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2019-09-10刘超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进步武术传承

摘  要: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必须要面对的,当今,各高校开放的武术体育课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武术体育课在学生人群中并不是很受欢迎,因此,分析武术体育课现状,提出改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根据当代武术体育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代大学生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武术;传统文化;传承;进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8-133-0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不可磨灭的辉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每个公民不能推卸的责任。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弘扬武术是弘扬中国文化一个关键的部分。如今,人们将学习武术带进了校园,武术在校园中主要靠体育课、社团的形式传播,体育课是每一所大学都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这两种形式中都能学习包含武术的体育课[1],根据近两年的调查,学校体育课中学习的武术以太极拳、三路长拳为主,也掺杂着少量的初级剑、太极剑等,根据学生们上课时学习武术的态度和期末考核时的成绩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学习武术不够积极,学习程度不够。而大学社团是依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参加,武术社团的人也偏少。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们不愿意学习武术的缘由大多都是学习内容单一、学习过程乏味、吸引力弱等。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武术本身的文化内涵。

1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从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首先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了中国武术,它是我国最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同时武术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几千年而不朽,我国的武术文化已经深深烙上了传统文化的痕迹。而且想要学好武术,掌握武术技能,就需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越是比较糟糕的环境,越要去克服,激发斗志,去获得武术技能的提高,武术的这一特点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不谋而合,传统文化讲求中庸之道和自我修身。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既注重外在的修炼,又注重自身的修养,动静结合。使学生掌握武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修炼自身的内在品质,实现高校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武术课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2.1武术课的现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大众文化非常受欢迎。在学生参与或观看大学中的迎新晚会等舞台表演时,舞台上的武术表演非常受欢迎,从学生们的掌声中可以看出:学生们还是非常喜欢武术这种传统文化,武术的技击价值、套路价值都符合学生们的审美观。虽然表演仅仅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在这几分钟内,可以看出学生们还是非常乐于学习武术的,武术在学校中的发展是很有前途的。但是,在学校开设的教武术的体育课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却普遍不高。这大概是因为学校体育课教导的武术和学生们心目中的武术相去甚远,使得学生们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同时,武术的学习需要靠大量的时间来积累,而学生们难以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自然而然就懈怠了。

2.2武术课教学重“竞技”轻“文化”

高校开设的教导武术的体育课看重“竞技”,而轻视了“文化”的教学。高校开设的体育课重在教导基本功、招式和套路,除了教武术的目的外,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培养能够参与学校间竞技比赛的学生,这就导致学校对武术的教学侧重点偏向于实际操作,从而轻视了武术文化的传播。学校对“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学校在该方面开设课程不足,甚至是没有开设理论课。这让学生们难以体会隐藏在武术中的博大传统文化。这也是导致学生们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2]。

2.3武术课教学重“大纲”轻“素质”

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武术一般只会注重教学大纲的规定,其教学形式一般为:老师领做,将动作拆分、示范,学生们照葫芦画瓢。这种教学形式就注定了教导出来的武术有形无实,难以表现出武术真正的作用。这种重“大纲”轻“素质”的教学方法违背了强身健体、传播文化的初衷,是不可取的。

3改善武术课传统文化缺失的方法

3.1明确武术课开設目的

武术教学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中各方各面无不包含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尤其是武术中“德”的教育,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因此,学校应当将武术教学进行更广泛的定义。加强对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讲解,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武术体育课教学中去。增加对武术体育课的理论教学,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3.2加强教育中的师生互动,深化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在武术教育期间,老师应加强师生互动,多与学生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更好地沿着教学计划去摸索,以此来达到改变单一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该方法主要表现为:老师不去一味地去追教学计划,上课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理解、不规范的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拥有更深的理解,更能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3.3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导,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如今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学生对武术体育课上死板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反感,因此对传统文化的教导也应随之做出改变。当代大学生主体已经由90后逐渐过渡为00后,00后对新鲜事物的追求相比于90后更加热衷,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法,将手机、Cosplay等现代新兴产物融入课堂,这样能够满足学生们的猎奇心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校在课堂教学和期末考核时,要着重加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多给学生留下思考、讨论时间,探索出一个全新的现代武术体育课教学模式。

3.4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并存

前文已经提到过,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和追求相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仍然单一地进行武术体育教学,就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程度不够。因此,将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并存,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其自觉、积极地学习,而且也能教给学生更多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3]。

4解决武术体育课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行方法

4.1将大众文化带入武术课堂,增加课堂传统文化气氛

当代大学生对于武术的印象还停留在武侠电视剧、武侠游戏等虚拟世界所营造的武侠作品中,虽然说这些虚拟的故事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武侠知识,但是,虚拟世界总之还是虚构的,难免会将大学生带入一些误区,这对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武术文化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改变大学生错误的武术观念,并且给其学习武术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环境是比较重要的。Cosplay是由真人进行的角色扮演,将Cosplay带入武术课堂,能满足学生们的猎奇心理,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学习武术知识,而且还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真实的武侠氛围,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对武术体会更深。

4.2外来文化走入课堂改善学生学习武术的现状

武术文化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崇尚武术,但是现在大学武术教学方法却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所以改变武术现状就必须先改变武术教学方法。Cosplay同样受到大学生喜爱,采用Cosplay融入课堂的方法,尤其是进行Cosplay动态表演,能够帮助大学生规范武术动作,让大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对大学生学习武术、了解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4.3大众文化走进课堂有助于传统武术器械的创新

在Cosplay动态表演中,难免会出现使用器械不足的情况,这时,除了购买器械之外,大学生还会自己积极地制作器械,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还会对武术文化带来创新、改良的机会,对武术文化、传统文化的进步有深远的影响。

5结语

在高校开设武术体育课是帮助学生学习武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与学生交流、讨论,融入深受学生欢迎的外来文化,采取互补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積极主动去学习,去自主查阅资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深远影响,而且在学生们互相讨论,自主创新的同时,还会给武术文化带来全新的因素,能有效促进武术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婷.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No.1073(02):118-119.

[2]徐飞,孙玉滨,付文礼.普通高校武术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No.61(05):84-85.

[3]方国清,杨建营.高校武术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比重的改革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中华武术(研究).2017(01):13-20+23.

作者简介:

刘超(1983.02.07—)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济南;学籍:硕士研究生;专业: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进步武术传承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