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教学建议

2019-09-10李作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例文事物

李作芳

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是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一大创新。它意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多地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统编本教材在3~6年级的8个学期,每学期安排一个“习作单元”,突出了习作关键能力的训练内容。下面就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编排特点

作为全新的课程内容,“习作单元”的编排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反映了编者特有的编写理念。

1.单元独立设置,让习作课程目标更明晰

统编本教材独立设置8个“习作单元”(见表1),从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出发,将课标中关于“习作”的课程目标分列为具体的课程内容。教材通过8个习作单元的有序训练,凸显了习作课程目标的系统性、阶段性和科学性,让习作关键能力的训练变“随意安排”为“有意安排”,变“目标模糊”为“目标清晰”,让习作课程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习作课程目标的指向性、指导性、操作性,为学生在某项重要习作能力的突破与提升上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8个“习作单元”涵盖了小学生习作的8个关键能力,但是,统编本教材并不是将这8个关键能力用一个课程单元教学,而是在“习作单元”进行重点训练,在其他阅读单元有机穿插,适度拓展。如三年级上册 “学习观察”单元,重点训练了学生“细致观察、多角度观察、有序观察以及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在四年级结合阅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引导学生“连续观察”;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单元,重点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这实际上在三年级已经开始铺垫,只不过三年级要求比较低,如上册第六单元“这儿真美”单元习作中,就要求“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样的习作能力点的编排还有很多,体现了编者重视习作关键能力训练的有序性、阶段性、持续性,便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落实。

2.单元整体设计,让习作教学内容更聚焦

统编本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独立编排“习作单元”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机的课程单元整体。每个“习作单元”包括六个板块:导语、课文(精读两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两篇)和习作。下面具体看看三年级上册“学习观察”单元各部分是如何围绕单元目标进行整体设计的(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单元“导语”部分先用罗丹的名言开篇,一方面揭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方面旗帜鲜明地从阅读与习作两方面阐明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提示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样的设计,较之以往的教材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言简意赅,指向明确,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要求,从心理上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接着是两篇“精读课文”,重在表达方法的学习,学习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两篇文章各有侧重,《搭船的鸟》重在体现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金色的草地》重在体现“按一定顺序观察并注意事物的变化”。“交流平台”以对话框的形式,对观察的方法、作用进行梳理总结,引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初试身手”是表达方法在习作中的初步运用。“习作例文”则是在精读课文方法学习、“初试身手”后对习作方法的进一步感知。这样的编排都是在为之后的习作“铺路”。单元最后安排习作练习《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习作单元学习成果的具体呈现。六个部分的形式和内容虽然不同,但目标指向一致,浑然一体。

这样的编排,使习作教学内容变“随意安排”为“精心设计”,变“零散植入”为“整体推进”,让“习作单元”教学目标更加凸显,教学内容更加集中、更为聚焦,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避免教学内容冗杂泛化甚至“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等问题。

3.重视过程指导,让习作学习实践更落实

从广义上讲,“观察”“想象”等习作能力首先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重在强调“怎么做”,需要有一整套操作流程与步骤,直接指导技能練习,形成能力。如何学习“观察”、学习“想象”、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教材从教师教学的源头、从课程的顶层设计上进行了精心策划,按照“学习方法—总结方法—应用方法”的认知发展过程,对“习作单元”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编排,使课程内容教学化,变“教师讲授”为“学生实践”,变“知识获得”为“能力发展”,变“操作上无”为“过程指导落实”,彰显了习作教材内容的“教学化”“过程化”特征,展现了习作教学的整体性、过程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有助于教师把握习作教学实施要领,引导学生经历习作学习的全过程,在习作实践中学习,从而提升习作能力。下面结合“学习观察”单元分析教材是如何指导落实习作指导过程的。

(1)从“精读课文”中学习方法。单元“导语”明确指出单元学习两大目标,即“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就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主要任务。“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指向表达方法的学习。两篇选文的观察角度不同,意在引导学生以作者为榜样进行细致观察,进而落实习作关键能力的训练。从课后思考与练习题“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等内容可以发现:“观察”“想象”这些关键词反复出现,课文教学的指向性非常清晰,都是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细致观察的,都是在为落实“观察”这一习作能力服务。

(2)在“交流平台”中归纳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交流学习课文所得,教师归纳总结,帮助提炼与“观察”有关的内容。应该说,这个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精读课文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观察的作用,接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观察品质,养成观察习惯,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3)在“初试身手”中运用方法。这是大习作之前的小体验,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次体验呢?前期,学生已经明白了观察之于习作的意义,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那么,究竟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观察是否细致?是否有方法?将观察所得写下来,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从这个角度思考,“初试身手”试的是学生的身手,也为教师进一步教学提供了学情依据。

(4)在“习作例文”中再次感悟方法。在课文中学习观察方法、交流观察方法、尝试运用之后,再以接近学生习作水平的“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感悟细致观察的方法,强调观察要细致、按顺序观察。特别是通过旁批的形式,对例文中的观察部分进行点评,巧妙提示观察方法,这是又一次感悟习作方法的过程。

(5)在“单元习作”实践中形成成果。“单元习作”板块首先鲜明地提出本单元习作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之后,通过三幅图拓宽习作的内容,提示学生观察的渠道与路径。在学生完成习作并进行交流后,教材提出交流、分享习作心得的要求与角度,可以说是一次习作学习成果的完整呈现。

由此可见,统编本教材习作教学的关键是“实践”,即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方法、积累方法,在交流中梳理方法、总结方法,在亲自尝试中经历过程,获得体验,运用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相应的习作能力。

