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初探

2019-09-10钟声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0期
关键词:生态化促进协同

钟声辉

【摘要】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学校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因其职业特点及外部因素面临诸多困难,协同政府、高校、基金会、学校“四位一体”的协同促进发展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和学生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协同;促进;专业;生态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学校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前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教育兴則国兴,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是立教之本。

目前,有些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仍不能完全满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我们亟需振兴教师教育,培育未来的教师,培训现有的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一支适应进行现代化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系统工程来抓,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生态发展过程,“从教师发展的专业自我中心向更加广阔的个体——群体——教育社会系统发展进化的历史超越。”目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发展,许多专家对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探析

关于教师幸福感调查数据显示,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上难以找到平衡点,而教龄15年以上的教师则认为学生成才带来的欣慰感是作为教师幸福感的一个来源。因此有人说,教师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教师职业的强烈隐喻意义和驱动性。现实中,一些教师满足于现有状况,自主学习、自我更新方面没有主动性,一部分教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钻研教学技能,没有注重自身专业的生态发展。这是制约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显然是适应不了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以我校为例,学校地处城郊,无法享受农村岗位津贴,教师积极性变低。教师主要由原实验学校、城新中学、城镇中学三所学校教师组合而成,大部分教师对专业生态化发展缺乏深刻、全面、科学与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生态化发展很少关注。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切合我校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途径,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职业特性因素分析,教师承受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种种压力:超强度的教育管理压力使教师忙于事务;职业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增添了教师的额外压力;提升学历、学位等紧逼教师;媒体又时时刻刻关注、监督着教师和教育,等等。这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而一旦教师陷入生存的“陷阱”,为生存所拖累的时候,理想的天平也便失去了平衡和最初的真义;当教师为了更好的生存而采取非常规手段的时候,而且挫败感与日俱增的时候,教育对职业与人生的叩问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的生态成长也便无从谈起。

三、协同促进对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校有幸被田家炳基金会和嘉应学院定为广东客家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导师高级研修班的实验学校,因此得到了嘉应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各学科组培训导师的悉心指导,在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嘉应学院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协同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的理念,即学校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在嘉应学院的专家团队指导下,在田家炳基金会的支持下,利用嘉应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采取众多举措协同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从生态学视角看,个体要在动态中保持动态优势,不仅要重视内部的动力性发展问题,还要保持与外部环境(社会)间的友好协调、内外平衡、和谐生存,通过遵循生态学规律,达到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间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根据生态学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教师的生态成长主要指教师个体和群体通过树立平衡和谐意识、合理调整内外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实现自身完成性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生态化发展在学校层面首先要抓好本校的各种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师的专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的途径。政府、高校、社会(如基金会)、学校“四位一体”的协同促进发展模式,对于当前的中学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协同促进”是教师发展中心发展的强大动力。协同就是工作要有开放意识和胸怀。在校内生态系统中,中心工作必须与办公室、政务处、教务处协同开展工作,对外要与政府等教育部门、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各种教育基金会协同,只有这样才能集聚和激活各种教师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进行良性的能量、信息交流,借鉴其他发展中心的经验,产生巨大的改革动力,不断创新。

四、不断探索实践,协同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1.完善我校教育规划,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作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振兴教师教育已列入国家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要求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履职尽责,共同为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计划》重申,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教师教育保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关于教师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法规,这对于不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我县相关教育部门制定了文件法规,这既是对教师的硬性要求(如职评要求),也是对全县教师素质的促进。我校是新办学校,积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布置,及时在全校教职工会上传达文件精神,给予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更多的“外部”动力。

此外,我校还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我校的帮扶和支持,学校创办以来,省市县领导、县人大代表、县政协代表多次莅临我校指导工作。他们充分肯定我校的开局工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师生工作学习热情,让我们不断努力去取得新成绩。

2.高校指导,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嘉应学院主动组织学科组导师多次亲临我校,与学科组教师一起研究实验方案,讨论实施的具体细节,解决具体问题,让我校教师能在导师的理论指导下接地气地进行研究。嘉应学院的杜徳栎教授和刘红梅教授多次到我校指导如何创建专业生态化发展的教师团队,2017年8月嘉应学院的范远波教授为我校教师召开了《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专题讲座,这使我们的探索从一开始便能较快地进入实践阶段,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在较短时间便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8年4月25日,嘉应学院教授带领卓越教师班成员到我校指导交流。我校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邀请嘉应学院等专家到我校指导,为我校教师的专业生态化发展不断提供促进动力,为本课题组实验研究予理论、方法的指导。

