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分析

2019-09-10刘依帆

美与时代·上 2019年8期

摘  要:“汉字与容器”是一套关于南京工业大学文化衍生品的视觉设计,包含容器设计、招贴设计、文字设计、包装设计等。课题结合视觉设计专业特点,经由设计概念形成到草图设计直至三维建模的设计过程,并结合玻璃工艺及木质包装等实验,着力探究汉字、立体形态以及各种材质结合的可能性与方法。

关键词:汉字设计;容器设计;玻璃工艺;古法琉璃

“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是以平面设计和容器设计相结合的一套文化衍生品设计。希望能通过玻璃容器,寄情于物,表达出对母校深厚的情感。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将平面视觉元素向三维空间延伸。在如今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的年代,希望可以通过作品使受众感受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感受到由之产生的视觉语境所传达的情感。

一、“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前期准备

(一)选题来源

本次设计围绕校园文化衍生品设计展开。重点与难点首先在于汉字、容器与材质三者之间的融合。之所以选择容器设计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作为南工大的一员,笔者认为有必要也有责任对学校文化进行视觉推广;其次,每次去喝咖啡的时候,服务员端上来的咖啡杯下面都会有一张纸垫或者是有一个托盘,咖啡喝完时,纸垫或托盘上都会留下些许咖啡渍,这些咖啡渍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印记,如果对这种印记加以控制和约束,将会获得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视觉符号,并传达相应的图形意义。这也正是本设计的出发点与意义所在。此外,在材质的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不同材质的实验,选定两种左右的材质予以表达,并期望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初步设想在三个杯子的底部分别设计“南”“工”“大”的字样,并由之形成杯子的造型。

(二)选题的背景与现状

本次设计的杯底设计跟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有相似之处,杯底留章,延续了古老的传统。活字印刷术早在北宋时期就已被发明出来。自从汉代发明纸之后,书写的材料已经比之前的甲骨、简牍、金石便宜得多了,但是人工抄写的费用还是很高,且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一开始发明的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并进行刻板。但是雕版印刷术还是存在很多缺点:第一,刻版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浪费大量的板料;第二,大量的板在用过一次后存放成了很大的问题;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后来北宋的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反复试验后,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从此便开始了排版印刷,这是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玻璃容器在我国历史悠久,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机器已经越来越取代传统手工艺的位置,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逐渐拉大了人与器物的距离,反映在设计上,是人性关怀不够,器物上的图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造成了不和谐的感觉。机器化大生产下的玻璃容器虽然加工便利了,但是却丢失了人们对手工艺的情感,这种手工技艺传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日用玻璃器物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品,相比塑料与金属显得更加安全卫生,而且易于清洗。据调研,南工大目前的文化衍生品并没有形成体系,常见的有本子、笔、杯子、袋子等一些传统的东西,这些衍生品大多只是单纯地印上了学校的logo,并没有成套的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明信片、小工艺品等都是出自一些学生机构,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设计管理,呈现出的成品大多做工粗糙,视觉形象混乱,缺乏南工大特有的视觉符号。

(三)选题相关概念

文化衍生品,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周边产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形成文化衍生物的外在表达形式。文化衍生品,包括子衍生物、母体、衍生者(创造者)。文化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复杂,且不断有新的衍生产品出现。

古法琉璃,属于琉璃的一种,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琉璃的颜色相较玻璃而言更为丰富,质感更为细腻,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造。

(四)选题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本套设计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了解校内外以及市场上的文化衍生品的现状、种类、表现方式等,通过调研走访,明确了解南京工业大学的视觉特征与历史脉络。

2.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及走访,深入体会南工大的人文特质,从中梳理出学校的视觉印象;调研适合批量生产的产品制作工艺,为设计选择适合的材质及工艺。这方面的调研将对设计本身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

3.材料实验法

在确定材质的情况下,根据设计要求对材料特性进行实验,从材质特性判断设计的合理性。

4.归纳总结法

對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适合于本次设计的视觉意向。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设定从建模直至成稿的设计过程。

二、“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报告

一直以来,笔者都很喜欢杯子,尤其是玻璃材质的,自己家里收集了很多款式的玻璃杯。喜欢杯子,喜欢不同杯子带来的不同手感;喜欢用合适的杯子喝合适的饮品的感觉;喜欢杯子的含义“一杯子”“一辈子”。这也是本次设计的初衷之一。以容器与汉字的融合为主题进行设计源于爱好,更寄托了对母校的情感。将不同的材质运用在设计中,也是在上述原因的基础上,希望能表达出“和谐”的深层含义。

