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服务”模式初探
2019-09-10董坤
董坤
摘要:城市电视台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时期,由于市场上各大媒體相互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台也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本文针对全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台时政新闻和服务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台;时政新闻和服务;模式探究
一、时政新闻对社会的影响
全媒体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但是也造成了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电视台不仅在技术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理念上也不具备创新意识,造成城市电视台呈现持续下滑状态。地方电视台媒体需要发挥主体力量,引进互联网传播模式,以此来充分发挥电视台所具备的优势,探索时政新闻+服务模式的发展方法,使其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局势下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并在这场商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发展地位。
时政新闻所具备的优势是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主要传播内容是国家生活和政治内容,以及针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详细的时政新闻内容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理论,贯彻国家凝聚力的政治思想,推动国家相关事业和政府部门顺利开展工作,真正实现国家伟大复兴和民族精神,以及社会群众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需求等问题。时政新闻在政治性和权威性方面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并且能够及时将政府和党组织的思想传递给社会群众,将社会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传扬,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二、城市电视台应用“时政新闻+服务”的方法探究
(一)转变时政新闻报道方式
城市电视台进行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固定化的传播模式和枯燥的内容,以及欠缺创新意识等问题一直是阻碍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报道国家领导参加的活动和国家会议等内容,而且在语言方面也过于生硬,欠缺画面美感。这种方式的报道,使得观众无法从语言中获取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内容,逐渐对时政新闻失去了关注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时政新闻需要改变表达方式,为群众清晰地表达领导思路以及新闻场景。市政新闻记者应该扩展自身的思维和视野,从这种程序化活动中善于发现与民生相关的信息,努力挖掘信息内容中的亮点和热点,从社会群众的角度来进行信息报道,为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合理应用新闻传播语言
时政新闻记者需要完善语言报道方式,利用电视台画面作为报道主体,为群众提供多元素的视觉体验,将语言内容转化成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降低以往报道过程中呈现的严肃性,利用亲切的语言来拉近时政新闻与社会群众的距离。报道时政新闻还需要注重播放效果,引用现场连线、记者处境等方式来将静态转化成动态报道,使时政新闻能够饱含亲切感,拉近与社会群众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时政新闻还需要结合服务观念,引进网络技术来创建数字化发展平台,扩展时政新闻传播途径,为社会群众添加新体验。
(三)时政新闻相较于新媒体来说更具优势
时政新闻的收视率会比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低,但是时政新闻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电视节目只能从观众换台方面来记录收视率的高低,不能真实反映观众是否对节目满意,这样的收视率并不具备实质性。收视率只能反映表面现象,不能作为评价节目的指标,只有观众的满意度才会影响节目效果。一般情况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内容是为了反映社会发展局势,节目气氛是相当严肃的,在观众满意度上比轻松娱乐的节目要高。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传媒企业迅速发展,会在各类信息平台方投放海量的信息内容,但是这种信息主要以资讯作为传播主体,并没有传播一些具备实质性的内容,无法真正满足群众的需求。近些年来,关注媒体的运营账号在不断减少,这种现象表明媒体传播的信息质量开始下降,依靠转载和复制的内容对群众没有吸引力,在报道重大事件方面也没有传统媒体为群众带来的真实性高,群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明显高于新媒体,这就展现了城市电视台所具备的优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进步,社会群众对文化和生活的水平开始不断提升,在时政新闻方面的关注度逐渐增强,并且会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升而持续增长。
三、结语
时政新闻需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模式,面临现下严峻的发展危机,需要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利用“时政新闻+服务”来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以独特的优势来提升社会群众的关注度。应用这样的发展策略,能够实现电视台的主业增值,奠定未来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引导社会主流舆论方向,增强时政新闻对社会群众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