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
2019-09-10冬宸昊
冬宸昊
摘要:《城南旧事》是我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的代表作,是改编自林海音的同名小说《城南旧事》,这部影片以女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将四个不相关的人物故事联系在了一起,以串联式的叙述方式将影片刻画的淋漓尽致。在形式上颇具诗化,虽然故事是平凡的,但是感情的步步深入却将人们代入其境。
关键词:诗化;美学;人物命运
电影《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由我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执导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是导演吴贻弓的代表作之一更是那个年代的突出作品,获得了海内外影迷的一致好评。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但是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的赞誉也归功于中国特有的艺术特色。在华语电影中,这部影片开辟了散文电影的先潮。影片的美学风格也是这一代导演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
影片的主题为离别,主人公英子经历了四个身边人的离别,倒出别样的情绪。影片中开头的老城下的残阳、荒凉的长城、驼队缓缓走过等镜头都颇具荒凉之感和离别之绪,伴随着一首《骊歌》将影片拉开帷幕。导演的创作非常尊重原著,尊重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创作年代正是军阀镇压学生革命的时期,战乱的年代,在大城市下的小人物,尤其是身边的这几个人,怎么样将他们同时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呢?
《城南旧事》讲述了四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的联系并不强,但其实故事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是一致的。四个故事中的主角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也是北京城比较常见的几种人。不管他们是追求爱情的秀珍、落魄的小偷、家破人亡的宋妈、离开自己的父亲。他们在当前的生活中并不是一个个别的案例而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们或多或少受到不可抗拒的时代压制。前三者只能选择接受这种不可抗力的,最终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受害者;而他的父亲,他选择改变现状,为了学生运动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大时代下,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对于生活还没挣扎就死在了这个时代里。而还是在童年里的英子,她还很稚嫩,她还不懂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面对着身边死去的人,她只能看着她们来了走去,没有什么作为,这也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地方。在她的童年里,这四个人物的别离也预示着美好的破灭,这每一次别离也是都是当时社会形势想强弱的一个对比。这四个人多故事就像糖葫芦一样被穿在了一起,由个体变成了一个整体,深深的刻画了北京城下的人物精神面貌。现在她回忆起她的童年,她已经能分得清为大海和天空,好与坏,知道为什么知道当时秀珍疯了,为什么小偷没有钱,为什么要射杀学生等。那些在童年时期的所不知道的答案,现在都有所清楚,到了年迈的时候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更是一种向往。影片里的“不思量,自难忘”,她不仅怀念旧事物,还怀念童年时代的那些人和事,是对当时生活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追寻。
这部电影在场景选择上也很精巧,选择了很多具有东方美学意义的场景,回忆人们的童年记忆。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驼队、荒野、学校操场、蜿蜒的山脉和红叶等。画面可以扩到每一个定格,每个镜头的拍摄,充满了诗一般的色彩。反映导演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实现形式与精神,环境与思想,情感与理性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艺术强调虚实结合。在拍摄《城南旧事》时,导演借用了这种美学概念。在电影中,很多的空镜头是就从侧面表达了这种美学意境。时有时无,更替变化。例如,秀贞怀念思康的那场戏,通过几个动作一句两句台词以及人物的感情变化,交替出一组空镜头,空旷的院子和破落的房门让观众联想出那股回忆之感。这是中国传统的“写意表达”艺术手法,用意像代替写实更具艺术魅力感动。镜头里闪过的空旷的小院,掉落的木门,慌乱的野草地等一系列景物,也表达了这股悲凉之情。
电影《城南旧事》在艺术成就还可以体现在散文化,在业界被评为散文化的电影也被称为诗化电影。电影属于戏剧艺术,一般而言,戏剧更讲究矛盾冲突,讲究戏剧效果,要求情节有高潮和逆转。但所谓法无定法,艺术的突破有时候往往是对某些成为模式的艺术套路的背叛;而且,从更广的范围来看,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并非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经常可以互相“串门”,吸收各自的长处。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突破,才有永久的生命力。
影片在美学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城南旧事》是以回忆性的方式描写的,林海音写这部小说的强烈动机就是她对北京童年往事的想念,这想念中又带有一丝乡愁。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有了起色,对台政策也有了进一步缓解。台湾的评论家这样评论:“她描写取材并非她真正的故乡台湾,倒是她长大成人的地方——北平。她的这乡愁并非由台湾而引起的,正相反,她的乡思却针对北平而发起的!这乡思是如此浓烈扰人,她不得不倾吐她对北平的爱慕与饥渴。”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点吸引了吴贻弓导演,他在阅读原著时,正是这种童年的回忆让他激动,调动了隐藏在他内心多年的温馨而美好的童年记忆,从而激发了导演的创作冲动。应该说,这回忆既是林海音的,同样也是吴贻弓的。在忠实于原著的同时,也同样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这回忆同时又是对北京的回忆,而老北京也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心里一个温暖的地方,那胡同、水井和叫卖声同样也都具有了一种美学上的含义。所以,这种回忆,既是林海音吴贻弓的,同样也是广大观众的。
对于这种回忆更是对这一代人的一个缩写,激起当时那个年代的思索。可能这部剧作放到国外,就会变成其他的一种味道,但又被海内外的人士们叫好,这也是和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来决定的。中国电影内容上多是反映美好,纯真,善 良,除恶扬善的主题,而国外的电影多为王子,公主美好爱情的主题,是理想化的美好的,这对于在海外的华人们看着可能是无感的。因为千千万万的侨胞们经过这种对比后还是深深想念着祖国,《城南旧事》便是一个符号性的缩影。
这部电影颇具泪点,深深的离愁之思勾勒出无数人的回忆。回想起那个时代的童年生活,对当时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即使到了后代流传也不流俗,能激起这心中的波澜回想起那个时候懵懂的自己。时代的交替,社会的变更,也许多年后住的房子也会像城南的那间一样破旧,也许昔日的操场也会变成一片荒地。但是活着那个年龄确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陈阳春,电影《城南旧事》的叙事美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伊明《城南旧事(从小说到电影)》 (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