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19-09-10顾黄燕
顾黄燕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老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本就不太成熟,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的更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主要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的实施,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因此,本文主要谈谈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现存的教学问题,道德与法治知识本就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做学习的主人,以此革除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构建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下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二是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 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1 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说素质教育在如今的教学中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的巨大,在现如今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有很多老师不够重视道德与法治,导致学生也不甚了解道德与法治,日常的教学也只是应付期末考试,学生根本学习不到重要的知识,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极难展开;那么,为了解决这一教学现状,就需要从本质入手,新课标改革的目的就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致力于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2 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我国现如今的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农村条件本就比城市要差很多,所以导致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太大的热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够传授给学生浅显的表面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不到深层次的知识含义,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所以,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提供给老师学习的机会,都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也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2 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1 导入生活化案例
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拉进学生与道德与法治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其中导入生活化案例就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导入适宜的生活化案例,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化案例的导入就是一个切入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导入生活化案例,导入学生身边的案例,比如“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每次值日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负责,从来没有犯过错误,而且这位同学的衣着也非常的整洁,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那么,同学们知道我说的是谁吗?”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快速的进入到课堂中去,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2 创设生活化情境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体验,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深层含义,其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依据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理解与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道德与法治”现象,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上学路上》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路标的图片,让学生可以遵守交通法规,那么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闯红灯现象”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是非对错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实施生活化评价
对于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而言,老师要明確其对学生的重要性,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是最为关键的时期,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对学生实施生活化评价,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表现自我,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评价也要具备多元化和层次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对学生实施生活化的评价,由于这一节内容的主要内容是环境保护,那么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就非常的重要,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指出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也要鼓励表扬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比如“某同学用水比较浪费,但这位同学从来没有乱扔过垃圾,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效的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就需要老师及时改革现如今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拥有正确的法治意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俊江.漫谈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2018.
[2] 张梓华.新时代背景下部编《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8.
[3] 赵满.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明日,2017(32).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惠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