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基层台播音主持的角色转换
2019-09-10赵春玉
赵春玉
摘要:媒体融合,让传统广电媒体成为具有电视、广播、网络等多个传播渠道的融媒体平台。广电媒体一方面应运用好融媒体阵地,占领传播制高点,发出主流声音,另一方面也对从业人员尤其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基层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讲,他们既是播音员又是主持人;既要播新闻,又要主持节目,所以基层台播音员与主持人之间如何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角色转换
一、自我完善,做学习型播音主持
首先,应加强业务学习,增强知识积累。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主持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要求。由于基层台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和晚会的机会要少于大中坊疖,这就使播音员和主持^这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因此除了定期参加培训外,还应多看央视、省台节目,观看一些大型活动视频也是提升业务能力的好方法。《中国播音主持网》上的《主播故事》,有很多央视著名主持^的从业经历和个人心得,值得基层台的播音员、主持^很好地借鉴和学习。
其次,加强国家政策、时事政治方面的学习。思想水平是主持人素质的根本,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应该注重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将涉及这些的主旋律内容融入到节目中,使节目更具时代精神。时政新闻要求播音员更加严谨,强调播音过程中的严肃性,禁止拖沓,语速相对来說要更流畅。而主持人则是以互动类语言为主,语言要求明朗、语调随情境变化,要求更具有亲和力。随着融媒体的推进、节目的不断创新发展,做节目的场地也不拘泥于演播室,一些节目直接在户外进行,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政治责任感以及对整个节目更强的掌控能力和把握能力。
二、转换角色,做复合型播音主持
融媒体时代的主持人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播”“报”功能,而是要突破创新,在职业素养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示出“专才”和“全才”的一面。今年6月,央视主持人大赛正式启动。时隔8年再次举办主持人大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称: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大赛对参赛者招募标准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把具备过硬导向把控能力、新闻直播互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以及人格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新的标准,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主流文化传播注入新力量。这也将成为地方台选人、用人的风向标。
过去,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两个不同的岗位,基层台的大部分主持人都是从播音员转过来的,但是大多离不开稿件,对编辑串词有依赖。当前,播音主持的创作活动趋向于一致。广播电视行业的用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因人设岗和因人论岗发展为以岗定人和以岗论人。播音主持的培养要求一专多能,人才需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播音员和主持人也将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县级广播电视台由于在机制上相对灵活,播音员和主持人有很多机会参与到新闻、专题类节目的采编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多深入到采访第一线,对新闻、专题节目进行策划、采录,在后期稿件撰写中也可以进行语言的组织,从采访内容上进行整体把握。使用适合自己的播音主持语言,通过对不同类型稿件的创作,来形成不同类型节目的不同风格,从而实现不同类型节目角色的顺畅转换,实现从播音员到主持人角色的平稳过渡。
三、接受挑战,做创新型播音主持
传承与创新贯穿了我国广电播音主持发展的整个过程。在融媒体的不断推进中,信息传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播音主持带来新的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加快角色的转换。
如今,广播电视节目百花齐放,这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合格的主持人已不能将自己的水平仅限于知道什么是声、韵、调,怎么发声、怎么播读稿件层面,更要时刻提高自身素质,集众家之所长,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接受挑战、勇于创新、向专业领域拓展,才符合不同节目内容的要求。
四、结语
“训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善学习、善创新、善思考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历史的感召与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