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探究
2019-09-10王玥
王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了解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已经由传统的电视媒体、报纸杂志,转化为当下自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APP等交织的媒体融合圈。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移动数据终端的发展,为新闻资讯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也给传统电视媒体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记者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新闻人,在电视媒体转型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职业责任感,让新闻媒体工作更加接地气,从而打造出老百姓信赖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台;新闻记者;角色转型
一、大胆创新工作理念
电视新闻记者应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电视新闻媒体每一档栏目都有自己的主题,每一位新闻记者要把自己负责的栏目了解透彻,在新闻素材采集中紧扣栏目中心,既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要具备新鲜性。例如早间新闻类节目的记者,可以深入早间马路、菜市场、早点铺、地铁、公交枢纽等地点进行“采风”,真实拍摄老百姓早间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烟火气息。同时记者可以实时记录各个路口的交通情况,汇报早高峰各个路段的堵车情况,为百姓出行提供参考建议,从而体现出早间新闻节目的实用价值和亲民性。新闻记者的工作理念要向亲身体验、实地采访转变,结合当下民生热点来开展新闻采访工作,这样能让节目更符合百姓的审美,办出一档老百姓喜爱的好栏目。
二、把握时代命脉,彰显新闻记者风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笔杆子”的说法,这一说法指的是作家、新闻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笔来表达基层群众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群众利益而奔走呼喊,电视新闻类记者就在扮演“笔杆子”的角色,因此要大胆披露丑恶的社会现实,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履行好新闻媒体人的社会监督责任。例如央视每年都会举办的3·15晚会,会揭发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事件都是广大新闻记者的汗水结晶,他们巧妙伪装,化身为消费者或工人卧底到黑心作坊,获得了最真实的新闻材料,这是新时代新闻记者的责任感。新闻记者就是要把握新时代命脉,敢为人先,深入到新闻现场,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采访工作,展现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风采。笔者认为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有自身的优势,自媒体缺乏正规的审梭机构,一部分自媒体人自身价值观扭曲,传播了一些负能量,但是电视新闻记者是科班出身,责任意识强,能紧跟党的步伐,謳歌新时代社会正能量。
三、放低姿态,让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电视新闻就是新闻联播、地方新闻事件等,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很强的距离感和疏离感,这也是当下电视媒体收视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新闻媒体记者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走到百姓之间,报道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事件,这也是新闻工作服务属性的体现。例如可以开设民生帮助类栏目,接受百姓的求助信息,例如某卫视开设的一档栏目《小吴帮忙》,小吴是该栏目的记者,开设专门的求助热线,接受群众的求助信息,选取一些案件在节目中进行解决,例如针对冬季老百姓关心的室内温度不达标取暖费该不该退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求助人、小区物业、区域供热办等,为百姓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让百姓享受媒体的贴心服务。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是老百姓,制作的栏目要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需求,如果能帮助他们解决切实的困难,这样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就会节节攀升。
四、积极学习数字媒体技术,提升自身新闻素养
融媒体背景的特征之一就是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例如电视新闻后期的剪辑美化、舞台设计等。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新闻编辑技术也在进行革新,新闻报道不仅仅是文字编辑,更涉及到了视频、音频、图片的编辑,这就要求记者要熟练操作PS、Audition VIDEO、COOLEDITPRO 等专业音频软件,可以对采访视频、录音进行处理,例如消除杂音、对采访者声音进行特效处理、提升画面清晰度等,进而提升新闻素材的质量。此外,记者也要积极融入融媒体环境中,采众家之长,学习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创办电视台网络媒体平台,抓住一部分年轻观众的眼球,提升电视台节目质量。
总之,新闻记者要紧跟融媒体发展步伐,学习数字媒体技术,转变工作作风,走到百姓中间,让电视新闻更加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