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2019-09-10张扬
张扬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物理课堂只注重教师讲授、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缺陷。以“五步导学法”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变教师的“教学”為“导学”,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实现学生的自主知识建构,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分析五步导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和实际经验法,对五步教学法的实施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五步导学法的优越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认为五步导学法基本思想就是从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这一新教学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而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然后分析了“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认为“五步导学法”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依据,并具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发展非智力因素等特点。最后通过新授课的五步导学课堂、实验课的五步导学课堂、习题课的五步导学课堂、复习课的五步导学课堂进行了物理“五步导学法”课堂案例分析,从而为实际理论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五步导学法;物理教学;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引言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物理课堂只是注重教师的讲授,因为有很多教师有很多的理由来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减负、五严等措施让教师认为,如果再放开让学生来自主学习,来不及,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还谈高考吗?一位教育学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和考试却把课堂变成了死记硬背,把学生变成模式化,像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使许多孩子从小对课堂有抵触情绪。”现在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的发展急切的需要一种教育的变革,当然这段时期的很多教育人士确实也在不停的努力着,但效果总是不理想,有时理念是新的,但形式跟不上,有时形式是有效的,但理念却又跟不上形势。
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进程,提升课程改革样本校的影响力,打造市实验中学的教学特色,遵循市实验教学实际,迟学为校长特提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个性指导;合作释疑、互助研讨;精心点拔、启发引导;巩固训练、整理提高”的长春市实验中学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的“教学”为“导学”,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实现学生的自主知识建构。我们物理教研组的同仁们积极的参与到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潮,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发展创造了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响应新课改的思想和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与唤醒!目前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已经被广泛的认同,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仍是大量被教师所主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高耗低效,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建构知识能力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应明确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但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中能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目前高中教学还普遍存在的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等高耗低效的现象,就成为课改成败的关键。那么课改究竟怎样改课堂教学才有效高效?我们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行动研究中进行了探讨,而“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成为既易操作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笔者在2011年工作开始就实行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深切的感受到五步导学课堂给学生所带来的好处,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手段灵活,能够切实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教学过分强调灌输、叙述、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转向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式学习,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用五步导学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然而笔者在使用五步导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现行的导学纲要是正在改进,从前的导学案在自主学习环节多以设置填空题的形式出题,看书填空,诚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看书,但是填空会让学生不深入的思考,只停留在表面。包括在问题探究版块同学们经常会不自主思考就开始讨论,这样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的讨论等等。
第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观点:强调“学生中心”,重视“自我概念”的发展,主张有意义学习,提倡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和创造的欲望及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设情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学生个人学习内容的选择,期望达到的目标,往往取决于他自己的看法,只有学生整个人(包括理智和情感)自我发起的学习才能最持久,最深刻。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应有四个要求: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都投入到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动力刺激可能来自于外部,但发现、获得、掌握、理解的意义来自于内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罗杰斯认为:教师应成为有意义学习和学会如何学习的促进者,也应是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实现学习目标,学会如何交往和生活的促进者。他提倡:发挥学生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学生创造发展提供自由。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等观点。
第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观的本质是强调事物的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之外而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点在于: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个体自己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对知识理解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由个人自己决定。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强调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联系;强调将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情景中而获得理解,学习要要注重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强调讨论和合作学习;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为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资源。
建构主义建议教师要做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引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创设一种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激励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持有多重观点,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因此学生必须采用新的信息加工策略,认识到自己是知识和理解的建构者,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于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要超越单纯讲座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灵活的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情景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及交互式教学等方法。“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改组的,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建构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应该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便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支架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目标;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总结、澄清和预言等步骤,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教学方式。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习中,高中学生的思维更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能够用理论作指导,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这一时期是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定型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时期。因此在高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分数提高,更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对于学生新接触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对其如何引入,如何选择,在何时何地运用做好示范,以促使学生理解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以便更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新的学习策略。