(一)调研报告

1.南工大特征调研

南京工业大学有着百年历史,从最初的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到今天的南京工业大学,经历了数次变革,也因此打上了独特的印记。调研围绕学校的历史与人文特征展开,主要包括色彩、建筑、地形地貌、校史等方面。如果一定要选一种颜色来代表南工大,那一定是校徽的颜色,南工大蓝。蓝色是大海的象征,代表着沉着稳重以及博大的胸怀,这正与南工大的形象完全符合。校园里到处都可见到南工大蓝:校内导视牌、校园巴士的车身、各院系的旗帜以及上课时拿的笔记本都有南工大蓝的痕迹。除了颜色,南工大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其建筑了。校园中有着很多代表性的建筑,如水塔、音乐台、沉毅广场等。高高的水塔耸立在象山之上,学校周边方圆百里之外就可以看到。学校于近日明确了“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这对校园文化衍生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文化衍生品在数量上比较少,大多是在会议或活动前由相关部门牵头临时制作,项目也大多不具有特殊性,如明信片、马克杯、盘子之类。在设计手法上,这些衍生品形式相对单一,多数都是把学校的建筑用手绘的方式印上去,再印上Logo,再进行简易纸质包装,这样的衍生品很难与学校的建设目的相匹配。综上所述,制作一套设计精美,包装大方得体,又极具南工大特有内涵的文化衍生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南工大迈向新台阶的要求。

2.字体设计调研

一说到南工大的字体,一定会想到校门口刻在石碑上大大的几个繁体“南京工业大学”,据说这是毛主席的字,通常称之为“毛体字”。这个字体是手写字体,而且是书法的感觉。工大的各种书刊文件上运用的字体都是属于常规字体,如宋体、仿宋、黑体等。南工大在文化衍生品方面几乎没有对文字进行设计运用的,所以这里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设计创造。

3.材质调研

设计之初,笔者设想过用陶瓷、金属、琉璃来表现,基于笔者已经设计出3d模型,想要得到精确的造型需要通过翻模的方法,所以这里我就不能选择金属。在陶瓷和琉璃之间我最终选择琉璃,一是基于个人对琉璃的喜好,二是南工大是一所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很多专业都涉及到化学试剂和容器,这些多采用玻璃,琉璃属于玻璃的一种,所以在这里采用琉璃,还希望与南工大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

4.形式调研

目前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文化衍生品,代表性也特别强,但是就南工大的文化衍生品来说,形式过于单一,没有体现南工大特点,文化气息不够强烈,这样的衍生品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可以用的,所以我们要设计的是只有南工大可以用的衍生品。

(二)玻璃容器制作过程

1.草图设计

当开始决定设计制作这套玻璃容器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地画草图了。这次设计的主要概念是希望杯底留章,所以杯底的文字是首先着手设计的。杯底的文字要好看,但又不能过于复杂,要适合盖印,又要能通过放大、抬升的方法生成合理的模型。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出了第一张杯底文字的效果图。杯口的形状笔者希望是圆形的,杯子整体上是一个向上变大的效果(如图1)。根据杯子的不同功能,笔者打算设计两套容量不同的杯子,小号是小浅口,作为白酒杯;大号的深一些,作为咖啡杯。

2.电脑建模

根据设计好的草图,在犀牛软件里建模,分别确定两套容器的直径、高度、容量、壁厚、杯口倒角弧度,并确保符合制作工艺的要求,大号直径8.36cm、高度7.52cm;小号直径5.59cm、高度5.2cm(如图2、图3)。

3.3D打印

模型制作完成后,开始考虑结合玻璃工艺,生成实物作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实物模型。在不考虑材质的情况下,将模型做出实物有很多选择,例如用油泥捏出来或是用毛毡缝制出来,但是这两个方法做出来的模型都不能够很精确地表现出两套杯子,所以最终选择了3D打印的方法,采用最光滑的树脂材质打印(如图4)。

4.硅胶模翻蜡模

玻璃容器的制作是在南京艺术学院的玻璃工作室完成的。将3D打印出来的树脂模型拿到工作室,首先将树脂的模型进行打磨,虽然在3D打印中树脂材质已经是最光滑的了,但是在上料的过程中还是会稍留下些上料的痕迹。将打磨好的树脂模型固定在油泥上,下面做一个小圆台(如图5),这是后面烧制的时候放玻璃用的。之后将固定好的树脂模型分别放在KT板上,并用KT板围成一个去顶的密封圆柱。之后需要调制硅胶,硅胶在没有加固化剂的状态下是不会干的,所以为了能让它尽快干,要加入适量的固化剂调匀再倒入圆柱内(硅胶的克数*0.11=固化剂的克数)。12小時左右硅胶便可干透,然后把KT板拆去,用小刀稍微修整硅胶,切去多余部分,再将硅胶整齐地切开一口,将里面的树脂模型和油泥拿出便成功翻出硅胶模(如图6)。

