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惧 来之则安
2019-09-10李青杜娜娜
李青 杜娜娜
杨珂,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从教20年,先后获得全国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和省、市各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班主任主题报告。杨珂老师以儿童立场为中心开发体验式德育课程,自主研发了几十个微课程,让孩子畅游于其间,在体制内实现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每年新生入学,总会发现几个小不点在校门口抹泪,不肯进入校园。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每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和学校领导。”杨珂老师说道,“为此,我们和一年级老师共同研学6—8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共同寻找能让一年级小朋友更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
杨珂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一年级入校课程:开学第一周“不上课”,用小朋友们熟悉的绘本,带领他们熟悉校园、结识朋友、了解师长、缓解情绪等,循序渐进地走进新校园,开始“新生活”。
开学第一天,设置“美丽的校园我的家”课程,通过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让小朋友认识新校园(安全感),认读小儿歌等;第二天主题为“我的新朋友”,通过《我有友情要出租》绘本,重点引导小朋友认识新同学,结识新朋友(不再孤独);第三天“我的大朋友(老师、家长)”,特别针对第三天开学新鲜感减弱的情况,通过绘本《星星班的蚂蚁老师》,让孩子们认同老师这位“大朋友”,并通过绘本《一口袋吻》,缓解想家的情绪;第四天“就餐的乐趣”,通过《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绘本,让小朋友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并通过《11只猫进袋子》,来培养就餐礼仪和规则意识;第五天“麻烦事我不怕”,通过《生气汤》和《大熊有一个小麻烦》绘本,引导孩子在与同学有矛盾的时候,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疏解自己的小脾气。通过一周主题入学课程的串联,站在尊重并贴合儿童心理和成长的角度,用绘本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学习”,缓解内心焦虑感,逐渐养成好习惯,并慢慢融入新环境。
曹琨,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家校合育主任助理,执教21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师 。荣获2018年城市榜样人物、市中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所教班级荣获济南市少先队红旗中队称号。
采访曹琨老师,她重点强调了一句话:“家长能多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入学焦虑,曹琨老师笑说:“即使孩子大了,小升初,入学之前自己还是会有一点焦虑感。其实,这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排解,不要把这种焦虑感带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不‘过分关注’的家长。”曹老师总结了一些现象:上学前,描述严厉,让孩子对校园和老师心生畏惧;上学中,不停电话,内心焦虑倍增;放学后,一直发问孩子上学期间种种,孩子会因如何和家长“汇报”而心情烦乱等等。当我们成为“过分关注”的家长的时候,已经不自觉地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孩子的潜力无限大,家长要做的,是认可与鼓励, 陪伴与引导,才能让孩子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
缓解焦虑,关键要做到未雨绸缪,在入学前,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一是生活习惯。把习惯培养得细致一些。如作息习惯,培养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时间意识。主动整理收拾自己的衣物、用品等,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二是倾听习惯。如果孩子专注力不好或纪律意识不强,多半是没有听清或理解别人传达的意思。要让孩子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才能更好地领会和沟通,也能更快地交到新朋友,适应新环境;三是学习习惯。以识字为例。曹老师曾经在开学初做过识字调查,识字量有几千的,也有十几个的,差异明显。而小学识字量是有要求的,差异使得有的小朋友学起来会相对吃力。曹老师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很好的情境识字。比如去逛超市,来到水果区,就可以通过价格牌来教小朋友识字。长期坚持,词汇量自会与日俱增。
此外,曹老师还重点提到了家长陪伴,尤其是爸爸的陪伴。一来,不能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老人;二来,爸爸要尽可能多一些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角色不可或缺。比如爸爸可以和孩子共同培养一个生活的兴趣,像远足、爬山等,在共同爱好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的心态更健康、阳光。
赵树珍,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一年级年级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负责低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曾多次获得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天桥区区优秀班主任、校优秀班主任、天桥区区优秀教师称号,两次参与国家课题研究获优秀成果奖,多次获得全国、省、市论文一等奖。
记者:您对家长的焦虑心态有哪些好的建议?
赵树珍老师:孩子刚开学期间,家长一定要与班主任做好配合。一年级孩子最难过的就是拼音关,家长要多些耐心辅导孩子,根据老师布置的口头家庭作业,关于背诵和朗读的家长要非常有耐心地督促孩子反复去读,读正确,读流利,让孩子顺利度过拼音期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会努力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学好,这是每一位老师应该有的职业道德,因此家长不用担心老师不喜欢我家孩子。
小孩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处理孩子之间的打闹。作为家长,首先自己不要有玻璃心,孩子回家说受欺负了,先了解什么情况,是给你打招呼还是故意打你?待了解清楚之后,再去教育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及认知。
生活方面家长更是无须担心。针对一年级的孩子,我会持续一学期在每节课下课时叮嘱孩子四件事:一排队上厕所,由小干部带领;二喝水;三饮水处接水;四做课前准备。课间十分钟,完全可以做好上厕所、喝水、接水、课前准备的工作。
记者: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对于刚刚步入大班的幼儿家长来说,重点要做好哪方面的培养和引导?
赵树珍老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四个习惯:自理能力、听讲习惯、时间习惯、阅读习惯。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整理书包,孩子如何又快又静地把书包里的课本、本子、笔袋都装进书包内;写名字,熟练准确地写好自己的名字;穿脱衣服,天气凉了,孩子穿外套上学,到教室要脱外套,需要个人叠好,放入橱子内;做值日,教给孩子如何使用扫帚、拖地,涮洗拖把等,这些都需要家长重点培养。听讲习惯主要是培养孩子如何专心听讲。家长可以先从给孩子讲故事训练,比如妈妈要讲故事了,听的时候要看着妈妈的眼睛,用小耳朵认真听,听的过程中不可以打断,如果想要问问题,在妈妈讲完之后再提问,妈妈也可以检查孩子听得是否认真,讲完让孩子把故事复述一遍,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听讲习惯和专注力。时间习惯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在幼儿园大班期间就可以慢慢地培养,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规定看书、娱乐、吃饭的时间,小学期间,孩子几乎没有午睡的时间,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家长要把握七八月份的好时机,调整好孩子晚上的生物钟,每天晚上孩子睡觉的时间不可超过八点半,最好在八点之前入睡,从而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阅读习惯,家长跟孩子约定一个读书时间,保证每天必须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读书期间要出声读、大声读,培养孩子的语感,更有利于孩子练习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