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显现激活态势。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维活动的主体。“五步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五步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通过“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将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打造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良好的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且,通过课改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五步导学课堂”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五步导学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教学大纲出发,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1教学模式概述
1.1教学模式的概念
(1)模式定义
模式在汉语语义中被定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某人按照标准样式来行动。模式在英语语境中被书写为model,也可以称之为模范或者模型。根据我国学者的总结,模式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在一定假设或者抽象条件下,还原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式往往是中介,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揭露原型客体的本质而是要的一种科学方法。
根据国外学者的解释,模式是为了再现现实事物本质而呈现的一种简化理论形式。详细来说,模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给予解释:第一,模式是为了再现现实事物,是为了指导实践,并且来自于实践,所以并不是人们故意捏造的。第二,模式以一种抽象的理论形式来呈现,所以一定理论支撑是模式成立的前提。第三,模式同时也要以简化的形成来呈现,所以抽象理论并不是为了反映原型的完整形态,而只是将这一形态简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模式是在人们长期实践基础上,经常抽象和升华等过程形成的一种科学方法,能够嫁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并以简化、理论的形式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2)教学模式的定义
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国内外教育学者的探讨一直进行着,并且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
第一,教学模式的定义是在1972年由美国教育家布鲁斯·乔伊斯和玛莎·韦尔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因此他们的观点被国外教育学界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根据他们的观点,教学模式是指导课程、教材、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活动的计划和模型;两位学者在日后的研究中又提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其核心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因此可以看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有着多方面的用途,主要包括安排课程、设计教学案例、准备教学资料,学生通过教学模式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工具。但是在两位学者的研究理论中,教学模式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计划安排,并且缺乏可操作性,理论色彩不浓厚。
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科学有效教学办法。第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之间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是也有相应的区别,二者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第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针对教学客观结构而做出的教学选择,是一种教学程序。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都是从某个具体方面进行深入阐述,但是缺乏完整性,并不能全面揭示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本文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方法,通常以相对比较简化、稳定的形式来表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能够将各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建立一起。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形式,是对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能够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教学模式现状的研究
(3)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分析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能够幫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其实质,通过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本文认为教学模式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第一,理论依据,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学理论的思想会与教学模式的各个因素和各个程序相渗透,从而使教学模式更加规范。比如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就是非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第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创立的前提条件,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能够引领教学模式发展方向,所有的教学模式构建都要以一定教学目标为导向。比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所以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构建时就要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具备自主意识。
第三,实施条件,实施条件是教学模式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基础,通常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至少包括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
第四,实施程序,教学模式要有特定的操作步骤,并在每个步骤中完成相应的任务,而这就是实施程序,能够指导教学在各个操作步骤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五,评价,包括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教学模式要完成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运用不一样的实施条件和实施程序,所以会得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为了考核各个教学模式的优劣性,需要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2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从理论方面来讲,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最深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流程就是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课、检查巩固和布置作业。从整个流程来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个人能力提高受到限制,很难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效果。
