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初 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2019-09-10叶继生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叶继生

摘 要:义务教育事关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之命运,民族之未来。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义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科学地引导,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文章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当下初中生矛盾心理的表现,提出了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同时指明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突出德育实效的关键途径。

从当下的现状看来,初中是青少年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在自我意识、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等方面存在多样的矛盾心理,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导者,全面负责班级成员的思想、心理、学业、体育和劳动等方面,引领班级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有部分班主任受过去落后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没有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理念,依然重文化,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实施不力,亟需所有初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研究和主动实施。

二、当前初中生矛盾心理的表现

(一)美好愿景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向往。他们幻想着将来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成为科学家、作家、企业家、领导、医生等等,不辜负青春,不辜负亲人和老师。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怕苦畏难,毫无斗志,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面对困难和挫折束手无策,他们向往的只是实现梦想后的光鲜和荣耀,而对实现梦想的过程认识不够,心理准备不够,形成了成才的美好愿景与厌学怕苦心理之间的矛盾。

(二)享乐主义与劳动观念缺乏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富裕家庭、小康家庭已成为普遍现象。随之一些家长不切实际地宠孩子,富养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初中生身上的零花钱多起来了,花钱不计较,开始娇生惯养,热衷于享乐,甚至玩物丧志。班上好多学生穿的都是名牌中的名牌,而普通名牌很少选择。很多学生总是这样跟父母说的,别的同学用的都是好牌子,如果我不用就是落伍,会被人看不起的。但这些同学中有很多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对劳动的态度是消极的,甚至是厌恶的,认为享受是天生的,是理所当然的,对劳动创造幸福缺乏深刻的认识。

(三)渴望尊重与闭锁心理的矛盾

初中学生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点就是爱面子,有强烈的自尊心。他們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关注自己是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在乎自己在群体中的存在感。由于内心世界不断丰富复杂,他们开始不愿意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心理逐步呈现为闭锁性,很多心里话不愿意与家长说,很多事不愿意让老师知道,房门爱关上,抽屉爱上锁。久而久之,家长和老师感到不懂他们的心,与他们之间产生了距离感,这种局面不利于教育管理,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四)独立意识与依赖思想的矛盾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年龄和身高的逐步增长,初中生的心理方面也在随之发展成熟,他们的生理变化带给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身体内充满着能量,拥有着充沛的精力、开放的思维,对未来富有强烈的幻想,感觉生活中无所不能,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对大人的要求有反抗情绪,甚至出现顶撞家长、老师的现象。但是,初中生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大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有所不一样,童年的依赖更多是在生活上、情感上的,初中阶段的依赖则变现为希望从成年人那里得到精神上的支持、理解和关爱。

(五)视野扩大与鉴别力不强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信息交流日趋快捷,电脑、手机、电视、电影等信息工具被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生处于现代化的环境里,视野开阔,耳濡目染,认识空间、交往空间和思维空间得到了很大的开拓,从网上交友、流行服装、影视明星、历史地理、世界和平与发展、宇宙的奥秘等等,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但由于他们认识能力不足,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缺乏正确的鉴别方法,对待客观事物认识偏狭,不能明辨是非,容易被表面现象和感情因素所迷惑,在这些不确定条件下,一些不健康、偏执的思想意识会渗透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三、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

现在的学生代表着时代,代表着未来,班主任要想引领好他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丰富新内涵,尤其要不断学习心理学。平时多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们的思想,搞清楚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他们成长的呵护。学生出现了小过错,班主任不要简单化处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奉劝年轻的教师,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错误的。”班主任工作要有预见性,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主任要学的心理学知识,一般是教育心理学。我认为,再学点生理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之中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说过:“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班主任的出色主要体现在班级的日常管理方面。作为一名班主任,而且是初中的班主任,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涉及众多方面,很琐碎,很繁杂,诸如班级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家校交流等方面,面对着一件又一件待处理的事情,面对着学生身上发生的各种琐事,有时候颇感劳累与无奈。班主任要管好、教育好学生,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运用心理学管理教育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疏导学生发生的问题,提高班主任管理的科学性。日常管理中,需要我们拓展对班级团体动力学的思考视角,如作业抄袭、乱扔垃圾、卫生值日马虎等,从常规的宏观角度来思考,一般会归纳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不强,但是每个小集体不是1+1等于2,绝对是1+1大于2,这个大于对班级建设和个人成长有什么影响,这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开拓思维。心理学会从另外一个视角给我们答案,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与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心田

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思想,都有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他们从老师这儿不仅想得到知识,更想得到友情、宽容和爱。如果学生畏惧、拒绝老师,那师生间的教育过程一定是不顺利的,效果也一定是打折扣的。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培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平等相待,善于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那很多教育过程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否则事与愿违。当然,师生间的朋友关系并非意味着对学生纵容和放任,宽严相济,恰到好处,一分严格,九分感情,定能奏出和谐乐章。敞开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形成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基础,假如把学校教育比喻成阳光雨露,那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一片沃土。《意见》里面明确要求,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因此,学校应该担负起家校共建的主要责任,进一步完善家校共建的制度,制定家校合作教育的章程,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多样、直接、有效的沟通平台,家校共撑一把呵护孩子成长的大傘。

(五)关注社会影响,营造成长氛围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时代的未来。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学生身在其中,必然受到深刻的影响,社会文化、社会环境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发展,决定着学生的未来。2018年9月26日人民网发表《把办好学视为天大的事》评论文章说道:“天大的事,也就是最大、最重要、最主要的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社会关心教育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要切实担负起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责任,不折不扣给孩子们提供各类保障政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只有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全方位支持教育,才能培养好一代新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四、结语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新时代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面向全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班主任切实担负起培育学生的德育责任,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通力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保驾护航,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翠,赵顺英,高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心理探索,2017(15).

[2]吴海强.新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8(03).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