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19-09-10梁日兰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减负小学低年级

梁日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国家和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重视起来,也关注到了小学生作业压力繁重,学习成绩难以进步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减负提质,力求通过这样的措施来减轻小学生的作业压力,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减负的背景下获得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减负工作来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对自己的作业设计方式作出改进。

关键词:减负;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

引言:作业设计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作业完全是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而服务的,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导致作业难以发挥起根本性作用,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收效甚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身的作业设计做出改进,充分发挥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发展,确保作业对学生作用的有效性。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阶段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知偏差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导致小学生作业的布置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其次是传统作业的观念依然存在。

(一)作业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便会选择让学生进行抄写和背诵,对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进行机械的复制,这种做法尽管能够让学生对理论化的知识有系统深入的理解,但是学生一旦将其应用于实践,总会产生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教师对于作业的认知通常只停留在背诵和抄写方面,这就造成了作业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对于作业抱着一种应付的心理。随着国家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布置有效的作业,使作业形式摆脱单一模式的束缚,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作业的布置,此外,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传统作业观依然存在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传统的作业观念依然存在。传统的作业观念就是指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依据这种要求布置的作业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深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深层次,长期以来就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过于表面化。

针对传统的作业观念,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身的作业布置理念,要真正的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学生为本,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以求帮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快乐中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是一定要做出改进的,而改进的主要责任人就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需要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出改进,要充分的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发现学习的趣味,获得能力的提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作业的布置、布置探究性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以及关注到作业数量的适当。

(一)联系生活实际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也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当然也要将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

在《认识人民币》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为学生布置了如下的课后作业:查找自己的文具盒,找到你需要但文具盒里却没有的东西,例如铅笔,橡皮等等,然后拿着五元钱的人民币去超市里购买,记录购买文具时五元钱变化的整个过程。这个作业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时,我发现学生的整体完成效果也比较好。

(二)布置探究型作业

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探究型作业的布置。通过布置探究型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中,也能够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的目标。在《米和厘米》这堂课的作业布置中,我就让学生用直尺和米尺测量家中的五种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记录在纸上。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会非常认真的用尺子进行测量,在课堂汇报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这个作业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

(三)分层次布置作业

在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布置中,我也经常给学生分层次的布置作业,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的影响,班级内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有较大的差别,如果能够为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既能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也能够让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有所收获,经过理论与实践证明,分层次布置作业这种模式是可取的。

(四)作业数量要适当

最后,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作业数量的适当,只有实现作业数量的合理适当,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只有小学数学教师真正的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减负体质这项政策的实践意义,为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菊萍.“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7(12):00212.

[2]谢志芳.新课程背景下“提质、减负、增效”策略探析——探究式问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0(1):122-125.

[3]苏巧真.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圆的面积》作业设计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20):118.

[4]苏巧真.着力“四个关注”提高作业实效——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初探[J].教育实踐与研究(A),2015(10):61-64.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减负小学低年级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