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中学历史教与学的变革趋势

2019-09-10张小亚

高考·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方向互联网+

张小亚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已经广泛应用,国家随之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最终落实学科素养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师信息素养方面,探讨信息化时代历史教学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化;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互联网+”计划提出后,“互联网+教育”很快成为教育界探讨的一个热点,社会各界都在讨论:学校教育应该如何改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一、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以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经是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为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条件,也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建构平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在学生的网络化学习特征日趋增强的情况下,如果历史老师依然沿用传统的上课方式,以讲解现成的历史知识为主,必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但长期以来的中学历史教学,基本上是以讲解现成的历史知识为主,应试环境下,死记硬背就变成中学历史课的别称,在开启学生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上显得无力。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历史老师要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重点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历史知识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二、学生对历史课堂变革的期待

1.丰富的深化与拓展内容

当下,丰富的媒体资源、课外书籍资料以及便捷的外出条件,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已经大大拓宽。很多历史知识,学生在上课之间,可能就有所了解。如果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不够,备课不充分的话,学生不仅对所讲授的历史知识不感兴趣,甚至会逐渐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学历史没用,历史课没意思。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背多分”,只要把需要考试的内容和重点内容记住就行了。从而将对历史的学习简单等同于记忆而不是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不能上升到读史明智、以史为鉴的高度。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合理利用社会热点话题与问题,帮助他们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事件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思考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同时,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2.有效的互动与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在组织开展此类小组活动时,明显地准备不充分。比如,新课教学中,学生刚刚接触到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老师就要求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甚至辩论、探究。一般来讲,任何学生活动,无论是课堂上组织的讨论也好,辩论也好,甚至是问题探究,都要建立在对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学生是讨论不出来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的。因此这样的课堂活动,就往往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有效互动的学习效果。历史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将有深厚底蕴的历史知识通过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且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更强的参与性和存在感。

3.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很多历史知识由于离现实生活遥远而无法深刻理解,以至于学习起来显得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有些历史老师就非常有心,能借助发达的网络技术,积极发掘有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将其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老师用全息投影技术,向学生展示古代的雕塑,绘画知识。有老师利用网上博物馆资源,带领学生通过参观网络博物馆,进行专题教学。甚至有老师将VR技术引进历史课堂,借助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这些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带来便利条件,不仅能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教学效果很明显。

三、时代对历史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

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本质上来讲是用技术创新教学,引领教学变革。这就对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从使用时机上来讲,可应用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以及课后拓展延伸阶段。从使用功能上来讲,可用在资源推送、及时检测、在线交流、成果展示等。从使用目的上来讲,可实现资源存储、及时互动以及学习过程的数据化统计。教师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在课程标准和现有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各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科学而系統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角度出发,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充分利用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能力

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得教师不仅能准确把握自身对信息的需求,同时还能及时洞察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信息时代的学习资源庞大而杂乱,而学生信息能力与学习能力均有限,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处在海量学习资源与学生之间的教师,应该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善于将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精品化处理,去粗取精,将有用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情况下,还要能学科教学实际需要,开发出实际需求的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分层管理,适时提供给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

3.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部分学习行为已经在網络上发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能力。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合理选择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给学生,打破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网上下载学习资源,形成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知识,不仅要能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等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协作意识。同时还要能利用信息技术独有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进行监控,为有效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做好准备。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学习环境中融入信息技术装备,创建情景,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探索与建构,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师要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流畅自然的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才能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及互动方式的变革。

4.学习行为的数据化分析能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以考试的形式最为常见,这种评价能大致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不够。虽然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这种结果性评价在反映教学实际情况上有一定的缺陷,倡导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但从教学实际出发,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又要认真观察并记录个体学生的学习活动,那是非常困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借助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还能就学情和学业分析进行详细的诊断,以精准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适合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丰富可选择的课程资源,通过记录和分析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支持教师实现精准的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1-6.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3]于喜梅.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段思维能力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1月.

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历史教与学变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KT-LS-05-03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方向互联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