美国学者杜威最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五步教学法,并且在美国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知识点记忆比较扎实,而且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包括:第一,创设情景,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能够真实体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学习的气氛。第二,明确问题,就是在设定的情景中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并作为后序思维的刺激物。第三,解决问题,这一步骤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然后对付这一问题。第四,提出假设,学生经过观察和查阅资料后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所以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提出相应的假设。第五,检验假设,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途径来检验自己的观点,并使这些观点明确,验证其是否具备相应的价值。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学术界和教学实践中开始注重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第一,上海育才中学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引领者,提出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教学模式,读就是学生读教科书,议就是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练就是学生做习题、进行书面联系、做实验等,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所重点的讲解和指导。因此可以看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魏书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为定向,就是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方向。第二步为自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学重点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从而能够记录出疑问。第三步为讨论,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将他们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从而能够讨论和研究在自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经过讨论还无法解决问题就要留给下一阶段。第四步为答疑,就是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疑问交给教师来解决,从而能够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第五步为自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力来自拟一个大约持续十分钟的测试题,并由全班同学回答,学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第六步为自结,这一步骤是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收获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对他们进行评价,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表扬。山东杜郎口中学在教学模式研究中也总结了比较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将课堂45分钟进行固定划分,前五分钟为预习交流时间,然后教师利用8分钟时间来明确本课的学习明白,再分组合作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大约持续15分钟,这一环节也是整个课堂结构最为关键的部分。杜郎口课堂利用5分钟来展示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5分钟巩固学习的知识点、5分钟做相关的达标测评。
通过以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多都涵盖“问、读、议、讲、练”等五个环节,其基本思想就是从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这些新教学模式都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而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2“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
2.1“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学专家、一线教师、学者等开始反思我国的教学模式,认为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教学低效高耗、事倍功半,学生就像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无所适从;另外,教师教学也非常吃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我国新课程改革存在很多冲突。基于以上思考,社会各界人士达成了共识,也就是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更为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统一教学指导思想,规范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教师形成比较规范的教学风格,按照有序的步骤开展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高。为了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并提升自己学校课程改革的影响力,作为样本校的各个学校提出了适宜的教学改革口号,比如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互相讨论等,而这些都是在坚持“五步导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将教师从“教学”的角色向“导学”方向转变,也促进学生从“学会”的目标向“会学”转变,最终实现学生自主知识的建构。物理教研组的一线教师、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教学模式改革中,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发展创造出了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并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目的在于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2.2“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心理学流派,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主要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素,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将学习者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习者的个人意愿、情感、价值观和个性需求。“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就是在指导思想上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也就是说学习不再是教师将理论知识简单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将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转变为主动建构意义,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水平,自主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辅助者、指导者,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自己的学习动机,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教学观点符合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所以建构主义理论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结合,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3)激励理论
目前关于激励的理论很多,总体来说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层次需求理论和双因素理论。首先从层次需求理论方面来介绍,这一理论由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至高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在某一时刻只有一种需要会引发行为,并且只有当较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下一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需要。因此要激励某人,必须知道对方处于何种层次需要上,然后去满足他在这个层次的需要。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机械论的缺点,并且在研究对象上也存在研究方法不足的问题。其次从双因素理论来介绍,这一理论由赫兹伯格提出,这一里认为存在着激烈因素和保健因素,二者在激励行为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第一,强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由外界环境决定,并且外界因素的强化可以塑造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了激励,那么他就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这一行为没有得到认可,那么他可能不再发生这一行为。第二,期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个人在决策时投入多大努力是有一定心理过程的,这一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考虑自己的努力能否带来好的绩效,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他更有可能投入较多的努力;第二环节是考虑绩效带来奖励的可能性大小,如果好的绩效会必然带来奖励,那么他会更努力付出;第三环节是考虑奖励对于自己的价值,如果奖励对于自己来说是想要的,那么他就会更努力付出。第三,公平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体不仅注重报酬树立,而且更加重视自己的投入与所得比例在与其他人相比较的结果。因此,这一理论更强烈个人的公平感,也就是个人观察到的自己所得、投入比例和其他人的比较。
2.3“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
(1)“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详细来说,“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目前教育界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合理之处,从而设计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也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固定单元:第一,前5分钟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这一步骤的学习任务就是教师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周围的实际生活体验,恰当地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任务细化,特别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并且要兼顾一般,合理分配知识点。学生通过这一阶段可以将知识点细化为比较清晰的问题,而借助于多媒体、教案等形式来了解自己要学习的任务,并且明确自主学习时间和檢测办法等。