二、科学推进“习作单元”教学过程

1.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

虽然“习作单元”也编排有相应的精读课文,但是“习作单元”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单元,它选编的精读课文作用不在于学习语言,不在于学习阅读方法,而在于通过精读课文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方法;而且“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单元内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都是紧密相连、指向一致的。因此,“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明确、集中、纯粹,要善于在原有习惯“面面俱到”的教学目标上“做减法”。如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以“学习观察”为主题来整体安排单元教学内容。制订本单元目标时要充分凸显这一内容。可以研制如下单元教学目标: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②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③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即从单元导语中来。“习作单元”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在“导语”部分已经写得非常清楚,定位非常准确,不用另外研制。

2.发挥精读课文导向功能

(1)明确精读课文教学目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作为教材选文,是编者精挑细选的,它包含的信息、内容、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教的东西很多。但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单元,它更多聚焦在“表达方法”的学习上,且主要是指向本单元习作能力的某一关键点。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讲,“习作单元”更像“样本”,即“用来学习某种读或写的方法的例子”。如“学习观察”单元的两篇课文,其教学价值就在于教会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搭船的鸟》,重在引导学生从外形、动作等方面学习细致观察;而《金色的草地》,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同为“观察”,两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制订课文教学目标时,心中一定要有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一定要大胆舍弃。

(2)簡化精读课文教学内容。“习作单元”的课文教学和其他普通单元的教学有相同之处,都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都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但侧重点不一样,“习作单元”侧重在领悟习作要点、指导习作实践上。“习作单元”的课文教学只需要把课文“读熟”。那么“读熟”是什么概念呢?即在程度上,读中识字,读中理解生词难句;在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读书,“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等。在“读熟”这一问题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教学,不要进行过多的内容分析。每篇课文,可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以“课文主要讲什么”或“读后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等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读熟”。教师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学习观察”上。

如《搭船的鸟》教学可以分为五步。①导入,激发兴趣。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留心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②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③默读、批注、交流。a.自主感受“观察”:你最喜欢文中描写的哪些事物?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主要是讨论课后的思考练习题)b.教师提炼“观察”。在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段(2~4自然段)并组织讨论,提炼要点:作者细致观察了一只翠鸟的外形,还观察了它的动作。c.感受细致观察的效果。品读相关语段,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细致,让一只美丽的翠鸟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④拓展阅读《荷花》,把认为观察细致的语句画下来,写上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⑤教师小结:细致观察,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美丽与秘密。下一节课阅读《金色的草地》,看看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的。

这里要求“简化”教学内容,是追求“简约”,而不是追求“简单”。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学习观察”进行取舍、展开,不旁逸斜出,不节外生枝。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一只可爱、机灵的翠鸟,又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细致观察的效用,愉悦了身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密切结合。

在教学《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时,要充分发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助学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单元教学目标。还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篇目的阅读,如结合《搭船的鸟》补充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文,结合《金色的草地》补充阅读萧红的《火烧云》,让学生对“细致观察事物的外形”“按顺序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等有更丰富、直观的认识,这种实践性阅读,是学生学习观察、习得观察方法的进一步扩展。

3.整合单元板块集中发力

“习作单元”中诸如“观察”“想象”等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不是靠教师讲解“观察”“想象”的概念,也不是靠教师灌输“观察”“想象”的知识能够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受、悟得,在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方可形成。“习作单元”的教学需聚焦表达方法的学习,整合“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各板块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习作实践活动,为学生习得习作的能力、开展独立的综合性习作活动铺路。

“交流平台”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思考“观察事物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一问题。在学生充分反思、自主交流的基础上,再自己读“交流平台”,同桌交流学习收获。需要说明的是,“交流平台”的内容只是一个“引子”,只是揭示单元教学的重点。教学时,不要在这些内容上纠缠,而是要注意聚焦重点,追求水到渠成。

“初试身手”教学,是学生初步感受习作方法后的一次尝试。学生从两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交流平台”板块的学习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对学习观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心得。“初试身手”板块应重点通过教材创设的两个情境,为学生提示小练笔重点:“小蜗牛”片段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注意观察事物的动作、外形等;“芒果”片段启发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这一部分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认知层面走向实践层面,让本单元学习目标“落地”。

“习作例文”教学,是学生更进一步感受习作方法的途径。这里的选文更接近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要重视引导学生从小伙伴的优秀习作中,透过旁批,强化对“细致观察”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例文”后的问题,让学生对如何做到细致观察有更深的体会,为自己的习作积蓄能量。“习作例文”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而应该是学生完全自主的阅读活动。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例文”后的问题去批注、去小組中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拓展并提升学生对于“观察”这一表达方法的认识。

“习作”板块,是学生单元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这一部分在编排体例上与其他普通单元的习作编排一致,但是教学的重点是全单元内容的综合体现。教学时,一方面要借助教材中的图画及文字开启学生习作的思路,提示学生习作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可以写什么,怎样写;更要重视结合单元其他板块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提高品评习作的能力。如学生交流习作后,可以结合学生习作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搭船的鸟》是如何做到“观察细致”的,回顾《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如何做到“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的,回顾《金色的草地》是如何做到“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的,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高习作品评的能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习作单元”的教学指向表达方法的学习、习作能力的提升,对习作知识、习作方法的学习是“习得”而不是“教得”,要追求“在阅读中感受、在实践中形成”的水到渠成、水乳交融的教学效果,不要生硬地“教概念”“贴标签”。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例文事物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