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流行文化趋势及引领机制研究

2019-09-10何鹏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校园

摘 要:高校校园流行文化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流行范围局限于高校校园内,受众主要对象是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内容具有当前社会流行文化的时间周期性和空间的广泛性,具有文化、商业和意识形态并重的三重性。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具有极强的趋同性,极为推崇个体意识,表现形式具有亲切性、真实新和娱乐性,极易唤起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认同感。

关键词:校园;流行文化;引领机制

引言

社会流行文化,即“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等,是指能够超越国界的、和各民族本土文化相碰撞相交融、被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的、具有普适性的一种文化形态。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则是社会流行文化的一条分支,是社会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内的特殊投射,折射的是整个社会流行文化世界。

一、高校校园流行文化趋势

(一)文化语境全球化

中西交融的文化全球化是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催化剂。全球化是一个多维的,以经济为基础,以信息为纽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在内,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渗透性与融合新不断加强,一致性不断增长的动态历史过程。世界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并且有其固有的生命力和排外性。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视野得以打开,文化多样性得以逐步得到解放。“吸收融合外来有益文化成果,往往是本民族文化加速发展的催化剂。”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从一个区域传播到另外一个区域、从一个群体渗透到另外一个群体不再是以传统的、单一的、人工性的途径和方式,而是以电子脉冲的形式,颠覆性、爆发式地实现了文化产品全球同时间的流传和交融。改革开放以后,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在对外来文化的接纳程度上体现了越来越多的包容性,各式新颖的多元文化产品比较轻易地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中。大学生们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足不出户”而“坐拥天下事”。他们可以与世界各地同步欣赏各式流行文化,无论是政治新闻、娱乐节目,或者是体育比赛、科技信息,或者是世界知名大学的公开课,他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大学生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由于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很容易接受流行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他们将全球流行文化内化和外化,有意或无意将之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中,中西交融的文化全球化“随风潜入夜”,无形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催生剂。

(二)自我价值外显化

大学生追求个性解放的心理需要是校园流行文化的强化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沃特认为个性是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的综合。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郝斌认为个性是人类个体思想、价值观、情绪、信念、行为等等的总和。个性可以区别于其他人行为的一种内在属性和外在表现出来的差异。个性解放,强调的是把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的束缚与限制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凸显个体人格,自由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才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邓小平理论是新时代个性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人的个性解放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开始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独立意识增强,喜欢与他人进行或明或暗的比较。他们非常渴望宽松的教育环境,渴望新鲜的知识,渴望有更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能力明显发展,大脑思维活跃,向往个性教育,对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感兴趣。他们的个性比以往时代的大学生更加奔放,更积极地寻求可以表达自我的舞台和属于他们的话语权。他们苦苦追寻适合自己的精神皈依的家園,他们要的就是自我价值的彰显,而不是碌碌无为陷入茫茫尘世。他们需要的是轻松活泼、时尚前卫的表达方式,他们不要刻板死寂的沉沦。大学生这些特定的心理需要成为了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强化剂。

(三)文化传播媒体趋同化

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给高校校园流行文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而来,也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随着全球互联网以及数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了。它推动了社会传播方式的质的飞跃,促进了文化生产方式的发展。数字电视、手机媒体、微信、微博、各种即时软件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也充斥着大学生们的生活。很多大学生都表示:醒来就要找到手机,睡觉前也舍不得放下手机。新媒体俨然已经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学生们将自由和开放的新媒体作为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他们是网民中的大多数,他们在新媒体的使用中最积极、最活跃。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媒体使得各种文化资源成几何式迅速传播,来源于各种渠道的信息像原子弹一样爆炸。由此可见,新媒体是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最新最便捷的传播载体,也为高校校园流行文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

二、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引领机制

(一)坚持主旋律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首先,存同求异,尊重个性,包容多样。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尊重流行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包容校园流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营造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促进师生长期双向互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流行文化,必须打破教师单向指导或管理的瓶颈,实现师生交流对话和良性互动,使教育者了解不同学生对流行文化的态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目标。

(二)贴合时代特征,创新引导的载体与方法

网络、手机等不仅是当代校园流行文化传播的技术支撑与文化载体,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传播工具。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创新引导校园流行文化的载体建设,尤其是网络文化建设。首先,科学利用新载体,占领大学生文化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构筑网络思想教育高地,引领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其次,培养大学生利用载体传播流行文化的道德素养,通过设置传播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举办媒介素养学术论坛和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媒介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大学生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理性参与校园流行文化传播;最后,创新教育方式,如开通教师微信、微博,利用网络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及时展开师生间思想交流,准确、快速地获取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三)完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滋生并引导着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体现出大学生对价值的理解与创造,以及对大学精神的追求与崇拜,因此,需要完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健康发展。首先,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的批判,净化网络环境和手机信息环境,抵制低俗的不良信息,同时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座谈研讨、文明班级评比、参观考察等活动,充分发挥党校、团委、学校社团等组织的文化建设作用,积极营造主题鲜明的、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文化环境。

三、结束语

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自身变化、发展规律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代大背景和语境之下,符合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内容不断充实和丰富,传播媒介不断改进和多样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宪.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培育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4):94-96.

[2]徐仙君.大学生流行文化教育导向机制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80.

[3]张玉龙.校园流行文化趋势及其引领新机制探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4,(4):60-62.

作者简介:何鹏,女,汉族,1983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流行文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探析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