第二,利用10分钟时间来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明确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自学范围、自学时间、自学方式、自学内容、自学目标等进行明确,并要求学生带着疑问来思考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在这一阶段养成带笔读、写、画的好习惯,从而能够让自学充满疑问;同时还要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掌握思维的长度和深度,要学会归纳教材的主要内容,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走到学生中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对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并且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有所区别对待。
第三,利用10分钟时间相互研讨,解决自己的疑问。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标记疑问点的习惯,能够在教材和导学案中找到自己的疑问点、临界点知识,并促进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一定的分组,一般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并明确其中的小组长和其职责,对各个学生的任务也要明确,从而能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研讨中;还要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
第四,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精心点拨、启发引导。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以上环节中遇到的疑惑进行启发和引导,采用个性化和共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小组讨论形成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引导过程要珍惜时间,明确目标,善于归纳学生的疑问,能够集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导学效率。
第五,利用10分钟时间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在这一步骤中处理好教材中的习题,并且能够学会各种变形题目,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来把握。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讲评和批改相结合,鼓励学生采用互相批改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标注和填充学习内容,从而能够在课后自主整理所学的知识。教师还需要定期评选比较优秀的笔记和试卷,激励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五步导学法”的落实要做到“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的原则。不看不讲就是在教师讲解前要让学生先主动阅读和思考,能够自主明确本课程学习的问题和重难点。虽然新课程试卷题目并不难,但是题目变型后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所以需要学生首先阅读材料。不议不讲就是对于那些临界点的知识要让学生主动讨论,比如对于课程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先研究2分钟,并给予1分钟的引导,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练不讲就是让学生首先通过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总结对知识的疑问,从而能够让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易错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五步教学法”会让学生拥有多项课堂权利,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自由阅读教材内容的权利、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相互质疑的权利、获得教师个性化辅导的权利、自主整体知识点的权利等。另外一方面,教师在落实“五步教学法”时要需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方面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应该取代,不能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另外一方面是学生能够合作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合作解决,让学生充满自信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特点
詳细来说,“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五步导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单一讲授来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自主学习、讨论和研究,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辅导者,平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因此,教师不再是演讲者,只是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并不代替学生做出相关的判断,督促学生弄清楚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教师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时学生主动内化的过程,是以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并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主动认知。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探索,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建立。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手段,导致学生个人素质提高受到限制;而“五步导学法”则更为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和讨论时间,为学生提供多个合作的平台和质疑的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民主、轻松氛围中能够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
第三,重视发展非智力因素。教育学领域中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内容,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动机、兴趣、性格、态度等心理品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重视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关注,而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所谓的情商,通过长期考察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情商对自己一生会有更大的影响,会左右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处事能力等,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情商是平庸者和人才之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因此可以看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能够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师利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探究的机会,对培养学生个人品质、内在素质都有很大影响;学生经过这一体验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交流能力等。
第四,提高了课堂效率。经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五步教学法”是将课堂时间固定为各个单元,并且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另外,通过相关科学测试发现:教师讲解15分钟,学生可以记住40%,教师讲解30分钟,学生可以记住20%,教师讲解40分钟,学生只能记住15%。因此,教师讲解15分钟以内是课堂效率最高的一种,而“五步教学法”的教师讲解时间也是大约维持在15分钟左右。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建构、亲身体现和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更为牢固掌握,而被动接受只会收获轻微的东西,所以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来交流、讨论、探究和训练,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3)“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编写
首先从导学案的编写原则角度来分析:第一,主体化原则。“导学案”是针对学生而编写的,是为了学生使用,所以“导学案”设计应该紧紧围绕学生如何学习为中心开展。与“导学案”相比,教案是以教师为中心,二者有很大不同,“导学案”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储备等,从而设计出比较合理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来开展,以教材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第二,导学化原则。导学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指导,包括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平时学习的方法,比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实验法、探究法等内容。第三,问题化原则。教材中的知识点要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点,从而使学生面对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在专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层次化原则。教师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要对教材有一定认识,能够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采用最为适宜的办法来编写,坚持循序渐进、铺设跳板、必要提示、知识链接、知识回顾等原则,从而能够关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比如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从中找到挑战,成绩良好的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激励,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成功,以此来增强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坚持乐观、积极的学习心态。
