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历史教学中学生理性精神培育的研究

2019-09-10辜满兴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

辜满兴

摘 要:理性精神,就是人不受感情因素的影响,追求真理正义、崇尚科学知识、实事求是看待事物、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理性是人的一种能力,高级的认知判断和思维辨析能力。理性精神是一种睿智的思想,是理性能力增强和稳定并升华而形成的健康上进、执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本文就针对高一历史教学中如何培训学生理性精神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一历史教学;学生理性精神;培育策略

引言:中国古时候还没有“理性”这个词,但是,中国历史始终贯穿着理性精神。中国传统观念中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步伐不曾停息,高一学生正是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不可缺少理性的精神和价值体系。

一、培育理性精神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

历史是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学习历史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理性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1]。

(一)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进程

人类需要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性精神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人类历史的发展又孕育了理性精神。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理性的光芒无处不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古希腊人执着追求真理的心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面对社会的冷静思考,是祖先对百姓的疾苦的重视。“人的理性是万物的尺度。”学生了解历史进程,就会从中学会思考,掌握处世的原则,受到理性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二)培养学生追求历史真相

常言说得好,历史教给人们真相和理性。世界没有真相就无法确定真理的存在。美国总统林肯说过:让人民知道真相,国家就会安全。历史的真相尤其重要。历史就是记录真实发生的事实,指导人们在现实中规避风险,理性和谐地生活。真相不能篡改,历史必须真实。培养学生追求历史真相,是历史教学永恒的任务和责任,引导学生追求历史真相的过程,就是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实践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理性[2]。

(三)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

纯客观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是人记录下来再整理出来的资料,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人的看法和评价也不同,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是,学习历史依然应该坚持客观认识历史的态度。历史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在具体条件下对历史进行考察,从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要以客观的眼光认识历史,以理性的态度评价历史人物、事件。

二、如何在历史教學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历史学科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哲理,是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深厚土壤。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资料、素材非常丰富。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的冷静和隐忍心理

学习历史绝不能依靠简单的记忆,历史事实丰富繁杂,不是谁的记忆能够承载得下的。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相关的背景,逐渐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对照现实,不冲动、不盲从,理性对待眼前事、身边人。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冷静和隐忍心理,坚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对历史人物要从多方面去评判,要充分认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特定性,这才是理性认识历史的正确态度。

(二)提高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讲历史故事,而是要客观地评价历史,不能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传声器和储藏室,而是要从历史知识中获取经验,总结教训,指导现实。学习历史的方法不难掌握,难的是如何做到准确判断和客观分析。历史是极其严肃的一门人文学科,讲求用证据说话。在历史考试中,材料分析题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题型,这种题型体现了历史学科重证据的特点,要求答题必须论从史出,有理有据,不可信口开河。教师给学生训练材料分析题时,一定要培养学生先对材料做出判断,然后再进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是理性精神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思维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史以来,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因此,学习历史就不能没有怀疑和批判。缺乏质疑精神就不会有创新,缺乏批判精神就不会有进步。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遗产。教师要培养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和习惯认识和分析历史,学会应用历史指导现实的能力。历史课堂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勇敢地怀疑,睿智地批判,不要担心说错[2]。

(四)培养学生的包容和反思智慧

历史是对过去的社会实践的集体的记忆,上下百万年朝代更迭,纵横八万里风起云涌,包罗万象。学习历史能让人胸襟广阔,能培养人的理性和智慧,使人懂得包容和反思。包容之心对待他人,反思自己日趋提高,二者互为关照,体现着人的胸怀。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理解历史事件,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人类历史创造的文明成果。培养学生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而骄傲和自豪,也要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中吸收知识、丰富自己。要培养学生敢于肯定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要勇于反思当前依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学会包容与反思。无论个人,还是国家,能有包容的胸怀,懂得反思反省,就会健康发展,不断强大。

结束语

不管是回望曾经的历史,还是面向美好的未来,唯有理性地认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走上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对理性的追求与坚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加强高一历史教学中学生理性精神的培育,正是新时期赋予历史教学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赖连凤.提升高一历史教学效果之我观[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杜少卿.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探研[J].成才之路,2016,35:22.

[3]李柱山.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略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8:48.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
小学语文德育、智育、美育教学策略研究
慕课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研究
微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初探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基于旅游认知度调查的青少年群体旅游市场培育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学生词语审美培育教学探析
人文精神,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