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1)

2019-09-10罗尤胜

新教育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施学习小组合作

罗尤胜

摘要:小组合作模式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手段,合作能够让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思维的碰撞衍生智慧的火花,数学合作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展开问题的思辨,这种形式下,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启蒙,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小学时期教师应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夯实数学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合作方法,构建合力突破数学的难点,集思广益的构建数学逻辑空间,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小学数学做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在数学的问题互动中,学生由于认知浅薄,容易走进认知的误区,小学数学中出现的错误率相对其他学科来说也是较高的,通过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各自提出意见,可以在小组内部消弭数学的错误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化解问题的乐趣,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有表现的机会,他们能够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而通过合作消除疑难杂问,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小学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合作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合作中,学生原本较为被动的学习习惯被打破,他们自然的参与到合作中来,并形成了主体意识,合作有着明确的目标,学生们依托数学旧知识,产生新的想法,传统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大量的灌输给学生知识信息,导致学生消化能力不足,累积了诸多的困惑,合作正可以将学生们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化解心中的疑问,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应对问题,并产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互动中,学生尽情的发散思维,灵活化的将数学的问题分解整合,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遇到难懂的数学问题,经过合作讨论可以轻易化解,尤其在课后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学生们之间可以合作互相帮助,形成合作意识与互助的精神,教师应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然后围绕同一个问题形成统一的回答,这个过程就是互相合作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之间会形成合作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合理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对本班的学生情况有清晰、全面的了解,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性别等因素,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小组进行划分。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小组之间势必会存在一些差异,教师不能保证每个组都是相同的,但是要尽量保证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均衡分布。并且,每个组之内都要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保证小组的正常交流与运转。合理分组能够使学生在组内进行友好合作,组间发展良性竞争,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差距,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使学生的长处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差的学生会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得到迅速成长与提高,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因为向他人提供帮助而心情愉快,想要学习更多知识丰富自己。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而忽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技能之外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不良后果。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但要督促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各项数学技能,还要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思想主张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人为本,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索。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学工作才算是落到实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平台,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建立健全小组间的评比机制

为了增强小组之间和凝聚力和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建立健全小组的评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老师通过小组间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老师可以让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组间竞赛,组员可以在下面为参加比赛的学生出谋划策,这可以提高小组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带上具体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明了地看出图形的三视图究竟是如何得到的,因为在课堂上让每一名学生上前参观图形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小组中选出代表进行观察再给组员进行讲解,这样每组的学生都可以对图形有直观的感受,这有利于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大的总结,并且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在期末综合小组的总成绩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这可以激励小组内成员的学习热情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并确保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而不是只是进行小组分配,走一个形式而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多地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通过合作了解其他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改变自己认知的单一性,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更是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钱芳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5(32).

[2]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

[3]谢复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21) .

[4]张朴.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猜你喜欢

实施学习小组合作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作文评改“五步曲”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