其次从导学案的模式角度来分析,为了编制更为适宜的学案,物理教研组的同仁们搜集各种资料、相互间讨论,并结合高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了五步导学法模式的物理导学案,其结构一般可以分为:第一,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学习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中知识点的遗漏部分、空白点、摸棱两可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为了发展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能力而设置的目标。学习目标设计要有一定层次性,能够根据不同档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一般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层次可以将学习目标设计为基础模板、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创新目标应该具备一定难度,并且属于学生选做的单元。教师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应该参考《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并能够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不断细化,搜集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共识,将学习目标要求细化和具体化,避免出现笼统的要求。导学案设计还应该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但是学习难点并不需要展示给学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对学习难点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先入为主的心理负担产生。第二,自主学习。导学案设计应该编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学习提出相应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将教材中学会的知识以习题化的形式来检验。另外,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为了能够更加反映导学案的引导作用,可以提出一些具体学习要求,比较阅读教材的时间、做习题的时间等。第三,合作探究。导学案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通常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解决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需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学生共同解决。合作探究部分的编写应该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问题层次化等原则,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体验,并设置相应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种层次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由于合作探究单元难度比较大,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习题练习中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配置相应的高考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第四,课堂达标评价。导学案中要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程的学习,而采用当堂评价的方式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编写练习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数量、难度和针对性,能够做到少而精,一般设计5个题目即可,如果题目难度较大也可以减少题目的数量;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般在5分钟左右。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应该选择能够考察全面知识点的习题,题目难度也要有一定标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还能够针对课程学习重点进行考察。第五,归纳整理。导学案中设计归纳整理单元,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更要求学生在课后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其规律和方法,整理自己的学习新的,也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在归纳整理环节中,教师应该提出相应的整理要求,比如总结知识框架、物理公式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导学案共包括五个部分,并随着题型的变化,导学案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但是基本上都是基于以上五个部分。导学案不仅能够让学生思路清晰、快速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将注意力放在问题解决和深化方面。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将教材中精华部分的集中,所以学生应该保留导学案,并装订成册以供后期复习使用。
最后从导学案编写应该注意的问题角度来分析:第一,应该注重导学案和教案之间的区别。“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学生知识结构而编写的供学生课堂学习、课后总结使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生的学习时整个导学案编写的根本,并且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整个导学案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学习来设计学习活动,并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而教案是以教师教学为根本,教师是教案设计的中心,并且整个教案都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学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强调教师的教课内容和教课方法。虽然教案中也有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内容,但是处于不太明显的位置,教师的教学依然是教案的主线,只能体现课堂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节,而导学案则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集合,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另外一方面,教案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集合,重点在于教学,教师是中心,强调给予,侧重于学生学会知识,追求谆谆教诲的目的;而导学案则是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学习,学生是中心,强调拿来,侧重于学生会学知识,追求更为高远的目标。教案和导学案虽然联系密切,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教育理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本质的区别,导学案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二,应该注意“导学案”的编制更强调服务于导学模式。导学案在编制时要体现五步导学法的精髓,并遵循其基本模块设计,要与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相統一。导学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体现趣味化、生活化、多元化;目标任务要根据考试大纲和课程目标要求来设计,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程重点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自主学习要明确自主学习内容,设计到阅读材料内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归纳能力;教师还应该围绕课程重点内容来设计难点问题,并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和分析难点,树立质疑问题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导学案编制应该能够发挥合作的精神和集体的力量。因为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导学案编制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的考验。因此,导学案编写应该充分发挥物理教研组的集体智慧,通常一份导学案要经过一线教师的初次准备,物理教研组同仁的讨论,接受教学专家的修订,然后再综合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导学案。集体备课可以大大提高备课的效率,因为有教研组教师的督促、教学专家的把关,所以产生的导学案更加科学和实用。另外一方面,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还能够相互借鉴,深入研究物理相关问题,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从年轻教师身上吸取更多灵活的东西,对于年轻教师则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使学科知识更为系统化、逻辑化。第四,导学案编制使用的语言应该更为精炼,要让学生更为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字数过多或者材料冗长,往往会造成学生产生反感和排斥心理,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第五,导学案编制内容应该尽可能全面,要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纳入其中;内容安排要有一定逻辑性和层次感,让学生使用起来更为自然清晰。
3物理“五步导学法”课堂案例分析
本文以高中物理“五步导学法”实际教学课堂为例分析,总结在物理新授课、物理实验课、物理习题课、物理复习课等方面运用“五步导学法”的方法、过程和效果,从而总结经验为更好利用“五步导学法”提供基础。
3.1新授课的五步导学课堂
本文选择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为例分析,深入剖析高中物理新授课对“五步教学法”的应用。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首先应该在导学案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状态,而物理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比如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你认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怎样描述运动?”
