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2019-09-10张银存
张银存
摘 要: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感恩是文明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现代化公民最起码修养和品质。幼儿教育是低龄孩童的启蒙教育,是他们初步认知世界、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是培养他们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的最佳时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应当将通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效结合,为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创造条件。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培养策略;真实体验
引言
由于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良信息,它们正在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化软件进行快速传播,正在逐步腐蚀人们和孩童的心灵,导致道德底线、社会文明底线逐渐降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幼儿出现心灵脆弱、自私、冷漠、调皮任性、故意捣乱等特点。幼儿园应该正视德育教育问题,在改善德育教育问题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养成感恩意识,让幼儿可以健康成长。
一、幼儿教育与感恩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二胎生育政策才开放,致使现阶段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父母双方长辈等都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就养成了不会分享、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孩子一味的索求,不知道感恩,不懂得无私奉献的案例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幼儿阶段加强幼儿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将感恩教育全面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才能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理解他人,如何回报他人的恩惠。
幼儿园感恩教育与其他正规化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孩子年龄比较低,思想、意识、行为、情感都属于认知、感知、懵懂阶段,在幼儿心理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幼儿实行感恩教育,会让幼儿终身受益,同时也能借机解决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感受到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生活化场景、游戏活动等让幼儿对素质教育发生态度和认知上的改观,促使幼师教学效率和质量可以持续增长。
二、导致幼儿缺乏感恩意识的因素
(一)溺爱式家庭教育
现阶段我国身处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具备四二一特点,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在这种家庭情况下,就会出现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孩子的一切需求全部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包办,将孩子照顾的面面俱到,但是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过分溺爱的后果,也忽略了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培养。
(二)幼儿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幼儿品质和性格的培养
我国在步入小康社会后就提出了素质教育,在全面小康社会的21世纪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职教育、高中教育等已经全面完成了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实现了对各年龄段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由于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在乎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态度、性格、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许多幼儿园提高行业竞争力就顺从和迎合家长心理,拓展一些小学知识、科普常识、脑力急转弯、数独等知识学习科目,忽视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长期以往,幼儿感恩意识根本得不到有效激发和培养。
(三)家长感恩意识匮乏
目前,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老人看管,或者家长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以自身利益为中心,遇到阻碍自己升职加薪等事情就喋喋不休,同时把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应当,如果一次不给与帮助就会怀恨在心,家长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产生埋怨、斤斤计较心理,如果家长没有感恩意识,孩子又何来感恩意识呢?
三、幼儿教育中感恩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感恩榜样
3-6岁的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他们希望通过模仿来认知行为方式和交流习惯等。家长和幼儿要抓住学生擅长模仿、好奇好问特点,进行言传身教,从一言一行中逐渐的影响幼儿学会感恩、报恩。例如:家长给父母端洗脚水洗脚。
(二)运用故事和行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生活情景故事和书本小故事是幼儿最热衷的、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最容易让幼儿理解背后所要表达的道理。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种花的邮差》、《第一百个客人》、《仲由百里负米孝父母》等感恩故事,可以将故事用幻灯片等形式直观展现出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对幼儿采取润物细无声的引导,逐渐帮助幼儿形成感恩意识和感恩片品质。
(三)抓住时机,开展户外感恩体验
幼儿要抓住时机对幼儿开展感恩体验活动,例如:母亲节、父亲节幼师可以鼓励孩子去花坛摘取一些鲜花,运用自己所学习美术知识和手工知识为父母制造第一次无二的专属礼物,感恩父母赋予你们生命,抚育你们茁壮成长。家长也可以带领幼儿去当地孤儿院和敬老院,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中还有一些弱势群体的存在,通过帮助孤寡老人捶背、倒水、拖地等,激发幼儿帮助被人的能力,通过捐赠自己不玩的玩具,让幼儿感觉到被需要的感觉,在馈赠玩具的同时收获小伙伴的友谊,让孤儿院的孩子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四)家校共育,让感恩教育贯穿幼儿学习和生活
幼儿教育不仅仅包含着学校教育,也涵盖着家庭教育,想要保证幼儿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教师和家长必须统一战线,根据孩子在学校表现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教师要主动和幼儿家长沟通,并主动传授一些家庭教育管理经验、感恩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策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实践效果,首先要提高家长和幼师对感恩教育重视,其次教师和家长要联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最后教师和家长要纠正自身行为,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具备感恩意识、感恩行为。
参考文献
[1]徐晓曼.幼儿感恩行为培养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刘淑英,马丽花.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7(0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