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的思考

2019-09-10陈文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陈文彬

【摘要】  “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的宗旨,我国历史上,德育作为教育人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始终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现在,高中生的道德状况给高中政治教育带来不少困扰,为此,党和政府提出加强核心素养教育,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关键词】  正面教育 政治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8-086-010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最终解决的是培育什么人的问题,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还要积极地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是客观与主观,意志与行为并重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向真、向善、向美。

因此,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始终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儒家经典《大学》首创正面教育原则,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历代学者所编撰的浩如烟海德育典籍以及精心衍生出的德育读诵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无一不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孟母三迁”以务求子女通过四书五经的熏陶而成为有道德、有理想、善于思考而又明辨是非的正人君子,成为千百年来我们正面教育中的典范。

当前,我国高中生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如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隔代教育形成追求物质生活但缺乏吃苦精神;有逆反心理倾向但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互联网诱惑和不良文化辨识抵制力欠缺;多元文化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压力大以致于厌学等情绪;处世过程的自我中心等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和困扰,阻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为此,我们党早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指出教育要“立德树人”;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需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则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这将对我国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将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坚持正面教育原則?笔者谈谈以下管窥之见,与有意者共榷。

1. 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积极激发家国认同

正面教育需要以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家国意识。如针对隔代教育所形成的对父母、老师教育的抵触、逆反心理,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自古就把“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标准。“以德负天”、“春秋决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观念和事实,都表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尊老爱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传统道德观念,至今仍然是人们信奉的美德。政治生活教学中,要揭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有国才有家,才有人民当家作主。“学校道德教育不应当成为一种外部强加,它是青少年学生主动理解规约、选择价值和体验意义的过程”(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刊2004、10)。教学中教师不对学生逆反、抵触心理进行粗暴批评,坚持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家国认同、政治认同。

2. 坚持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正面教育,我们要坚持生活化教学,不回避真实的生活,力求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生活化教学是对生活事例作精心的选择,多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不是过多地展示假丑恶。

3. 在尊重信任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

贯彻正面教育原则,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中多采用表扬和激励的方法。如哲学生活教学中,我举了庄子《梦蝶》及“焉知鱼之乐”的故事,听完我的解释,有的学生说“我愿意做一只蝴蝶”, 有的学生说“我想变成一只鱼”,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对此我并不批评制止,而是进一步问“你为什么要变成蝴蝶或者一只鱼?”学生作答后,又进而问“我们可不可能变成蝴蝶或者一只鱼?”……对学生的调皮捣蛋我并不简单制止了事,而是在尊重信任学生的思想可取性中,步步深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可知论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

4. 在课堂探究活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参与意识

正面教育原则要求重视教材选取的知识、事例及探究案例教学,以此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参与的成就感。

比如,在进行“宏观调控”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把宏观调控的定义板书出来,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定义,依次推导出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第一组学生讨论认为,宏观调控不是要让经济停滞不前,而是要促进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依次对其他组同学“经济发展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就业增加会导致什么?” “收入增加会引起什么?”等等,如此剥茧抽丝,推导出以下:经济发展——就业增加——收入增加——消费增加——而经济是发展的,产品是增加的——物价稳定——币值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样,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进而懂得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可见,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德育的需要,高中政治教育完全也应该坚持正面教育;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我们才能在搞好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最终顺利完成党赋予教育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