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初探

2017-02-21陈静蒋丹李巧玲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关键词:微媒体培育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陈静+蒋丹+李巧玲

摘    要: 在微媒体盛行的新环境下,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命题。调研微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践行程度,为微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微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策略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已经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微媒体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舆论载体之一,其舆论传播有着独特规律,科学合理发挥微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将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进行一系列相关研究提出了培养理论,其观点主要是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3]。大学生群体是微媒体的主要应用人群,大学阶段是性格和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这种微媒体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微媒体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程度,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如何在微媒体语境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教育者面前至关重要的命题。

2016年6月至2016年7月,课题组就微媒体的使用情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等问题发放电子问卷进行了调研,共回收942份问卷,本次问卷发放主要针对高校大学生:样本性别涵盖男(41.72%)和女(58.28%);民族涉及汉族(86.94%)和少数民族(13.06%);学生生源地区覆盖全国各地的一线城市(41.93%)、中等城市(14.12%)、县城(19.11%)、村镇(24.84%);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主要以本科(88.22%)为主,所学专业学科门类涵盖管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等,符合人口统计学意义及课题研究要求。调查问卷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具体使用状况和心理认识两个方面展开三大部分调研,即基本情况、微媒体使用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其中第二部分从使用现状及影响两个维度调研,第三部分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践行及对目前培育状况的看法四个维度开展调研。

一、微媒体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调研

微媒体的使用情况。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高达58.49%,其中,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使用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主要社交工具,微信使用率高达87.47%,微博使用率高达68.37%。微媒体使用频率高,在线时间长,学生活动通知、相互联络、情感交流、精彩分享等都离不开微信和微博。19.21%的同学随时查看微媒体更新动态,每天使用時长超过6小时,每天使用微媒体2小时以上的学生高达81.21%。从以上数据看,微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很高,几乎成了大学生必备的交流工具,因此,微媒体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社会交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微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在微特征的网络世界中,其虚拟性及收发讯息的便捷性鼓励了学生个性化精神的张扬及自主情感的表达,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及主体意识,39.17%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经常通过微媒体发表观点,并经常互动,对于微媒体上的精彩内容,40%的学生表示会发表评论并转发分享,无论发表观点抑或分享转发视频图片等都可能提高关注度,满足其参与需求,进而使其获得存在感、成就感或自豪感。微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积极影响:62.21%的同学认为微媒体使得获取资讯更方便、可靠快捷;57.11%的学生认为微媒体有利于沟通、广结好友;53.72%的学生认为知识面拓宽、接触面扩展,有利于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53.50%的学生认为微媒体背景下衍生出很多功能强大的APP,使得生活更便利。然而,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微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消极影响同时存在:超半数的学生认为微媒体的背景下信息安全无法保障,隐私泄露较多,虚假信息过多,鱼龙混杂,容易上当受骗;42.46%的学生认为微媒体的碎片化信息提供方式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41.93%的学生认为负能量信息过多,如不能正确引导,很容易侵蚀思想。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首先,将近60%的学生表示微媒体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方式,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图文并茂的短文形式,对于枯燥的长文,学生难有耐心看下去;微信公众平台是向微信用户推送信息的重要渠道,学校为开展各类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设一些公众平台及官方微博,54.35%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校内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在众多门户网站开通的微平台中,学生最关注的是新浪,达55.52%,人民日报和腾讯的关注度为44%左右,新华社和央视网的关注度为35%左右,数据显示,对于核心价值观传递起积极作用的央媒未占绝对优势,另外只有37%的学生表示会关注类似宣传榜样、党员先进事迹的推送,这些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都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践行情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西方国家力图在全球推行其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出现由单一到多样、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引发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冲突[4]。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基于此,本文对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践行情况进行了调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规范的综合体,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精神、社会理念和公民道德的抽象概括。理论认知决定着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精神活动的前提,是价值观认同的基础。80%的学生主观认为自己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不到60%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24字凝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内涵的理解就更少。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理论的深入人心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生产生活、交往互动,逐步调整自身的价值结构以接受、遵循核心价值观,并用以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95%的学生基本认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成就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学生即便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概念、体系等理解较模糊,但对于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对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认同,反映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不求甚解。另外,超过60%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受社会风气、多元价值观及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影响,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多元价值观存在及网络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如何将理论内涵内化于心后外化于行是社会稳定、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一环。93%的学生主观表示愿意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3%的学生认为身边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较多,对于考试舞弊、贿赂、公共场所抽烟等明显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诚信、不公平、不文明现象,有20%的学生不能坚决反对。数据反映同学们的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有一定差距,对自己与对周围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另外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状况的看法。首先,94%的学生认为党和国家有必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力量,共建和谐国家。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培育方式,65%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实践活动,超过40%的学生认为是思想政治课程、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吸引力的信息平台推送。86%的学生基本认可学校老师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39%的学生表示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较感兴趣,53%的学生认为学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较好,58%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较满意,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较好。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红色且接地气的信息平台、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重点提升实效性,从而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微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由内在信念转化为现实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理论认知的推动、环境氛围的营造、理念的及时更新、平台的建设、机制的保障、个体的思想工作及宣传队伍的作用发挥。