其次,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目标,针对本课“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而言,就应该是:第一,理解质点的定义,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第二,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第三,会知道对一个运动的描述有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另外,教师还应该在导学案中明确学习重点和难度,学习重点为质点、参考系、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难点为怎样建立质点模型。
(2)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
这一环节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的阶段,让学生养成爱学习、要学习、会学习的习惯。针对“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这一章节,本文认为自主学习内容应该紧扣教材和考试大纲,并设计相对比较简单的题目,从而激励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本文认为自主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为:
①机械运动:(基本运动形式)
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变化,也就是物体的______随时间的变化,______
是绝对的______是相对的。
②质点:
(一)对质点理解: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对物体的简化,忽略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等次要因素,而突出物体具有_______。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二)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忽略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③参考系:
(一)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作参考,假定为_________的其他物体。
(二)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________。
(三)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________
④坐标系:
(一)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__及位置的________。
(二)方法: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选取某一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轴,坐标轴的方向表示规定的_______,坐标轴上的数值表示物体的位置。
自主学习中的内容也要有一定层次性,从而能够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资料,而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对其中自主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性化指导,这样也就体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果。
(3)相互研讨,解决自己的疑问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为了培养学生标记疑问点的习惯,能够在教材和导学案中找到自己的疑问点、临界点知识,并促进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应该进行一定的分组,一般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并明确其中的小组长和其职责,对各个学生的任务也要明确,从而能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针对本文所讨论的“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内容,本文认为小组讨论的问题可以设计为:
①很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例证。
②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则不能看成质点,看成质点的是一个物体(例证)
③质点与几何中心点一样,没有区别。
(4)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以上环节中遇到的疑惑进行启发和引导,采用个性化和共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小组讨论形成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引导过程要珍惜时间,明确目标,善于归纳学生的疑问,能够集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导学效率。本文认为“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章节,所以在启发引导环节中设计的问题可以与生活密切联系,这也是我国高考题型改革的重大趋势,可以设计为:
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请说说所描述的运动各是以什么为参考系。
②为准确描述下列运动位置的改变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较合适
(一)某运动员正在百米赛道上自西向东全力奔跑
(二)在纸箱表面爬行的蚂蚁的位置
(5)巩固知识点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设计为一个综合题,涵盖本节课学习的所有内容,本文认为巩固题目可以设计为:
从一深4m的井中用水桶提水,出井口后在往上提升1m,选井口处为原点,水桶竖直向上提升的路线为X轴,向上为正方向,则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最后水桶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如果选水面為坐标原点,那么水桶在水面的坐标为_______,最后水桶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_。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新授课导学案可以设计如表1所示:
3.2实验课的五步导学课堂
本文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为例,分析高中物理实验课中如何运用五步导学法。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要在物理学习中面临思维上的大跨越,也就是用矢量来反映和描述一些物理现象,而关于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就是学生首先需要接触的物理知识。对于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加速度的概念过于抽象,必须借助于相应的实验和生活感受来体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速度变化有快有慢,最终巧妙引出课题。教师为了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播放飞机、汽车和自行车的视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加速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另外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实验课中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针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本文认为学习目标应该为:第一,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第二,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一定理解,能够认识到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够熟练运用加速度的公式、符号和单位。第三,能够理解加速度属于矢量,也就是速度增加时,加速度方向会与速度方向保持一致;速度减少时,二者的方向相反。第四,能够理解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定义,能够看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并且理解加速度的意义。教师还应该在导学案中说明实验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课的主要目的和核心要求,对其中的难点也可以选择练习。
(2)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
针对实验课来说,本文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实验的过程,而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之间,对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帮助每位学生完成实验。针对本文的加速度实验而言,导学案设计应该告知学生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就是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和小车相连,由定滑轮牵引,小车运动后可以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不能记录小车运动时间和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点可以计算小车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从而做出时间图像,这样就能够分析随着时间变化,小车速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可以设置相应的空格,供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填写,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实验步骤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导学案可以设置注意事项,从而降低失误的产生。比如应该在释放小车时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电源应该在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要对人为选取的计数点和计时器打出的点相区别对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五步导学法就是将实验交给学生,不仅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实验的乐趣,还能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实验错误及时纠正,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提高自身物理素养。
(3)相互研讨,解决自己的疑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加速度是高中物理最先接触的力学实验,也是初中学生走进高中后需要发生思维转换的关键实验,所以学生在做实验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不是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这样能够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发表自己实验小组出现的问题,不同实验小组的学生可以相互探讨,比如小车为什么要在实验器材安装完毕后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如果记录和处理数据?
