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与创客结合教学的研究
2019-09-10代超
代超
摘要:《通用技术》教学内容通用技术课程决不单单是动手技能的训练,而是以技术设计和技术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强調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研究 解决 做法
一、它既有一般性的技术设计,如《技术与设计1》,主要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在体验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体会技术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同时又有典型性的技术设计,如《技术与设计2》,让学生通过结构、流程、系统、控制这样四个专题的学习,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性到感性的认识。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论的循环,形成完整的技术素养结构。
另外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知识产权及其保护,专利知识对通用技术课的认识:(1)通用技术课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发明能力的一门课。说明通用技术课的地位,不同一般。(2)通用技术课在科中的地位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他的成长空间最大,出成绩最大,(一类科:语、数、外,二类科:史、地、生,理、化、生,三类科:音、体、美,四类科:通用技术及校本课程等)但高考中能加分的方面:创新能力创造发明专利确与通用技术科有关,怎样把这门课的优势发挥出来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3)传统的思路,象一般课一样去教,学生得到的可能就是书本的知识。(4)改变以下思路,改变以下对这门课的认识,改变以下对这门课可能产生结果的认识,从培养学生创造发明能力角度去认识这门课,从知识产权角度认识,从出专利角度,则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第一个结果是让所有的学生接受知识产权教育,创造发明教育,第二个结果是让学生学会创造发明方法,第三个结果是能让部分学生发明作品,并且发明的作品具有专利水平,申情专利,用专利来证明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依次可以向高校推荐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第四个结果是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推荐参加各级创造发明比赛,获奖的学生可以向高校推荐。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及解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三、《创新思维与发明创造》解决的问题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学会创新思维,学会将创新思维应用于所学专业,实施专业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具有知识产权知识的创造发明人才。
四、对《通用技术》课教学的新设想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国家的形式,根据学校为高考服务的现状,我们可否作一下小范围的调整,还是这些教学内容,还是这些教学时间,但是表现的教学结果大大的不一样。既能满足《通用技术》现有教学的要求,又能再这个基础上,特别是教学结果上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的方法,学会知识产权的知识,学会创造发明的选题,然后在用设计的要求,设计出发明作品,并申请专利。
五、对《研究性学习》课教学的新设想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将研究性学习的部分选题变为发明创造选题,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明创造研究的过程。学生研究出了成果,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达到专利水平的作品可以可以申请专利。
六、怎么做?!
《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与发明创造》三门课结合的方法教学顺序:先讲授《创新思维与发明创造》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的方法,拥有创新能力,掌握发明创造的知识结构,同时能够提出问题,提出发明创造的创意设想与方案;然后开设《通用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设想与方案,可以通过技术实现的,可以变为《通用技术》的作业实施完成,其他类的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秋雅. 做研究性学习的“创客”[J]. 教育探究, 2016, v.11(5):35-37.
2.刘风兰. 太原市实验中学新课程实验的几点做法[J]. 山西教育(管理), 2009(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