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哲学思考
2019-09-10赵文力
赵文力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改革,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教育者要正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刻反思其存在的原因和危害,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开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大力支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客观需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主阵地,高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心灵家园的重任。
1传统文化的内涵
所谓的传统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断形成与积累的思想文化,具有民族特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包括风俗习惯、意识观念、文化艺术等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这与我国的地理文化和民族特性密切相关,灿烂的两河文明孕育了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与物质积淀,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多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各种文化观念在碰撞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命脉。创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饱经沧桑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中华文化受到挑战与威胁的时候,中华儿女会通过革新实现自我突破,从而不断地增强文化生命力,保持其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展现精神风貌的重要根源,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它深深地植根于过去的历史积淀上,也不断启迪着现代国人奋勇向前。现如今,传统文化的价值一直受到国家的不断挖掘,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与魅力有着深深地认同感。高校是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场所,也应该是我们传承经典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宝贵内涵,不仅有利于发扬光大我国的优秀文化,而且还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思想观念端正、文化底蕴丰富的优秀人才。
2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理论界的论者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这里,试图侧重从教育者即学校和受教育者即学生两个层面阐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从教育者的层面来看,有些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其集中表现在:一是有的理工高校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忽视包括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甚至有的高校连《中国文化概论》的选修课都没有开设,而只是开设了相类似的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二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有的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只是作为全校或专业的选修课来开设,而没有把它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范围,而且该门课开设的学时比较少,一般在24—32学时。如某省省有的高校就存在着这种情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那些对传统文化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完全可以放弃学习这门课的权利;较少的学时使任课教师无法系统地讲授内容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使授课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意教,大部分传统文化教师为兼职教师,他们讲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学生学习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三是在教学经费的投入方面,有的高校重视理工科尤其是工科,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他们往往把主要经费投入其中,而对包括传统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投入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教师從事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有的高校传统文化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课程体系改革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落后,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的认同度和兴趣。其次,从受教育者的层面来看,许多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存在着问题,这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而且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许多糟粕的东西,学习这门课不适用,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二是他们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不愿意学,认为传统文化大都是文言文,很难学明白,而且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不如学一些感兴趣的课程。三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3新时代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3.1坚持原则,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大方向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法论原则,即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精华”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深入批判其糟粕的东西。但糟粕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一点也不涉及,介绍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历史为镜子,吸取教训。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生全面认同传统文化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由量到质渐进过程,绝不能急于求成。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即客观地评价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既不能夸大又不能贬低其价值。四是坚持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学生思想实际教育、学生创新思维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教育过程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2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现如今,许多高校虽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他们显然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没有从传统文化中过多的、有系统的去汲取营养,融入到高校思想教育的工作中来,这无疑给高校的工作带来影响,效果也是大打折扣。为此,高校首先要做的便是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调整课程安排,将传统文化的一些核心理念与经验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来,甚至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纳入到学生必修课程的体系中来,也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青少年们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他们精神世界的充盈,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将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3提高认识,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和目的
提高认识就是要提高高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只有教育者真正认识到这种教育的必要性,才能真正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地位,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受教育者只有在认识上真正消除对传统文化的种种偏见,静下心来学进去,才能理解传统文化精华的真正价值。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党的十九大把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知识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4尽量实现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教育内容上的有机统一
其一,将中华传统文化适时融入高校思想教育中。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感染性强,高校的思想教育要适时将传统文化融汇到思想课堂的教学中,例如,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自强自立等正确价值观引入,教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图强精神等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具备的优秀特征,正是这些优秀的精神缔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其二,将传统文化适当运用于思想活动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思想活动,来强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举办一些校园的特色主题活动,例如,感恩主题活动、爱国主体活动等;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专家给学生开展文化讲座。通过开展这种文化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思想课程内容,而且让学生们享受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发挥了文化教育人、感化人的重要作用。其三,将传统文化融汇进大学生的实践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们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爱国教育基地等,了解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
3.5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和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制度
针对一些高校传统文化课设置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建议学校把它列入学校通识教育必修课。这样做就能使全校每位学生都能受到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克服了只有少数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弊病。同时,学校还要适当增加传统文化课的课时,使任课教师能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讲授知识,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课的内容,以弥补中小学学习的不足。为了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进行,学校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考核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负责制,制定相关的计划和方案,层层负责和落实。二是建立健全后勤保障制度,从经费和物力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如监督考核制度、激励与惩罚机制、评估机制等。
3.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目前高校当中较普遍的两种做法,一是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讲座或者选修课,二是在思政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讲座或者选修课,无疑是创设了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其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传统文化教学怎样能够做到雁过留声则是需要研究者们反复思索的一个问题。首先,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应当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认识规律来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濡染必定会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传统文化教育也应当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的常态化、连贯性的学习。其次,传统文化教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选择的。既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学期里开设涉及传统文化不同领域内容的选修课),也可以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主题讲座,还可以创建在线课程进行教学,等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进思政课当中,如果仅仅是浅层次地在思政课中讲授传统文化有关内容,这种做法极易导致浮于表面、效果甚微的后果。
3.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速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进程
针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高校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教师热爱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水平。马克思说;“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二是有计划地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教师,加速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三是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去培训、进修、出国深造,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四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师梯队,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現阶段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高校传统文化教体系的创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3-3-3.
[2]马飞.论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与内容[J].德育研究,2018,(09):49.
[3]庄龙玉,程敬华.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8):8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