然后,我们要利用硅胶模翻蜡模,用胶带将硅胶圆柱周围裹好,把蜡化成液体,倒入圆柱内,等待4小时左右蜡便可固定成型,撕开胶带将蜡小心取出,便成功翻出蜡模(见图7)。

5.石膏模制作

制作好的蜡模需打磨一下,使其光滑。然后六个一组摆在板上,用挡板围好。边缘地方再用泥巴固定好,以防倒入石膏浆的时候会漏出。接着,便要调制石膏浆,将水和石膏的比例以4:1调配,搅拌均匀倒入围好的挡板内(如图8),等待30分钟左右,石膏便可凝固。最后,撤掉挡板,将含有蜡模的石膏体放入蒸蜡机,高温下蜡便会流出,待完全流出,便成功翻出石膏模。

6.烧制

进入烧制阶段已经离成功不远了。用水测量计算出每个容器所需多少玻璃,称好玻璃,敲碎放在石膏上面,便可进窑烧制(如图9)。整个烧制过程再加上冷却的时间,大概需要4天。4天后取出石膏,将石膏小心敲开,便可拿出容器了。

7.切割打磨

烧制出来的玻璃是带底部圆台的,所以需要将底部切割掉,再用雕刻机将玻璃表面多余的玻璃雕掉。最后要做成磨砂的效果,将容器拿去整体喷砂。底部凹下去的文字也会用喷砂的方法完成,这样就完成了本套玻璃容器的制作了(如图10)。

(三)Logo设计

因为本套设计是将汉字与容器紧密结合,所以logo的设计方向是文字型logo。徐冰和他著名的《天书》系列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起初的想法是想对“汉”“字”“容”“器”这四个字进行设计,通过构成结构的方法做出了第一张设计图(如图11),但是效果并不满意,感觉整体太过松散,文字组合形成新的文字也不够好看。于是继续研究徐冰的作品,在看了大量的资料以后,想换一个思路出发,不从汉字本身出发去设计新的字,而是从英文字出发。笔者选择了两个单词去表达我的主题“WORD”和“GLASS”,通过将每一个英文字母都转换成一个创新的汉字笔画,然后再去设计成新的汉字(如图12)。为了使logo更有韵味,我把自己的英文名“ALBEE LIU”通过同样的方法设计成了一个印章的感觉,再设计两行说明性的文字,最后进行整合设计排版,确定了最终的定稿。

(四)包装设计

因为本套设计的产品是玻璃容器,所以在做包装的时候,要考虑到包装所用的材质是否可以承受玻璃的重量,经过试验研究,最终决定用颜色较浅、性价比较高的樟木作为包装的主材料,再加上与纸张的配合设计好尺寸和盒形,打样制成成品(如图13)。手提袋采用与包装一样的纸张,纸张厚100g,延续内包装的风格,根据不同的盒型大小设计不一样的纸袋尺寸。

(五)周边产品设计

木牌挂件设计:笔者选用了较为细腻的风车木,用精雕机把logo上的文字部分精雕上去,再穿上挂件绳,就是一件很精致的小挂件(如图14)。印章设计:为了增加这套设计的趣味性,专门设计了一款印章,上面包含logo和一些基本信息,这样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盖上印章,亦可以起着名片的效果(如图15)。笔记本设计:封面采用星幻纸,印上logo,骑马钉装,便是一套简约的笔记本(如图16)。

三、结语

整个“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历时6个月,其中有2个月在南京艺术学院玻璃工作室制作玻璃容器,经过导师指导后一次次地修正思路,不断完善创作。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并不是一项快捷的设计,特别是概念的形成与材质的选择。本次设计中大部分涉及玻璃容器的设计,对它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为了保证这次设计的质量,在玻璃制作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笔者亲手完成。玻璃的烧制是存在失败率的,不能百分百保证每一个玻璃都能完整烧出,所以还需要二次烧制。打磨更是一件考验心理素质的事,稍有不慎,这个杯子就是瑕疵品了。

平面设计部分整体风格的确定,源于材质与造型自然流露的视觉感受,简洁大方,最后的成品也很体现质感。本次设计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尚存遗憾,做出的琉璃中有些还存在小气泡,影响美观。在木盒包装方面,没有把雕刻艺术融入在里面也是一个遗憾。如果有机会能再做一次琉璃,我会在制作过程中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操作,降低琉璃中的杂质。

参考文献:

[1]赵培生.容器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7.

[2]原研哉.白[M].纪江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原川.汉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郝建英.容器造型与模型制作[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5]杨菁.瑞安东源——再现木活字印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7]原研哉.请偷走海报!+3[M].陈宝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8]李正安.陶瓷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9]考斯特.建筑设计师材料语言:玻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0]日本奥博斯科编辑部,编著.配色设计原理[M].暴凤明,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11]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良品计画株式会社.无印良品[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苏静.知日·设计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14]est Virginia Museum of American Glas.L.G.WRIGHT GLASS [M].Schiffer Publishing Ltd,2003.

作者簡介:刘依帆,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