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众型”文化类电视节目热播的成功因素

2019-09-10宋祎铭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众文化传承受众

宋祎铭

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小众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其热播成功因素的分析,折射出当今电视节目市场发展现状,也适时呼应了全民“文化热”这一现象。

本文利用结合分析、实例论证等方法,通过创新比较的关键词与切入角度,涉及了《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最近热播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从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原因分析。

“小众型”文化类节目成功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创新的节目形式,更在于其节目本身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文明,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使节目本身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发挥了最大的教化功能,保持了作为文化类节目该有的文化深度而不是浅浮于表面。

文化类节目的崛起是时代使然也是必然,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更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化类节目兼并新旧应运而生,也恰巧将传统文化“唤醒”于每个人心中。

关键词:小众;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文化传承;受众

一、“小众型”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小众型”电视节目是时下在众多电视节目类型中迅速发展,逐日崛起的一类电视节目类型。传统意义上的“大众”电视节目都是基于大众传播,面向广大未知的、不确定的受众而进行的节目传播形式。而所谓“小众型”节目则是有区别于主流的,独成一派或是自成体系,被少数人所了解或接受的。“大众”的概念就是范围广的、无限制、不确定的,因此诞生出多种电视节目类型来供人们选择观看。而“小众”的受众范围较窄,受众人群较少,由此其节目类型就相对较少。

随着传媒的快速发展和接受美学的出现,电视从业者逐渐明确认识到可以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将某些传统的,亦或是陈旧的题材进行翻新创造,从而来吸引明确而有限的受众,集中精神办到有专属特色的电视节目。“小众型”电视节目的崛起趋势来源于受众对于电视节目中的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及个性化色彩。文化价值回归是时代所需。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小众型”电视节目便也随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多元化改变进入人们的视野。

二、“小众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理念

1、新颖的节目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媒体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提升,媒介融合日益渗透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为了文化转型的需要,迎合大众市场不断发展多样的需求,电视媒体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传统节目模式,积极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使节目形式完成创新性的转变。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其节目利用新颖的节目形态、优质的内容制作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核,创新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引起了受众广泛的关注。节目采用两个空间的节目构成形式,使两个不同的空间与节目色调与节目情感相嵌套连接,从而可以使嘉宾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中向观众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而在节目《国家宝藏》中则采用了表演、模拟等给观众呈现出丰富的历史色彩。抛弃了以往一本正经说历史的枯燥形式,加入了情景剧演绎的概念与节目环节,每位宝藏守护人都以表演的方式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文物宝藏身上所流传的历史故事。力求做出最有文化历史底蕴的情景剧,直观生动、深入浅出地将每一件文物传奇诉说与受众,传播其节目的主要思想,趣解但不“屈解”历史,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创造性的节目理念

文化类节目具有更深刻的节目内涵和创造性的节目理念,使之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单纯的娱乐功能不同,而是加重了节目本身的科普与教育意义。例如在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中,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核基调,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其节目的创造性节目理念来自于节目本身的原创性与嘉宾选择。节目嘉宾来源多样,有斯琴高娃、冯小刚等演艺圈人士;有郑渊洁、曹文学等文学大咖;有邹市明、郎平等体育名流;当然也有许多草根大众…多样化的嘉宾设置,缩小了与受众的距离,使之更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他们不仅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更是平等于大众的普通人,他们给观众带来了感动、热泪、感慨,赋予了节目足够的魅力与创造性。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参赛者与受众能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从而唤醒更多的人对于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汉字文化的学习。使原本传统的节目主题和寓意翻新出了更具趣味性的受众体会。其节目理念是让受众能够最大程度的参与这场文字书写活动中,于是在参赛选手均为青少年的基础下,节目中还设计了由十人组成的“成人体验团”,他们与参赛选手同时书写汉字,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更进一步完善了其节目理念。同样具有创造性节目理念的还有《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播出过程中使用全媒体互动策略,实现实时多屏传播,充分调动电视机前观众与参赛选手同步答题,增加了观众对于节目的参与感。

3、“小众型”文化类电视节目热播成功對文化传承的启示

在手机电脑等智能化产品普及的现代社会,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子键盘的人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本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提笔忘字”现象也是日渐严重,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书写的掌握以及对汉字文化的学习,将文化与传承能够更好地落实于纸张上。正如时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三、“小众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语言表达特征

“小众型”文化类节目的主题都以发扬传统文化为基调,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节目用语整体偏向于文学化。不论是主持人台本或是嘉宾发言,都避免了过于口语化与日常化。使节目的文化性主题看起来不会略显单薄。

运用诗词或是文化类普及来进行节目转场也是文化类节目的用语特点之一。因为文化类节目主题性较明确,文学性语言在节目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的同时,也推动着节目的进程。一般在文化类节目中这种转场出现于节目首尾的次数偏多,能达到起承转合的受众感受,给予受众情感一个很好的起幅与落幅,为后来节目用语所要烘托的情感的通常连贯打下基础。

四、结语

“小众”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既是时代潮流之选择,又彰显当今社会文化价值回归之趋势。总体上看,其热播成功的因素不仅得益于外部的体制、经营、管理创新研究等,更离不开内在的节目本体创新形式与理念。简而言之,文化类电视节目正在被大众所熟知了解,经历漫长节目变革发展的洗礼,终究完整了其自身的节目体系的塑造。时代思想与节目潮流是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着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样也拥有着更多创新进步的空间,只要继续以合理性、平衡性的尺度去面对市场、受众、媒体等提出的挑战与风险,就能化险为夷,使“小众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在电视节目市场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有效空间。

参考文献:

[1] 高贵武,胡蝶.电视媒体的文化传承与技术(艺术)呈现——解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之道[J].新闻写作.2017(03).

[2] 陈亮.从《国家宝藏》看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6).

[3] 贾瑞欣.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创新与成功之道[J] .今传媒,2017(11)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小众文化传承受众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虽小众但可贵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吃就吃它个深刻(上)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小众之美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