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019-09-10潘春丽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数学教学

潘春丽

摘 要:祖国的未来是要属于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同时这些孩子也是国家发展的最强动力。父母们经常为了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到处奔波,纵然这样,他们还是经常会问: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呢?当然,培养孩子不能靠嘴上说说,而是要在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候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也就是在孩子小学时就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样的教育会使他们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他们未来生活中会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教学;法制渗透;应用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知识资源。关键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要把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放在真实的、简单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增强学生法制知识认识上。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在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了很多可喜的渗透法制教育知识情景。课堂上不时会出现学生喜出望外的惊讶表情、成功获取意外法律知识的喜悦等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法制教育成了许多学生的一种乐趣。这无疑是归功于数学教师的教魔——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情境设计的真实、简单而自然。

一、通过情景图资源进行渗透法制教育

情景图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式,其简洁、明了的表达形式也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十分喜爱,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情景图这一方式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来渗透法治教育的理念。比如说在学厘米、分米、米的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一些资源来将厘米、分米、米的概念传输给学生,如黑板的长度、本子的长度、尺子的长度、班旗的长度、国旗的长度等等。在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单位的划分时,便可以将国旗法渗透到课堂中,国旗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可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有任何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国旗、敬畏国旗。当你处在异国他乡时,国旗是你的保护伞,有了它,当你出现任何事情,中华民族共和国都会是你坚强的后盾,一直默默守护着你。在学校中,每周一都需要升旗,作为少先队员的同学们就更应该珍惜每一次升国旗的机会。升旗时,大家要全部起立,敬礼、奏国歌,在国旗缓缓升起时,眼睛要注视着国旗,在整个过程中不可以嬉戏打闹,这是对国旗的不尊重。通过这样的渗透让学生明白爱护国旗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明白,爱护国旗就是爱国。

二、利用例题资源渗透法制教育

无论在哪一个版本的数学教材当中,都一定会存在例题,而例题的特点之一就是经典,学生学会了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班和二班共捡起垃圾38件,三班和四班共捡起垃圾29件,那么各班平均每班捡多少件垃圾呢?首先看到这道题,教师先不要着急让学生解题,仔细看题里出现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捡垃圾”为出发点,告诉学生为什么学校要组织他们捡垃圾,由于我国公民个人素质不够,导致我们的地球环境被污染,生态岌岌可危,所以,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更要从新一代人做起。而保护环境正是国家的一项法律要求,学生保护环境就相当于遵纪守法。以此,便很容易的将法治教育渗透到课堂中。

三、利用习题资源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中,我们讲究一个题海战术,也就是所谓的刷题。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在数学中接触最多的也是习题,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利用习题资源,将法治观念渗透到学生心中。如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的一道题:学校组织学生们去春游,学校只租了7辆车,但共有369个人(包括学生和老师),每辆车的核载人数为51人,那么请问这7辆车可以一次性将学生和老师都送到目的地吗?当看到这道题时,学生肯定先计算7辆车可以坐多少人,在将得到的数与总人数做对比,计算出来我们可知,7辆车的核载人数是357人,那么剩下的12人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同学会说,让这12个人分散到这7辆车上,教师可以先问学生,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当然在小学生的眼里,也许这样是可以的,但也许有的学生会说不可以,这时,教师可以很自然的将法治精神引入到课堂上来。根据交通道路法,无论是小型汽车还是中型、大型客车,都要在核载人数之内驾驶,一旦乘载人数超过规定成员的20%,罚款并扣6分。并且超载不仅仅只是罚款和扣分这样简单,很有可能会因为车身过重而导致汽车零件失灵,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引发安全问题。所以,学生不仅自己要明白,还要告诉身边的人,不可以超载,将法治精神留在心底并传递给他人。

四、结课点睛,有机渗透。

数学教学采用简单而真实的渗透法制教育情境设计能引发学生学习法制教育知识的兴趣,以启动学生对新知识法制教育知识的体验,为进一步探索学习法制教育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时,老师的情境设计要溶解并生成于我们的教学情境,斟酌小学生已经有的知识与新授法制教育知识之间的接洽,引导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法制教育知识的愿望。

例如: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例题3的教学,在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的问题情境设计中,简单而真实的引出渗透新知识法制教育一系列的渗透教学环节活动。你们知道客车超载会有什么结果吗?等学生交流后,我接着出示相关交通事故的资料。在小结环节时渗透:客车超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会引发交通事故。為了人民群众的乘车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本法中的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车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客车超载的严重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创设情境不仅要考虑现实的真、儿童的真、更要考虑法制知识的真。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熟悉而听闻的生活中提取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法制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激发起学习法制知识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情境真实的才是最可贵,简单的才更有效,自然的才是学生想认识的。

参考文献

[1]陈明杨.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6(18).

[2] 刘孟婵. 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读写算(教研版),2013,(21):44-44.

[3] 彭伟平. 浅谈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4):107-108.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数学教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