在制作速度——时间图像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回答,比如为什么速度——时间图像是研究运动规律最好的方法?学生可以进行相互讨论,或者借助于其他参考资料,这样就再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空间和平台来自主学习,学会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4)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精心点拨和启发引导环节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课堂训练时回归自己的实验过程,并通过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正确与否,检查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且以后进行物理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针对本次“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实验,本文认为值得教师精心点拨和启发引导的内容包括:第一,实验的步骤,这对学生综合素质考察至关重要;第二,速度——时间图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速度原理和应用。教师在进行精心点拨时,还能够将点拨与批改同时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留下更多时间和空间来巩固知识点。
(5)巩固知识点
高中物理实验课巩固知识点与新授课一致,也应该设计几道综合题,能够涵盖本节课实验的所有内容。针对本节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实验,本文认为应该设计的问题为:
两个直线运动的质点A、B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试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这一章节的实验课导学案可以设计如表2所示:
3.3习题课的五步导学课堂
(1)高中物理习题课导学案编写思路
导学案在目前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详细来说高中物理习题课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思路为:首先应该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物理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并独立解决导学案中的相关习题,而习题课自主学习就是借助于导学案这一再提,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物理习题课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以新课标为基本依据,并借助于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并不局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从而能够将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和方法呈现在导学案中。高中物理习题课导学案设计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2)高中物理习题课导学案编写要点和基本结构
为了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高中物理习题课导学案应该有一定的结构形式,根据五步导学法的定义和教学模式,本文认为高中物理习题课的导学案设计基本结构应该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导练导学、课后巩固练习等三个部分,而课堂导学导练可以分为自主学习、相互研讨、精心点拨三个小点,从而组成五個部分。
首先从课前自主学习设计环节来分析,应该是引导学生做好课堂自主学习的准备,其内容应该包括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和自我检测三个部分。知识梳理就是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或者本节习题课应该掌握的物理概念和方法,通常可以通过填空题的形式来呈现。问题探究就是根据本章或者本节学习重点来提出几个思考题,并且有一定层次性,供不同层次学生作答,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兴趣。自我检测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大约5个习题,从而能够在课前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做相应的检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
其次从课堂导练到学设计环节来分析,这是习题课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也是最能够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主要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来呈现,并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更为适应于学生学习。通常来说,高中物理习题课课堂导练的主要教学模式包括三种:第一,以巩固知识为主的习题教学,具体习题编排方式要针对学习目标来确定知识点设计,选择学生自练、互评、共评的教学模式,要选择与每个知识点对应的练习题,达到导学导练的目的。第二,以专题训练为主的习题教学,具体习题编排方式要根据课程确定的专题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最终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讨论和总结归纳。第三,以试卷讲评为主的习题教学模式,要根据试卷分析来确定课堂的讲评要点,并且要设计与核心知识点匹配的补偿练习题,学生要采用相互检查和加强训练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解决物理习题的能力。通过借鉴五步导学法,本文认为无论哪种习题课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都应该在习题前面加上思路点拨、在习题后面加上自主小结,从而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论探究,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导学导练的最后单元应该是评价环节,也就是学生的自主评价和自我检测,目的在于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当堂解决相应的问题,一般设置为10分钟左右。
最后从课后巩固练习设计环节来分析,课后作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在题目设计上要有一定层次性,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习题,一般可以设置为A、B两个层次的习题,并且所有习题都要紧紧围绕本章或者本节学习主题展开,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要求,从整体角度提升学生的物理素质;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可以在每一组题目中设置相应的参考时间。
(3)高中物理习题课导学案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以“关于功的计算”习题课为例,分析导学案的设计要点,根据五步导学法原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本文认为导学案可以设计为:
3.4复习课的五步导学课堂
高中物理复习课的导学案设计与习题课类似,而复习课往往是考察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强调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把握、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等,所以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应该更加强调知识点的巩固。本文以“磁场”单元为例,分析高中物理复习课的导学案设计案例。