文化熏陶:发挥微媒体优势,充分进行舆论引导。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等载体的传播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构建校园微文化体系。鼓励和引导高校思想理论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和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习和运用微传播工具,充分发挥微媒体开放、多元、交互、灵活、易传播等特点,把握时事热点,挖掘素材,拓展表现形式,在移动互联网各类社区、校园内各类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改变“潜水”状态,积极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传递正能量,引领校园舆论方向,在校园社区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达到文化熏陶的目的。

理念更新:教育者更新理念,提升媒体素养。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手段,提升自身媒体素养和微文化素质,包括积极的参与精神、辩证思考和批判精神、图文并茂的表达能力,能敏锐发现热点并挖掘素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開展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内容实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平台搭建:整合资源,拓展教育边界。创建微媒体平台并精心运营,如校园红色网站APP、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账号,除了提供查询等必要功能以外,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定时推送学生关心的内容,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喜爱;搭建工作平台,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网络中心、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行管处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一方面有利于互通有无,及时发现问题,综合监管网上舆论动态,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全员育人,拓宽交流渠道,拓展教育边界。

机制探索: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促进内化。探索领导机制: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逐级负责,在思想政治课堂以及校园文化宣传工作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形成及舆论形成过程中的领导权[5];预警机制:从技术手段及管理手段等加强网络监管、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网络危机事件苗头,并及时解决,有计划有秩序的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机制:对于有意散布和无意转发分裂言论、非主流意识形态、非核心价值观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激励机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法得当、效果显著的团队及个人给予经费支持及精神奖励;全员参与运行机制:高校所有教师及管理者具有育人职责,有责任身体力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需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增强实效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个体引导:加强个体思想教育,深化自我认知发展教育。辅导员在个体深度辅导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近况,及时把握其思想动态,深化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发展教育;团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精心组织,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建立价值标准,树立科学良好价值观。

队伍建设:培育学生宣传队伍,争夺话语权。微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力量被削弱,主体地位受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话语权被稀释,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学生宣传队伍与广大学生间紧密的关系使得其作用明显。学生干部对于新技术、新理念更易于接受和掌握,一方面培养打造学生中的“意见领袖”“精神榜样”,发挥其舆论引导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学生宣传工作队伍,对于宣传内容、表达方式、宣传技巧定期培训,打造接地气、学生喜爱的平台,定期推送,争夺网络阵地话语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微媒体的流行,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对微媒体的探讨和研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微媒体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固有优势,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如何更好地加大对微媒体的开发与利用力度,改变微媒体在传播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滞后状态,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微媒体可以与传统课堂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肩负起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党建,2014,01:9-12.

[2]覃田.微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

[3]周葆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5.

[4]关于价值观研究现状的调研报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01:26-32.

[5]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党建课题,课题编号:Sk60201507;2016年“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编号:201611417034。

通讯作者:蒋丹

猜你喜欢

微媒体培育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