个建党的例子来讲,在老师上课的数学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愿意举手回答数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一类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手站起来回答老师提的数学问题但是却因为好多原因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此时,高中数学老师要做到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最常见的就是高中数学老师的点头示意和微笑等等[3]。总而言之,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喜欢数学。

(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首先,要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在了解高中数学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按照数学内部分类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和具体章节知识。其次,教师要在数学实践即题目设置中多多设置充满兴趣的数学习题方式,而且要在给出答案时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并给学生讲解不同方式的解答[3]。针对高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基本形成,数学老师有必要适当增加教授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四、结束语

总之,在面对新高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的一个教学探究点。掌握和培养新高考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数学老师、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过程是探究新高考教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突破点。

参考文献

[1]庄志刚,于莺彬.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数学通讯,2017(24):1-7.

[2]沈婕,傅剑.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考生水平评价分析及教学建议——以2016年高考(天津卷)数学(理工类)试卷为例[J].考试研究,2017(02):14-24.

[3]甘永林.渗透数学文化,培养核心素养——数学文化视域下的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8):130-131.

[4]肖金枝.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7):53-53.

猜你喜欢

高考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考数学复习备考点滴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抛物线定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数学题的教学导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