3.基金会资助,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基金会资助教师提升教研能力,我校是广东客家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导师高级研修班的实验学校,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在教育教学上,共立项市级课题15项。从事课题研究可以引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把教师引导到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无论从教育实践的内涵上来讲,还是从教师从事教育研究较为理想的方式来讲,研究和实践是“两位一体”的。其实,教师是最具权威的教育科研研究者,他们掌握了诸多第一手素材,可以说,一线的教师进行研究是最具价值的,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进行教研活动也是由“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的必经之路。可见,“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词,课题研究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进步的阶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田家炳基金会资助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多次到高校聆听教授专家讲座,2016年11月,本人有幸与我校郑越红、缪运福等老师在田家炳基金会资助下到嘉应学院聆听了生态体验理论主要创始人刘惊铎教授所作的《生态体验,悦享师德艺境》主题报告;田家炳基金会还资助我校骨干教师杨永昌、陈菲菲等老师到香港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观摩教学课堂,让他们有机会与当地教师交流,扩宽了参访老师的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从而了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受助老师返校后及时反思推广,惠及全校教师,为我校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提供不断的原动力。

4.学校积极创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建设一支团结、拼搏、高效的教师团队,我校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创造与省内外名校的交流机会,促进学校发展。我校与深圳红岭中学、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还邀请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来校进行教研活动,其中数学科和英语科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更是异彩纷呈;2017年3、4月,我们还分批派出教师到外省名校进行交流、学习。派出学习的老师返校后必须上交学习心得体会,并第一时间在科研组会上交流。同时要求那些参加了学习的老师上全校性的示范课,让学习所得惠及更多教师,从而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创办以来,我校结合实际,在促进专业生态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已取得不错成效。

(1)开特色课程,促教师协同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五个转变,即课程内容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转变、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课程评价的转变和课程管理的转变。因而,它要求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可以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因为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同时他们本身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我们开设了八大生活学堂。我们利用每周二、三、四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时间,采用导师制推行双向选课的方式,要求教师互相探讨、利用专业特长全员开课,要求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全员选课。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较为规范、系统的教学体系,让有特长的教师得到充分的展示,生生、生师、师师协同发展,得到了家长、学生和教师的点赞。这一特色课程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现在,我校八大生活课堂的开设更加成熟,我们将继续做好八大生活课堂跟进研究工作。我们将新课程的功能定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八大生活课堂”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优良的个性特长,同时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2)优化教学生态,服务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生态,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各种比赛,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如学校发展论坛、校长有约、教师师徒结对、元旦教师拔河比赛、三八妇女节女篮比赛、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最美教师的评比、慰问教师……这些活动既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又提升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我们还利用学校的资源,与社会联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聘请家长担任义务监督员,邀请社会各界专业人士来校讲学,与社区共享运动场馆等资源,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这些做法在社会上获得广泛好评,也帮助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3)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师卓越教学

我校致力于打造儒家文化和客家文化有机结合的学校文化——“球魂文化”。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处景观及每一扇墙都蕴藏着文化育人的哲理:从校训“崇德尚学?臻于至爱”,到校风“志存高远?追求真善”,皆来源于国学经典;从根据《论语?术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命名“立礼楼、志道楼、崇德楼、仁爱楼”的教学楼,再到客家名人墙、树种文化、思源河、记史道……现在我校已着力打造“一花一世界,一树一精神,一人一花树”的校园文化。我们通过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快乐工作的团队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教风,从而推动教师卓越教学,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

通过政府、嘉应学院、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四位一体”协同促进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带动学校和学生的生态化发展。以“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星”等名师效应,使全校教师能在“和谐”的生态里自觉进行各项素养的更新,并且能长期坚持有更高层面的文化、精神追求,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真正达到促进教师生态化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德栎,邱国锋.生态化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15-7-6(9).

[2]邱國锋.生态化模式:地方高校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探索[N].嘉应学院学报,2015.

[3]刘红梅.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困境与策略[N].嘉应学院学报,2015.

[4]朱宛霞.教师生态化管理的理论及现实困境解析[N].教学与管理,2015(1).

猜你喜欢

生态化促进协同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