本文认为可以将复习课导学案分为课程导入、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和巩固知识点等几个主要环节,而根据课程复习要求,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比如“磁现象和磁场”一章属于比较浅显的知识点,所以可以设计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并设置相应的空格,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完成,迅速进行学习状态。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是复习课极为重要的部分,可以将复习课核心知识点设置在这两个单元中,比如“磁感应强度”可以设置在自主学习单元中,“几种常见的磁场”可以设置在相互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效果,帮助各种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巩固知识点是复习课导学案的主要环节,也是将复习课课堂还给学生的具体体现,能够让学生根据课程导入、自主学生、相互讨论等环节的知识积累进行检验,从而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了解,而题目设置可以参考历年高考题。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磁场”复习课导学案可以设计为:
4课题结论总结与反思
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建立了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和复习课四种具体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反馈可以总结出,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包括:第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实现了传统角色定位的转变。教师从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教室也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而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层次交流模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思维。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五步导学法是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并实现自己知识的自我建构。学生通过五步导学法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探究物理难题的意识,并且敢于质疑和创新,对学生成长有非常大的好处。第三,五步导学法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导学案设计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需要准备很多资料和素材来设计导学案,这样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另外,学生在课堂中也能够畅所欲言,会提出更多的问题,而教师要从容面对就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在五步导学法的督促下会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通过实际运用五步导学法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主要包括:第一,教师如何在五步导学法原则下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因为五步导学法是物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结晶,教师上课时使用统一的导学案,所以教师特色无法明显体现,个性化缺失,如何能够在统一导学模式下体现教师的特色成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第二,要加强小组合作建设。通过实际运用五步导学法会发现,有些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时间一长就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提问平均化,不能总是提问固定学生,而是要照顾到所有学生,实现整体学生物理知识的提高。第三,要加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很多教师运用五步导学法后就很少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而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对物理教学至关重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另外,高中物理会有一些微观的或者学生很难想象的内容,就需要将抽象内容具体化,而借助于多媒体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
[2] 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42-44
[3] 单丽薇。“学案”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2(4):46-49
[4] 新绛中学。“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9
[5] 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4):66-69
[6] 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36-39
[7] 钱宏霞。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案教学[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6):148-150
[8] 王西宁。高中数学学案的编写与教学尝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1:51
[9] 黄彬辉。谈高中数学预习指导课学案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6:32
[10] 何彩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9
[11] 周宏桥。浅谈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学案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研,2008,20:80
[12] 高树忠刘凤玲 主编 高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3] 郎永菊。在地理教学中运用_学案_的思考[J]。教育科研,2008,24:84
[14] 杨立宇。徐宝芳,裴亚男,白瑞敏,关海霞。高中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8):93-95
[15] 刘建中,昝校。基于大学校园网的篮球课“学案”式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08,7:175
[16] 张金,陈风。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实施学案教学的设计研究[J]。内江科技,2007,8:162-163
[17] 孙宏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18] 刘秋月。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职高花卉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74-75
[19] 徐宏玲。談探究式学案的设计和运用[J]。科学教育,2002,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