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困境与突破策略
2019-09-10肖海军
肖海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各种各样信息的;中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生态性的教学困境,如生态因素联系不足、生态运行机制不足、内部生态结构不合理等。这要求教师建构更为完善的生态教学机制,通过新媒体技术连接校内教育的形式来营造高效、和谐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建立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等措施寻求突破。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性困境;突破策略
生态学理论在当今社会逐渐地完善和发展起来,其具有一系列特点: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动态协调性等。新媒体环境下,生态学理论特点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契机与启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人生态学思维对于巩固思想政治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同时对于其系统性功能的实现也十分有利。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高校和社会的良好互动,营造和谐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舆论气氛。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生态学的应用是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良好氛围的有效方式。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性特征
教育生态性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教学概念。通常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由相互作用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整体。通过这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作用实现的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而生态系统有效运作的前提就是生态平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特殊的生态系统,在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由相应的课堂知识介入,而且还需要与校外教育活动遥相呼应,以此来全方位地推进思政教育活动的整体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主要是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综合平衡和有效运行,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与高校学生生态环境关系上良好协调,并且能量交换的动态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来获取相应的信息要素的时候,能够通过外界环境的引导来将信息要素转变成为自身思想的组成部分,用以保障自身知识储备的重组。
但是,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思想并非全部占优,其中包含诸多虚假内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为有效地保障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进而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和高效运作。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生态困境
(一)人本理念薄弱
通过实际调查,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无视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强调关注整体,忽视教育的针对性;还有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将多样人性与人的社会性混为一谈,着眼于教育的关键点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绝对服从、勤劳奉献,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认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无关紧要的,无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二)和周围环境沟通不畅
首先,新媒体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信息传播形式产生了变动,部分高校仅仅从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着手,并未着眼于新媒体技术对学生成长所造成的影响,这十分不利于保持高校思想教育稳定进行,以致于学生常常受到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出现问题。
其次,许许多多的高校思想政治在教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社会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交流,长此以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未来可持续的发展。
再次,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或不重视与家庭环境的相互交流沟通,也同样让教育工作原地打转。因为不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不能从学生家庭的角度出发,更没有与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更不用说与家庭的互补性、连贯性和协同作用的发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较低。
最后,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与文化环境的及时有效沟通,导致缺乏道德标准和不道德现象的出现。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突破策略
(一)建立科学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教育体系
教学系统包括各种教育要素,比如教学目标、课程和教师实力。进行科学的生态性思想政治教学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上的缺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确定高校学生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工作的进行要以目标作为指导和依据,目标的确定要以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不是教育拘泥于思想和行为的各种规则上,应当以保证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重。
其次,优化思政课程的建设情况,高校为了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思想建设,有必要采取更为优质的教学模式,适当地增加思政课程的课时,同时还需要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前往相应的新闻网站观看相应的时政新闻,以此来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新媒体以及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方式来达到生态平衡。
(二)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氛围
首先,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改变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积极设计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如,创造教学情境、安排小组任务等,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投身于思想政治课堂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其次,教师持有平等的沟通态度。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不平等的差距,要对学生的思想和感受表示出自己的尊重,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来帮助学生走出心中的困扰,进而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得學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
再次,教师需要正确使用微信等互联网工具,为学生提供交互沟通的机制,实现学生群体的共同成长。
(三)努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估体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评估系统是重新认识已经知道的东西,即我们通常说的反思;从管理的角度来解释是对系统日常运作的一定控制,即我们常说的反馈。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生态性教育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实践为基本出发点,确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评估内容方面,高校可以将是否加强了高校学生的生态情感,是否对生态建设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是否将高校学生的生态行为内化为一种精神动力来作为主要的评估内容。
此外,在构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高校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紧密结合,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进而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评估体系。
(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要求全面关注系统的协调和稳定,防止过分强调一方,导致系统片面发展或恶性竞争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某一段时间的一种要求和行为。它既要满足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需求,又要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精神要求。我们将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建立精神力量,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要在继承人类历史思想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四、结语
总体来讲,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下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生态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正确应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切实有效地完善课堂建设。由于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有限,仅仅在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生态性困境分析,并给出了突破实施措施,以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起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