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班制教学背景下班级管理的“走”与“不走”

2019-09-10杨菲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班行政初心

杨菲

在“走班制”背景下万分有幸到上海向名校学习取经,去之前,关于“新高考”,关于“走班制”在渝早已成为热门话题,“走班制下如何管理班级?”“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走向该如何规划?”诸如此类。那么在走班制教学中,班级管理将何去何从?

自从200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走班教学”就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何为“走班教学”,其实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水平分层,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内容分项的一种优化高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多样化差异,对“个性化”教育理念的科学追求。尽管“走班教学”最早出现在美国和芬兰,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现在派生出来的,走班教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孔子时代,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实正是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走班教学、分层教学的源头。所以,面对这个看似“新”的事物,我们用不着惶恐和不安,走班制的“走”,走的是学生学与教师教方式的灵活和创新,不走的仍然是最朴素的内在追求与核心素养。

在上海学习期间,经过自己的观察、感悟以及对个别学生的访谈,我认为在“走班制”教学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引导有“走”也有“不走”。

一、学生走,评价方式不走

走班走班,顾名思义就是班级的主体——学生要走,要变动。根据新高考的“两依据一参考”,高考其实就变为 “大三门”语数外,和“小三门”六选三的组合,打破之前文理分科的惯例,从理化生、政史地中任选考3门,共同构成20种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科目。这样一来,随着学生流动性和自主性的增强,班级也由固定的行政班走向多样的教学班。然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我们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学生在教学班的成绩、名次,而忽略了其在行政班的言行举止、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等综合表现。当然,如果仅仅是按照成绩名次来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那就违背了走班制教学的初衷,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所以,在走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走样,应该建立全角度、多方面、立体化的评价制度,既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也要着眼其思想品质的优劣。严格按照新高考中的“一个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真实性为原则,记录学生三年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给之前“不落地”的社会实践提供展示的平台和评价的体系,一旦评价开始具体实行,它就具备了学校定位学生的“实用性”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功利性”。特别是在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前提下,传统的回归刻不容缓,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我们更要从德育的角度,制定多维评价体系和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从言行举止到思想态度,从学习能力到人生观、价值观,让其既有学习提升带来的成就感,也有人格完善带来的满足感。

二、重心走,构建班级文化的初心不走

一旦学生开始走班,两种班级体系便并存出现——教学班和行政班。由于对知识和能力的追求,学生乃至学校的重心可能都会由行政班走向教学班,毕竟学生一天时间呆得最久的是不同的教学班。然而,由于学校的社会属性,也决定了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班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在的行政班。而教学班的知识只是人类财富的一部分,我们还有同样重要的内容需要在行政班中习得,由此可见,尽管学生一天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教学班,学生的重心变动,但是对一个班级文化塑造的初心不能走。

这一点在上海育才中学学习时感触颇深。那天趁讲座中途休息的间隙,我找到该校高二年级的一个女同学想了解走班制教学在学生角度的真实感受,当问及对目前班级文化的体验时,出乎我的意料,她居然能够谈及学校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该学生说到,育才中学很注重用特色的学校文化培养他们独特的气质与品格,而班级的各种活动就是班级文化丰富和传播的载体,在学习之外,他们同样会安排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各种活动,老师只是扮演一个辅助和提参考意见的角色。该同学认为,这些活动的开展,并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是给予了他们强烈的团队意识、责任感和归属感。

海德格尔提到人类要有自己灵魂的诗意栖居,这个诗意的栖居可以是自我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是让自己源源不断得到正能量的外在团队。当学生整日奔走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班,当一天知识的积累拉下帷幕,我们是否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向内行走,关注自己,关注世界。这种关注的原动力很多便是来自于行政班不变的班级文化,以及最开始决定自己要走向何方的初心。由此可见,在教学班普及的现状下,行政班的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当然班主任肯定会有自己的困惑与困难,面对散如沙的学生,如何才能将他们凝聚起来。如果还是简单地将在行政班聚集的时候变为家长里短漫无目的的唠叨,或是为了给学生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而自主地将自己变成“休息班”,甚至淡化了诸如班会活动、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等主题活动的开展,那么,对于班级而言无疑是自己毁掉自己的存在感,对于学生而言更是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剥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管理走,“五自“教育理念不走

在走班制管理中,抛开与传统的相同之处,抛开高考恢复40年的各种经验之谈,我们还是得像庄子笔下的庖丁,即便是到了“游刃有余”的状态,在“难为”之处,还是得“视为止,行为迟”,还是要真正静下来分析走班教学在管理的新形式下,给我们提的新要求,引发的新思考。

众所周知,如果走班教学没有实质的变化,没有新特点,那便是一种形式的折腾。而这种“新”,就是学生在对“小三门”20种自由组合进行选择时,给管理带来的新问题。无论在班级管理,师资安排,课时分配,还是在课堂教与学的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都增加了难度,但是诚如在上海学习时三个学校提到的,如果为了避免麻烦,“变新回旧”,给学生设置几种套餐制,教学班又回归成了行政班,看似解决了学校管理难题,然而却严重违背了新高考的初衷。所以,一改之前行政班集中和便捷的管理,教学班多样灵活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管理势在必行。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如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孟校长在讲座中说到,无论哪一种改革和变化,学校“卓然独立,越而胜己”的校训,学校的办学特色都不会随之流走,而是更坚定地希望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体验,逐渐领会并真正成为一名卓越的青年。在这一点上,长寿中学同样坚定,我们秉持着育人的初心,不管何种情况也不论哪种班级体系,我校品德自育、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交往自律,为人自强的“五自”育人理念是不能动摇改变的。不管是行政班还是教学班,育人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拥有崇高的思想品德,自主的学习能力,顽强的斗志,会生活,慎交友,而这一共同追求便形成了管理和教育的灵魂,只要你的宗旨不改目的不变,那么管理方式的不同只是选择到达目的地的途径不同而已。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看来,管理亦然。无论教学的方式如何变化,育人的本质不会改变;无论班级的形式如何变化,管理的初心不会改变。所以,在面对当下热度居高不下的走班制教学时,积极研究该如何去“走”,“走”后如何管理的同时,不要忘了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深刻思考哪些可以“不走”,哪些必须守住,这样才不会让我们被外在的形式带入浮躁的思维。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課题《基于五自教育特色的高中走班制实践研究》(批准号:2017-13-96)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教学班行政初心
不灭的初心(节选)
雅韵·智慧·健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普通高中教学班与行政班管理的分析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加强教学班建设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